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武, 涂 玉 平
(四川圣達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四川 樂山 614000)
淺談“建管結合無縫銜接”管理模式在安谷水電站的運用
羅武,涂 玉 平
(四川圣達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四川 樂山614000)
摘要:安谷水電站建設中管理目標與工程建設目標相結合,在工程相關設計、招標與合同執行、設備監造與驗收、安裝監理與調試等方面全面參與工程建設,做到“建”“管”緊密配合,實現工程項目的“無縫”交接。通過安谷水電站的運用和深化提升,將在電建水電開發公司其他建設項目得以應用,并不斷完善,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建管結合;無縫銜接;標準落地;優質安全
1建管結合、無縫銜接管理模式產生的背景
長期以來,電站建設管理與運行管理存在著聯系不夠緊密,運行管理不參與或較少地參與工程建設管理過程的現狀。運行管理隊伍通常在機組72小時試運行完成后即進行接管,使運行管理技術要求不能及時得到滿足,導致后期運營階段技術改造項目多、缺陷處理項目多、資金重復投入、實施影響和難度大,直接制約了設備運行可靠性和發電效益。
根據中電建水電開發公司在安谷水電站建設運營中對公司的職責定位,在安谷水電站建設之初,四川圣達公司對安谷水電站接機就提出了“建管結合、無縫交接”的思路。
2建管結合、無縫銜接管理模式整體工作要求
一是圍繞工程建設進行生產準備。生產準備工作主要體現在機構設置及人員配備要求、基礎資料的準備要求(包括制度建設、生產物資、生產技術、安全生產管理、生活設施準備及涉網工作等)、生產準備人員的培訓要求上;二是參與工程設計、招標與合同執行、設備監造、安裝監理、現場調試跟蹤、對不符合項的提出整改和落實意見,以及機組啟動前的準備工作要求,參與竣工驗收等。
3分步實施,使建管結合、無縫銜接管理模式落地
3.1設置科學合理的生產準備機構
安谷水電站生產準備機構人員的配置由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組成。決策層由公司領導組成,主要負責把控整個生產準備的工作思路及進展情況;管理層由既有專業知識,又有管理經驗的中層干部組成,主要是組織、協調各項工作的開展;執行層由專業搭配全面,思想組織觀念強、技術過硬、敢打硬仗的骨干人員及部分年輕的畢業生組成,具體實施各項工作。

3.2全面跟蹤參與設計
自安谷水電站籌備起,開發公司就積極組織各專業人員認真梳理沙灣水電站關于設計、土建、安裝、設備選型等方面不合理的內容,共計200多項,涉及水工建筑物、金屬結構、機械設備、一次設備、二次設備及安全評價等方面,通過選派有豐富經驗的多名專業工程師加入建設單位的生產技術部,全方位、全過程參與機電設計選型、技術談判、招投標工作、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從工程產品的初期提出用戶化需求和完善化意見,協調建設、監理、設計、施工各方的關系,有效避免了安谷水電站在設計選型可能產生的問題,為后期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3.3注重基礎資料的收集、整理
資料收集、整理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資料主要是包括機電設備安裝的合同文件、設計圖紙資料、廠家出廠資料、最新行業標準和規程規范、涉網相關的文件、發電機組安全性評價最新標準、安全標準化企業創建評審標準等,其中包括電子資料(含文檔、收集、整理、拍攝照片、錄相) ,通過吸取沙灣水電站在建設期對收集的資料不完整、不正確的問題,在安谷水電站工程建設期間,按照專業分工,要求各專業工程師充分利用“建管結合”的優勢,廣開渠道,全面搜集、整理設計、制造和安裝調試的技術資料,且要求均應是最終版,并利用收集整理的資料編制成電子圖冊,印刷成圖冊,極大的滿足前期技術培訓和員工業務學習的需要,也為設備正式移交前生產運行人員提前獲取了豐富的技術信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4積極參加設備監造、出廠驗收
