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海
(臨沂市水文局,山東 臨沂 277712)
蘭陵縣推進水生態文明縣建設的主要做法
張智海
(臨沂市水文局,山東 臨沂 277712)
【摘要】闡述了蘭陵縣在大力開展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強力保障功能,推進水生態文明創建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及主要做法,為類似地區提供借鑒。
【關鍵詞】蘭陵縣;水生態文明;水利工程;水資源管理
近年來,山東省蘭陵縣在水利工作中堅持把水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強化水資源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資源基礎功能,牢固樹立生態文明、水利先行的思想,以創建水生態文明縣作為切入點、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為基礎,以強化水系生態功能為重點,轉變治水理念,理清治水思路,立足實際,扎實開展水生態文明創建工作,全面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1.1實施病險水庫加固及河道治理,確保防洪安全
近年來,蘭陵縣緊緊抓住國家高度重視水利建設的良好機遇,科學編制水利建設規劃,積極爭取政策和資金扶持,先后共投入水利基本建設資金14.2億元,完成各類農田水利工程項目3 830項,其中除險加固46項、灌區配套工程25處、打井2713眼、建機電揚水站6處,擴大灌溉面積0.82萬hm2,改善除澇面積1.01萬hm2。新增東泇河城區段綠化面積80萬m2;圓滿完成了汶河、吳坦河上游治理等河道治理工程,全縣46座中小型水庫除險加固任務提前6個月圓滿完成,不僅提高了水庫防洪標準、增加了蓄水量,而且極大改善了庫區鄉鎮的生態環境。
1.2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大力發展民生水利把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作為新農村建設的民生工程優先發展。一是堅持規劃先行,規模化發展。從蘭陵縣情出發,圍繞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的要求,把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納入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打破行政區劃界限,通過總體布局和分步實施,既為管網延伸清除了障礙,也為全縣聯網整合留足了發展空間。二是實施標準化建設,打造精品工程。按照全縣水資源規劃和可持續利用的原則,精心做好水源工程選址,在新建的水源確保達標的基礎上,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各水廠全部配備消毒設施,應用管網優化計算、自動控制運行、信息化管理等技術,實現了農村供水技術的歷史性突破。目前,這個縣已建成水利綜合信息中心,全縣供水管理網絡進一步完善,信息監管體系進一步健全,初步達到了群眾滿意、社會認可。三是健全機制,加強運行管理。為了向農民提供優質安全的供水服務,實行了公司化運行管理模式,按照市場化運作、多渠道融資,吸收社會資金800多萬元。在建后管理上,發揮農村公共供水專管職能,認真對供水工程的運行、水質、水價等進行監督管理,對原有的農村自來水工程,推行租賃、拍賣、股份制等方式,明確工程產權和經營權,確保了工程良性運行和長期發揮效益。
1.3加強水土流失治理,改善山區生產生活條件一是實施了水土保持生態縣建設。近年來,縣政府把水土保持工作納入政府目標考核內容,以小流域為單元,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農耕措施相結合的方式,不斷完善防護體系。目前,已累計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418.89km2,極大改善了山區農村的生產生活環境。二是嚴格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制定實施了《蘭陵縣實施山東省用水總量控制管理辦法細則》等法規,全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建立了水源地水環境監測和定期報告制度,嚴禁侵占河庫保護范圍,確保水域環境改善。三是率先啟動水生態文明縣建設。利用“3.22世界水日”水法集中宣傳活動的時機,隆重啟動了水生態文明縣建設。目前,以打造“秀水蒼山”水利品牌為目標的全縣水生態建設規劃已編制完成,相關的工作正緊鑼密鼓地展開。1.4實施水庫養殖網箱清理,改善了水庫水質
一是養殖網箱清理解決了水庫管理中遺留多年的老大難問題。二是開展生態養殖,實現以水養魚、以魚凈水的效果。三是開展規范化管理,達到省二級水利工程管理標準。投入資金近1000萬元,對各水庫大壩、溢洪閘、放水洞等工程設施進行了高標準的維修養護,對水電站進行了更新改造,在重要部位安裝了視頻監控,修復了大壩照明,硬化了防汛道路,建設了職工值班樓,改善了辦公條件,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整理了防汛物料存放,規范了工程的維護養護,順利通過省水利廳組織的 “省二級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績效考核。
2.1生態文明建設應把水生態建設放在突出位置
蘭陵縣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70381.8萬m3,地表水多年平均可利用水量為21379萬m3,地下水多年平均可利用水量為6739萬m3。隨著縣域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全縣水資源開發利用遠遠不能滿足其需要,水資源存在時段短缺、結構性缺乏、制度性缺乏、工程性缺乏、水質性缺乏等不容忽視的問題,造成全縣水資源供需矛盾較為突出,成為制約蘭陵發展的水危機,進而造成水生態環境的危機。
2.2嚴格進行水資源管理遏制生態環境的退化
一是要嚴格水資源管理。要按照水法律法規的要求,明確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水資源監管的職權、職責;認真做好水資源綜合規劃,全面科學協調制定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和保護的方案,嚴格執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科學劃定水功能區,依法嚴格水功能區管理,嚴格執行取水許可審批,項目審查、采砂采礦許可、排污口管理等涉及水資源的各項制度;杜絕不考慮水資源承載能力,犧牲環境、片面追求短期效益的政績工程;加大治污制度建設,增加對污染者的社會和輿論監督,行政制約。二是強化生態環境建設。一方面加強制度建設,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制定規范性文件,使各級政府各部門共同承擔生態環境的保護責任,加大執法力度;建立綠色GDP績效考核體系,部門聯動,建立健全保護水資源的長效機制。嚴格制定節水減排各項制度。另一方面有效控制農業污染,積極發展節水農業,減少農業用水和棄水的污染;鼓勵使用有機生物肥料,減少農藥化肥施用量,進行科學用藥施肥;對養殖場污水和糞便進行處理后,綜合利用;水產養殖推廣生態養殖,品牌養殖,防正水體富營養化,惡化水質。三是建立和完善水權管理體系。依據水資源規劃,河流生態承載力,科學制定水權制度并嚴格執行。通過“總量控制、定額管理、經濟補償、分段計價”的法律、經濟、行動的三統一的水權管理制度,為水資源統一管理提供有力保障,對地下水開采和排污采用嚴格的補償制度,運用經濟手段激勵企業加強污水處理,建立水資源有償使用和轉讓制度。
2.3加強雨洪資源利用
一要加大病險水利工程除險加固力度,避免水庫老化失修,減少蓄水,資源流失;二要加強洪水調度,要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轉變,由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轉變,要增加科技投入,科學準確的預測預報。科學調度,提高雨洪資源利用率;三要加大水利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興建一批水源工程,增加攔蓄雨洪資源的能力;四是加強農業灌溉節水建設和管理。要搞好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和續建配套建設及末級渠系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建設,加大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專項補助,鼓勵對水利三小工程(塘、壩、渠)建設;要結合建設通過改革管理體制,把灌區內末級渠系的管理與使用權移交農民自主管理,成立農民用水者協會,形成“自主經營、計量收費、定額管理”的末級渠系管理體制,提高用水效率。
(責任編輯趙其芬)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159(2015)-10-0005-02
收稿日期:2015-05-26
作者簡介:張智海(1968—),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