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青
(陽谷縣水務局,山東 陽谷 252300)
陶城鋪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探析
李冬青
(陽谷縣水務局,山東 陽谷 252300)
【摘要】陶城鋪引黃灌區自1988年開發建設以來,對灌區農業增產、環境改善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由于近年來黃河水季節性特點表現的越來越突出,對適時引用黃河水造成了極大的困難,為此,在分析灌區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探討了灌區進行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的必要性。
【關鍵詞】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存在的問題;建設必要性
陶城鋪引黃灌區經過20多年的運行,干、支渠配套建筑物老化、退化,部分建筑物接近報廢,放水期間跑水、漏水嚴重,降低了灌溉效益。現狀渠系大部分為土渠,且以砂性土為主,滲透系數大,滲漏損失嚴重。據分析計算,灌區損失水量的80%為輸水滲漏損失,渠系水利用系數僅為0.56,限制了灌區的發展,降低了灌區效益。
1.1灌區水源日益緊張
黃河來水減少,引水受分配定額限制,金堤河來水主要是灌溉尾水、工業廢水及汛期徑流,難以充分利用。
1.2渠系水利用系數低,水量浪費嚴重
陶城鋪引黃灌區渠系全部為土渠,土質以砂性土為主,滲透系數大,滲漏損失嚴重。據《陶城鋪引黃灌溉工程初步設計》地質資料,輸水渠道渠床土質大部分為粉砂土,這就更加大了其滲漏損失。據分析計算,陶城鋪灌區損失水量的80%為渠系滲漏損失,灌區渠系水利用系數僅為0.56左右,嚴重的輸水滲漏,限制了灌區的發展及灌區效益的擴大。
1.3部分渠段沖刷塌坡嚴重
由于灌區部分渠道渠床土質夾有粉砂層,不僅滲漏嚴重,而且出現掏空邊坡現象,造成輸水期間邊坡不穩,不斷出現渠床邊坡塌坡現象,堵塞渠床影響下游用水。為改變上述渠道運行的不利局面,消除安全隱患,須對渠道進行護砌,穩固邊坡,提高其抗沖刷能力。
1.4灌區骨干排水工程尚未完全配套
由于投資少,骨干工程至今尚未完全配套,干渠兩岸缺乏控制性建筑物,放水期間造成黃河水白白流失下游河道,致使有限的水資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浪費水資源非常嚴重,灌區內農田得不到有效灌溉,灌區效益沒有得到充分發揮。1.5灌區內建筑物老化失修嚴重
南干渠及北干渠建筑物大部分興建于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由于受當時經濟條件的限制,設計標準低、建筑物配套不全,老化失修、損壞嚴重,不能滿足交通和生產要求,嚴重制約著國民經濟的發展。
聊城市陶城鋪灌區是一個以農業生產為主的灌區,農業是整個灌區基礎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農業用水占灌區全部用水的80%左右。同時灌區水資源非常緊張,水資源已成為整個灌區國民經濟發展、群眾生活水平提高與生活質量改善的重要制約因素。由于歷史與客觀原因,規劃項目區內工程老化退化嚴重,工程配套程度差,農田灌溉技術落后、節水意識比較淡薄、管理比較粗放,渠系輸水時的跑、漏、滲現象較為突出,灌區有限的水資源不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浪費水的現象比較嚴重,灌區仍達不到設計灌溉面積,對灌區發展、改善群眾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實現共同富裕帶來一定影響。因此,對項目區實施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尤為迫切,其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灌區水資源緊缺,引水受到限制
陶城鋪灌區主要水源為黃河水,另外灌區每年也引用一定數量的金堤河水。近年來由于黃河水資源呈現出逐年減少的特點,其季節性特點表現的日益明顯,對適時引用黃河水造成困難。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加和人類活動的加劇,各地對水資源的需求都在不斷增加,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和黃河中上游工農業的進一步發展,使黃河中上游地區對黃河水的利用程度越來越高,入境水量逐年減少,可利用量越來越少,可依賴性越來越低。因此,黃河下游來水量逐年減少的趨勢不會改變。同時灌溉期金堤河來水也明顯減少,金堤河來水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汛期徑流;二是河南省沿河流域排放的污廢水;三是河南省引黃灌溉尾水。三種水源中,只有引黃灌溉尾水可以利用,但引黃尾水流量小、來水不固定,錯過了灌溉用水期,只能作為補源供水,同時由于污廢水的匯入,水質較差。由于水資源的不足,致使位于引黃下游與引金下游的陽谷縣西北部的大布鄉、西湖鄉等地區缺水嚴重,區域工農業用水和生活用水只能依靠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并隨之產生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嚴重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須興建節水工程,緩解水資源的供需平衡的緊張局面。主動適應外部客觀條件的變化,積極發展節水灌溉,使水資源得到科學合理的可持續利用,是區域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陶城鋪引黃灌區本次規劃項目的實施可以使黃河水向灌區下游遠送擴澆,使上下游均衡受益,逐步改善項目區水資源供需緊張的局面,提高水源綜合利用效率,促進項目區經濟的發展以及人民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
2.2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是經濟均衡發展的要求
渠道和建筑物的滲水、漏水,減少了渠系水的利用率,致使下游用水困難,極大地影響了灌區下游的農業和經濟的發展。因此,對項目區實施續建配套,不僅可以疏通渠道,而且提高了渠道的抗沖刷能力和向灌區下游送水的能力,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提高了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促進了全灌區均衡受益。
2.3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是改善區域環境需要
由于灌區經濟發展對水資源需求的不斷增加和當地地表水資源的不足,致使灌區下游地下水被掠奪式開采,導致地下水位不斷下降,出現了大面積的漏斗區,引發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如土壤沙化退化、水土流失加劇和水文地質條件惡化等。
由于灌區長期引用黃河水,大量泥沙隨水流引進灌區,泥沙淤塞渠床,清淤棄土占壓耕地,使人均耕地數量減少,土壤沙化退化,沙隨水走,沙隨風移,又惡化了生產生活環境,降低了群眾的生活質量,給社會帶來了不安定因素。少引水就必然少引沙,就可以減輕泥沙處理負擔和由于泥沙帶來的環境問題。因此,為保護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也必須盡快實施項目區的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
2.4節水灌溉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實施節水灌溉,將有效地減少渠系滲漏,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同時可以控制地下水,避免土壤次生鹽堿化的發生。節約的水資源可用于擴大或改善灌溉面積,也可用于其它行業,使有限的水資源得到合理的開發利用,創造更多的價值,產生更大的效益,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可靠的水源保證,促進灌區和陽谷縣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通過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工程的實施,可以實現水資源的科學調配與合理使用,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減少水資源的浪費,改善灌溉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發展灌區高效種植業、工業,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促進區域各行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因此對項目區實施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責任編輯 遲明春)
【中圖分類號】S 2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159(2015)-10-0029-02
收稿日期:2015-05-27
作者簡介:李冬青(1986—),女,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