為盡量使設備在出廠前或交付安裝前消除缺陷,生產準備技術人員積極參加設備駐廠監造、出廠驗收和開箱驗收等工作,主要參加了水輪機、發電機、主變、調速器、高壓開關、勵磁、封閉母線等關鍵設備的駐廠監造,監造期間,每日填寫監造日志,每周編制監造報告,及時發至建設單位生產技術部和生產準備機構,既有利于控制設備進度、質量,又提高了生產人員對設備的把控能力,對設備穩定運行和減少建設單位經濟損失有著良好的作用。
3.5參與現場安裝監管、設備調試跟蹤
現場安裝監管、設備調試跟蹤是體現“建管結合,無縫交接”最重要的關鍵環節之一,一方面可解決監理人員在專業技術水平、責任心、技術力量存在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可提高生產運行人員對設備的掌控能力,及時、準確掌握設備信息,熟悉操作技能,為接管后機組運行管理打下良好基礎。開發公司與建設單位進行了良好的溝通,在現場監管、設備調試跟蹤等過程中加大了生產準備專業人員話語權。
生產準備人員提前熟悉了設備,掌握相關技術和資料,積極協調和配合建設業主與設計、廠家、施工單位建立工作關系,對每天要開展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數,根據專業分工,將各系統或設備工作內容、試驗項目列成表格,包括工藝、質量要求等,特別是電氣一次專業、電氣二次中技術含量高的機組保護、勵磁、調速系統、監控系統的安裝跟蹤和驗收工作,作為重點,所有的驗收工作,均需生產準備技術人員參加簽字,否則,不能通過,生產準備技術人員發現問題后,及時要求相關單位解決,不能解決的,及時反映到建設單位生產技術部,由生產技術部協調、督促設備設計、制造廠家和安裝單位進行整改,同時生產準備專業技術人員繼續跟蹤整改情況,使不符合項得到落實,生產準備人員共提出和整改各類問題269項。
這種生產運行單位技術人員以最終用戶身份參加現場安裝監管和調試工作,對設備安裝調試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要求進行整改,并將發電機組并網安全性評價、涉網要求落到實處,將隱患消除在設備投運之前,真正做到了安裝調試全過程的質量閉環管理,不但提高了發電設備的可靠性,也加強了各專業人員的業務水平。
3.6承擔關鍵項目的實施工作
計算機監控的應用軟件體現水電阻自動化水平,是制約機組能否按時投產的關鍵因素之一,公司釆取以生產運行單位人員為主負責、供應商聯合開發的方式進行,主要工作內容包括:上位機畫面制作(流程、表單)、點表的梳理及核對、上、下位機對點及通訊的調試、下位機開入、開出模塊的安裝。這種聯合開發既降低了項目的投資,加快開發進程,又培養了掌握關鍵技術的人才,聯合開發組不僅按期完成了應用軟件的開發任務,而且督促廠家按合同規定時間交貨,為機組聯合調試贏得足夠的時間,通過聯合開發,生產運行單位技術人員提前掌握了技術,在機組調試中占據了主動。
3.7全面參與機組啟動試運行
為使設備移交后運行工作連續順暢,生產準備人員參與了首臺機組啟動試運行指揮部的討論,并組織所有人員對機組啟動試運行大綱進行了學習,提出了一些良好的建議。為在啟動試運行階段進一步全面掌握機組設備運行性能,運維人員與安裝單位運行維修人員對應倒班,對不滿足合同項目和技術要求的問題嚴格把關,對機組運行過程中暴露的問題,反饋給建設單位生產技術部,將設備缺陷消除在機組交接之前,也極大地提高了后續投產的機電設備的可靠性,為機組安全穩定運行打下基礎。
在機組試運行期間,為提高對突發事件的響應速度,防止發生事故及事故的擴大,生產準備人員根據運行管理經驗和收集的大量信息,組織運行人員對可能出現的故障全面分析,編制了緊急情況下的現地處置預案,為機組接管后穩定可靠的運行提供保障。
3.8標準化建設工作的升華
開發公司生產標準化工作已經開發和應用了幾年時間,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但其科學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仍然不足。為此,開發公司利用安谷水電站生產工作準備期,認真總結和梳理已經頒布實施的標準,對工作標準、管理標準全面修訂完善并復制應用;根據安谷機電設備和運行特點,對技術標準(運規、檢規等)全面升華,按流程化、表單化、量化、優化、簡化的原則開展創造性工作,讓標準化工作落地,實現其實用性、可操作性。
