梁如蒙,趙 炎,付鐘生(肥城市水利局,山東 肥城 271600)
肥城市加強山區小型水利工程建設探析
梁如蒙,趙炎,付鐘生
(肥城市水利局,山東 肥城 271600)
【摘要】小型水利設施是農業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山區小型水利工程建設,是山區農村最有效、最能解決問題的工程措施。通過對肥城市山村實地調研,摸清山區小型水利工程現狀,并對如何解決現狀問題提出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肥城市;山區;小型水利工程
肥城市位于山東中部,總面積1 277.3 km2,其中山區429.1 km2,占33.6%,丘陵254.2 km2,占19.9%,平原(含澇洼地)594.0 km2,占46.5%。境內山區共涉及13個街鎮,221個村,山區共有人口23.6萬,耕地面積2.15萬hm2,經濟林面積0.81萬hm2。現有機電井846眼,集蓄水池401座,集雨水窖422個,谷坊87座,塘壩302座。
1.1存在問題
現有大部分小型水利工程始建于上世紀60~70年代,由群眾投勞興建,70%以上的工程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情況。一是小型水利工程的蓄水功能逐年降低,工程實際蓄水量占設計蓄水量的比例只有60~70%;塘、堰、池、渠系及其建筑物等年久失修,工程老化,配套不完善。二是機電提灌站設備老化失修,能夠正常運行僅占60%。
1.2原因分析
1)財政投入不足。由于財政撥款不足,不能及時進行水利基礎等公益性設施建設與改造,導致水利工程老化嚴重,水資源調蓄能力不足。
2)農民參與能力弱。由于山區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無力投入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等公益性設施建設。同時,由于大多數農民外出務工,造成勞動力不足。
3)農田水利設施維護、管理體制不健全。管護責任不明確,運行管理經費得不到保障,農民群眾參與工程維護、管理的積極性不高,工程性缺水問題突出。
4)恢復、整治難度大。工程損毀程度不斷加大,恢復整治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山區還沒完全擺脫“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
肥城市人多地少,水資源緊缺,供需矛盾突出。特別是山區資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嚴重制約了山區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建設農民要求最迫切、生產最急需、效益最顯著的山區小型水利工程勢在必行。一是為農村人畜飲水提供飲水水源,有效緩解農村飲水困難,改善農村衛生條件,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二是改善生產條件,保證農業生產用水的需要,提高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保障糧食安全;三是為農村蔬菜、果園、養魚等產業服務,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增加農民經濟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四是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五是發揮防洪、除澇、保障安全等除害減災功能。
3.1組織有力
肥城市成立以市長為組長,市發改、財政、水利、國土、農業、林業、農業綜合開發、供電、審計等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各鎮街也要成立相應機構。水利部門負責工程規劃編制、技術指導和督導檢查;財政部門負責工程建設資金的籌集、管理、監督和跟蹤問效;審計部門負責資金審計,確保資金合理使用;水利、發展改革、財政、國土、農業、林業、農業綜合開發等部門,要在承擔的工程項目中盡量將小型水利工程列入建設內容,不斷擴大其投資比例和額度,并按總體規劃編制年度建設方案,報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國土資源、供電部門負責落實優惠政策,做好用地和用電供應。
3.2資金籌措
充分發揮政策引領作用,形成以政府為主導,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水利投入新機制。一是發揮公共財政主渠道作用。各鎮街要把水利建設作為重要基礎設施,加大水利投入。市財政要嚴格征收、管理和使用水利建設基金,認真落實從土地收益中計提農田水利建設資金的政策措施,逐級建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以獎代補”專項資金。二是有效發揮市場機制籌資。各鎮街要爭取金融部門對水利建設貸款支持,同時,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發揮市場投融資作用,更多調動社會資金的力量。三是引導社會資金投入水利建設。各鎮街要突出以獎代投、以獎代補政策效應,實行政府補助與農民自籌掛鉤,堅持多籌多補、先干后補、以獎代補等優惠政策,調動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投入的積極性。四是積極策劃包裝項目,加大對上爭取力度。
3.3宣傳深入
各鎮街要創新機制,大力宣傳中央及省委、省政府有關水利決策精神,以及各地新經驗、新典型,以點帶面、示范推廣,充分調動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方參與水利建設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水利建設氛圍。
3.4技術保障
肥城市水利系統技術力量較強,各鎮街水利站具有從事多年的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人員,具有較強的農田水利工程一線施工經驗、設計技能和項目實施管理能力,完全可以保證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技術施工管理要求。
3.5管護到位
積極開展好小型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工作,按照“產權明晰、權責落實、經費保障、管用得當、持續發展”的總目標,對規劃區現有小型水利工程按照租賃、承包等方式推行產權制度改革,對新建小型水利工程實行誰建、誰管、誰用、誰有的方針,發放產權證書和使用證書。落實好工程維護費用財政獎補政策,建立工程運行維護經費保障機制,確保工程有人建有人管、長久發揮效益。
1)科學規劃、統籌兼顧。統籌考慮肥城市的水土資源狀況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與《肥城市農田水利建設規劃》和《肥城市“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相協調,堅持攔蓄引提調等相結合,充分利用當地水資源,提高工程供水保障能力。
2)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充分考慮山區地形地貌特征,以滿足灌溉用水為目的,確定工程模式和建設方案。同時充分利用現有小型水利工程,通過改造維修,與新建工程形成一體,發揮長久效益。
3)尊重民意、量力而行。充分征求當地群眾對水利設施建設管理的意見、建議,尊重基層干部群眾意愿,根據國家投入水平、地方財力可能、群眾承受能力和當地經濟發展實際需要,合理確定建設內容、目標和發展速度,避免“一哄而上”,片面追求數量而忽視質量、注重形式而忽視實用。
4)實行銷號工程,先急后緩,因村施策、分類分批推行工程建設。
5)整村推進、提高效益。項目建設以村為單位,合理確定建設項目,整村推進,提高工程效益。
6)健全機制、強化管理。通過“以獎代補”等形式,鼓勵農民大力興辦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進一步深化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體制改革。
肥城市山區水資源緊缺,小型水利工程在山區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近幾年,肥城市山區小型水利設施有了顯著改善,但仍需大力加強山區小型水利工程建設,提高水利設施的基礎地位。
(責任編輯張玉燕)
【中圖分類號】TV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159(2015)-09-0059-02
收稿日期:2015-04-02
作者簡介:梁如蒙(1988—),男,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