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殿春,王 華
(高唐縣水務局,山東 高唐 252800)
高唐縣河道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治理對策
史殿春,王華
(高唐縣水務局,山東 高唐 252800)
【摘要】分析了高唐縣由于村莊擴建,交通設施建設,電力、通訊和管道工程建設以及城區擴建等給河道管理帶來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措施。
【關鍵詞】高唐縣;河道管理;河道功能
高唐縣縣級管理河道48條,總長度464.36km,占地面積2143.85hm2,其中灌溉河道21條,排澇河道27條,涉及644個村莊。近年來,高唐縣不斷加大對縣級骨干河道的治理力度,特別對引黃一干渠、二干渠等引黃骨干河道,以及北官道溝、唐公溝、沙河溝等排澇骨干河道進行了多次清淤治理,為全縣農業灌溉和防洪排澇提供了強有力的工程保障。
1.1村莊擴建帶來的問題
近年來農村經濟發展迅速,村莊擴建步伐加大,在靠近縣級管理河道的村莊,部分新建房屋緊靠河堤,還有部分村民將廁所、豬舍、鴨棚、蔬菜棚等構筑物修建在河堤旁,導致河道清淤時遷占難度大、工程進度遲緩、土方放置不下、河道清淤不徹底等諸多問題。
河道堤防雖然進行了確權,但是仍存在堤防被村集體占用行為,作為村內集體耕地承包給了農戶,河道清淤治理中農戶只關心個人的耕地占壓,不考慮河道的整體功能,阻擾河道治理的情況時有發生,最終導致施工難度加大、進展遲慢、經濟效益下降。
1.2交通設施建設帶來的問題
村村通柏油路工程方便了群眾的出行,但是部分道路沿河道堤防修建,并且距離河口較近,河道淤積在所難免,清淤疏浚治理暴露出諸多問題:1)選擇兩岸棄土,勢必占壓部分柏油道路,既影響交通又埋下了安全隱患;2)選擇單岸棄土,會因棄土方量較大造成新的越界占壓,若減少河道斷面清淤土方量,就改變了河道的原有設計指標,降低了河道原有功能;3)若將多余土方外運,增加了河道治理成本,徒增了施工難度;4)交通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對柏油路及兩側一定距離行使管理權,水利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和原有河道確權范圍對河道堤防行使管理權,兩部門在行使管理權的過程中存在沖突,導致施工困難。
1.3電力、通訊和管道等工程帶來的問題
高低壓輸電線纜和通信電纜光纜等沿河堤方向架設,雖然有一定的凈空高度,但是對于清淤土方量大、需要二次倒土的機械化施工仍非常不利;輸油、輸氣管道和國防光纜等穿河底埋設,對河道設計指標未考慮或考慮不周,設備埋設高度高于河道設計河底高程,在河道淤積時,勢必造成該區段開挖不徹底,形成河中阻水壩,致使整條河道治理效果變差,同時還影響到設備安全。
1.4城區擴建帶來的問題
當前,高唐經濟發展較快,縣城區建設規模不斷擴大,規劃區域內涉及多條引排水河道。近幾年,在城市規劃區內實施了若干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外圍道路建設和城區道路拓展、二干渠城區段擴挖襯砌、官道新河開挖襯砌、北官道溝城區段三期封閉襯砌、環城新河開挖、雙海湖景區開挖等諸多工程,這極大的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環境,提高了城市品位。但是隨著城區規模的擴大和城區內基礎設施的建設,城區周邊水系也發生了較大變化,二干渠與雙海湖在城南連為一體成為了城市景區,已無法向下游輸水;高唐分干在城西和環城新河相連,成為南王水庫水源地輸水河道,已無法供應城北農業用水;祁寨分干城區段早已被填占無法引黃;五里西溝、五里東溝、南官道溝和二干渠不再相連,既無法引黃,排水出路又被堵死;北官道溝成為城區市政管網排水出路,承擔城市排澇功能;唐公溝源頭被占用縮短了幾百米;城區東部排水出路辛浦溝現狀保持較好。
2.1加大執法力度,堅決制止水事違法行為
針對當前河道管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水行政主管部門必須加大執法力度,增加堤防巡查次數,使水事違法事件能夠及早被發現或得到舉報,及時制止村民破堤取土、在堤防上修建住宅、廁所、畜棚、打井、建墳等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的行為,變建后管理為建前或建中管理,既可以減少村民損失,防止矛盾激化,又可以讓群眾容易接受,減少執法難度。
2.2強化項目監管,堅決杜絕未審先建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規定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的工程建設方案應當報經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但是有些部門對此不熟悉或我行我素,存在未審先建行為。加強項目建設方案審查,有助于優化新改建橋梁設計,使橋梁設計更加符合河道設計指標;有利于對電力、通訊以及其他需臨空架設設施位置和高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前做出判斷,減少河道清淤疏浚時的不利影響;有利于對穿越河道底部埋設設施高程的控制,并預留一定的冗余高度,以形成對設施的保護,防止河道清淤時被施工機械損壞;對于臨河建設項目,如河道堤防上的柏油路,可以提前預留一定的清淤棄土距離,將道路的位置安排在河道范圍的最外側,不但可為今后河道治理留出空間,而且也保留住了河道堤防的管理權限,防止河道治理時受制于人。
過程監管是項目審查的必要配合,建設項目經審查后,實施單位可能為了工程效益或施工方便等原由而變更工程建設方案,建設地點變更、距離河口位置不符、高程系統不匹配等都會為今后的河道治理遺留問題,因此,過程監管必須和項目建設同步進行,項目建設完成后同步進行跟蹤驗收,堅決清除施工圍堰和工作壩,現場整理干凈,直至完全恢復河道設計指標。
2.3科學確定引排關系,消除水系變化不利影響
城區的擴建涉及到周邊河流,造成了水系變化,二干渠在縣城區南部和雙海湖連為一體后,已無法向下游三鎮兩街道的1.33多萬公頃農田調水。為解決下游農業用水需要,高唐縣水務局經過論證,實施了二干渠東線工程——利用徐干渠、七里河、南官道溝、東線新開挖段引水,在城區東部接原二干渠的調水方式,與原來二干渠引水相比,增加了調水距離,延長了調水時間,但實現了向下游引調水的功能。
五里西溝、五里東溝和南官道溝原與二干渠相接,城區二干渠襯砌、雙海湖開挖和322省道建設,使原有排水出路被截斷,為解決三條溝渠排水出路,在三條溝渠之間新開挖敬夾溝使之相連,形成了類似“卅”字的連接,五里西溝、東溝排水入南官道溝,再由南官道溝排水入七里河或二干東線,與原來三條溝渠排水相比,排水距離加長,排水速度緩慢,但三條溝渠的排水出路得以解決。
高唐分干的引水功能已被環城水系西段取代,以向城區居民生活用水水源地——南王水庫引水為主要功能,已無法再向用水困難的梁村鎮調水,使得梁村鎮部分村莊農業用水更為不利。梁村鎮農業用水主要由沙河溝引水,沙河溝引水距離長,照顧的灌溉面積較小,剩余農田需以利用城市中水進行灌溉。
總之,加強河道管理,有利于堤防的完整,有利于河道的引黃灌溉和行洪排澇,確保河道堤防完整和功能的發揮是水行政主管部門進行河道管理的終極目標,河道管理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必須加強巡查嚴格執法,加大管理力度,才能使河道的管理走向正常的軌道。
(責任編輯 趙其芬)
【中圖分類號】TV8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159(2015)-10-0023-02
收稿日期:2015-03-16
作者簡介:史殿春(1977—),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