4取得的成效
4.1保障了機電安裝質量和進度
由于項目建設單位和監理專業管理人力資源不足,因此,生產準備專業技術力量的投入在二次設備的安裝調試中發揮關鍵的作用,尤其是計算機監控系統的聯調,生產人員參與實施,大大縮短機組調試時間,為機組提前投產創造有利條件。
4.2提高了設備可靠性
安谷水電站機組單機容量190 MW,機組少一次停機和提前一天投產都將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在“建管結合,”管理模式下,運行管理單位參與工程建設,以最終用戶的身份全方位參與建設過程,在工程建成前消除缺陷,大大減少因設計不合理、設備質量、安裝質量等帶來設備運行的不安全因素。
4.3減少了后期技術改造
在“建管結合”管理模式實施過程中,生產準備技術人員提出設計修改建議,發現設備質量問題,在安裝監理、現場調試中發現質量問題,并對所發現的質量問題及時提出反饋意見和解決措施建議,以使問題得到妥善解決,這無疑大大減少了運行階段的工作量,減少了設備設施接管后的技術改造工作。設備管理實現了一次性到位,接管后不必進行大的設備改造項目,減少生產運行成本,節省工程投資,促進工程建設順利進行,促進機組提前投產發電,確保了工程在質量、安全、進度上的最佳效益。
4.4管理效益得到提高
在“建管結合”管理模式下,生產準備技術人員提前介入工程設計、建設,能有效避免因技術問題造成運行維護失誤;參加工程階段性驗收工作,參加有關設備現場安裝、調試工作,參與關鍵項目的實施工作,不僅提前掌握設備性能,了解設備特性和不足,有效地避免因不熟悉設備造成的誤操作。同時,生產運行人員及時掌握有關設備信息、熟悉操作技能,為以后設備穩定運行打下良好基礎;而且還可以及時發現存在問題尤其是隱蔽工程的安全隱患,做到早發現、早解決,將隱患消除在工程完工之前,有利于工程建成后順利交接和運行管理。
5存在不足及改進措施
在“建管結合”管理模式下,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也提出了以下改進的措施,具體如下:
5.1在計劃的制定、操作性上應進一步完善
生產準備工作是一個面廣、量大的工作,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將工作順利完成,首先要有具有操作性的詳細計劃,包括月度計劃、周計劃、每天的工作計劃,然后是具體實施、檢查、計劃的調整、總結評估,由于在制定計劃時,有些問題未充分考慮,且未及時調整,導致有些工作不能按時完成。
改進措施:在制定計劃時,更詳細,根據具體情況,及時調整。
5.2各專業之間的溝通協調需進一步加強
各專業按照計劃開展工作,工作完成后,雖有交待,但交待不及時、不充分、不徹底,特別是運行與維護之間的溝通、協調,維護人員未能讓運行人員充分了解現場設備的安裝、調試情況,且有時只有口述,無記錄。
需要改進的是:所有問題的提出均以中控室的記錄本為主,運行人員提出的問題,維護人員應在記錄本及時響應,根據情況,不定時的對運行人員進行講解。
5.3應加強對發現存在的問題處理力度
現場發現的問題,與廠家、設計、施工方及監理溝通后,大部分口頭上回復較好,但行動上就滯后。改進措施是:(1)對于現場發現的問題,積極與相關責任單位溝通,注意溝通的方式方法。(2)如加強與業主的溝通,促使其盡最大的力量,督促各方盡快的將問題解決。
6結論
綜上所述,“建管結合、無縫交接”建設管理模式既能高效的結合項目管理方和建設方工作思路,也能發揮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管理效益,通過安谷水電站的運用和深化提升,將在電建水電開發公司其他建設項目得以應用,并不斷完善,發揮更大的作用。
羅武(1971-),男,四川射洪人,高級工程師,從事電力生產經營管理工作;
涂玉平(1969-),男,湖北舞穴人,高級工程師,從事電力生產管理.
(責任編輯:卓政昌)
收稿日期:2015-02-04
文章編號:1001-2184(2015)02-0111-03
文獻標識碼:B
中圖分類號:TV7;C931.2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