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鑫++高鳳仙
摘要:在我國肉雞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的同時,不斷的有關于肉雞福利的問題產生,肉雞福利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本文闡述了包括肉雞飼養環節、運輸環節與屠宰環節中所產生的福利問題,并對如何解決目前產生的福利狀況、如何推廣福利觀念作一綜述。
關鍵字:肉雞;福利;飼養環境:接觸性皮炎:飼養方式
近年來,我國在肉雞產業的發展迅猛,是我國僅次于豬肉的第二大肉類品種,并在肉類中的比重不斷上升。2010年,我國肉雞生產已占世界雞肉產量的l3.7%.成為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肉雞生產國。而在肉雞產業不斷發展、擴大的過程中,有關肉雞疫病爆發、環境不斷惡化和食品質量與安全的問題不斷產生,肉雞的健康與福利逐漸得到了人們的重視。本文將對在肉雞生產過程中出現的福利問題及其對策作一綜述。
1 動物福利
1.1 動物福利的產生
人們首次認識到動物福利是英國在1822年出臺的世界上第一部與動物福利有關的法律,稱為“馬丁法案”.而真正認識到其重要性是1945年,英國發現了長期處于福利較差的農場的動物,其肉質在口感和質量上都很差,并且有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潛在的危害。至今,世界上已經有超過半數的國家將動物福利納入其法律條例中,并予以不斷地完善。其中包括美國、澳大利亞、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除此之外,世界貿易組織也將“動物福利”列入了其貿易規則中.我國在2004年修訂的《北京市實驗動物管理條例》中首次以立法的形式明確了“動物福利”的概念。
1.2 動物福利的概念
動物福利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其中動物分為農場動物、實驗動物、伴侶動物、工作動物、娛樂動物和野生動物,本文主要的探討對象為農場動物。Broom( 1988)將其定義為動物設法適應環境的一種狀態。Hewson(2003)和McFarland(2006)將動物福利分為動物的生理和心理的福利。其中生理福利指動物享有免受疾病、過度饑渴和應激的白由,心理福利指動物享有免受傷害、痛苦、應激和枯燥乏味環境的自由.而根據目前較為通用由英國農場動物福利委員會(FAWC)提出的動物福利的5個基本原則:享有不受饑渴的自由、享有生活舒適的自由、享有不受痛苦傷害和疾病威脅的自由、享有生活無恐懼和應激的自由和享有表達天性的白由.動物福利可由以下五個基本要素組成:生理福利、心理福利、行為福利、衛生福利和環境福利。
2 肉雞生產中的福利問題
在肉雞產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集約化、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然而就在不斷追求高度自動化、高效率及快速育肥的過程中,肉雞產業也逐漸的暴露了一些問題:如過度重視生產效率,忽略肉雞飼養環境引起的肉雞的啄羽、啄肛等非生物學行為,通風不暢導致的有害氣體濃度增加,引起肉雞呼吸道疾病的產生,或者一味的提高肉雞生長速率引起的肉雞骨骼發育不良問題。由此,人們逐漸開始關注肉雞飼養過程中的福利問題.試圖通過提高肉雞的福利,改善肉雞的健康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生產性能。目前,有關于肉雞的福利問題主要包括:死亡率、骨骼疾病、接觸性皮炎、呼吸道疾病、應激指標、熱應激和行為限制等。而引起肉雞以上福利問題的因素主要包括環境因素、飼養管理以及運輸和屠宰。
2.1 環境與肉雞福利
2.1.1 溫濕度
溫度與濕度是影響肉雞生長和健康的重要環境因素。肉雞對外界溫度的要求隨著生長逐漸變化,因為在雛雞開食期,其羽毛稀少,自身體溫調節能力較差。通常在雛雞階段,雞舍溫度應在32-340C。若溫度過低,進食的飼料大部分用于維持體溫從而降低飼料轉化率,并且極易引起肉仔雞產生冷應激,增加肉雞死亡率。Mendes等(1997)研究表明,冷應激可明顯增加肉雞的死亡率,降低料重比.而溫度過低在肉雞行為中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扎堆.以減少熱量的損失。適宜肉雞生長的溫度為15.6-2I.IoC。當氣溫達到280C以上時,會引起肉雞采食量降低,飼料轉化率下降,甚至產生熱應激。熱應激時,雞只的呼吸頻率可由原來的20次/min增加到120-160次/min;同時心率加快,加速體表散熱:具體表現在張開喙呼吸,我們稱之為“氣促”,翅膀伸展,增加散熱面積,并且不愿采食。
濕度和溫度對肉雞福利的影響是相互的.一般來說,適宜肉雞生長的濕度為60%-70%。當雞舍內濕度較低時(50%以下).則會增加空氣中的粉塵和氣源性微生物,引起肉雞的呼吸道疾病:而高濕度對肉雞的影響較大,高溫高濕時,降低了肉雞的散熱能力,較易引起熱應激:而在低溫高濕的情況下,肉雞采食的飼料需要更多的來維持機體溫度,導致肉雞生長緩慢,飼料利用率降低,同時,雞只的散熱增加,會引起肉雞的冷應激。
2. 1.2 氨氣
氨氣是對肉雞健康造成影響最大的有害氣體.其濃度的大小取決于肉雞飼養密度,墊料的質量和通風。而氨氣對肉雞健康的損傷程度取決于氨氣的濃度和肉雞在氨氣中的暴露時間。氨氣是具有強烈刺激性臭味的無色氣體,易溶于水,常附著于養殖場潮濕的地面、墻壁及動物的皮膚黏膜和呼吸道粘膜上,氨氣進入呼吸道可引起呼吸道粘膜出血、腹水癥和呼吸困難等癥狀。Terzich等(1998)發現腹水的發生于氨氣的濃度可能有一定的聯系,呼吸道疾病隨著氨氣濃度的升高而增加。Reec:e等(1980)指出,當氨氣濃度達到50ppm是,肉禽的生長速度會降低,而當濃度大于50ppm則會引發角膜炎和氣管炎。而事實上,在英國,一般肉雞舍里氨氣的濃度平均在24.2ppm左右,而其對肉雞造成的影響主要是在其中暴露的時間.因為任何在高濃度下造成的影響,如果在低濃度但是長時間暴露的情況下,也會造成類似的危害。
禽舍內的氨氣濃度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如濕度、通風、飼養密度、墊料質量和飼料成分。如當雞舍中的墊料濕度過大,不但會增加氨氣的產生,同時會引起肉雞的接觸性皮炎,如肘關節灼傷、腳墊炎、胸部水泡等。孫樓(2005)指出,控制氨氣濃度的有效方法是通過增加通風量,保持雞舍空氣新鮮,并有效降低舍內濕度,保持墊料干燥.
2.1.3 灰塵
空氣中的粉塵主要來白與小片的羽毛與毛囊、與墊料粒子,還有一部分來白飼料。灰塵由不同大小的粒子組成,通過刺激肉禽的呼吸道,導致其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或作為一些細菌和病毒的載體,引起肉禽疾病。通常在高溫低濕的情況下較為常見。Homidan( 1998)報道,在肉禽3-7周齡中保持25.8℃產生的灰塵水平明顯高于23.8℃。灰塵是一種潛在的空氣污染物,通常與氨氣結合對禽類呼吸道產生損傷,甚至傳播細菌和病毒。通過適當的通風和適宜的濕度水平可減少灰塵的產生.
2.1.4 墊料質量
墊料質量是影響雞舍環境和肉雞福利的最直接因素之一。當墊料過于干燥時,會增加雞舍空氣中的粉塵,引起肉雞呼吸道疾病,甚至使雛雞出現脫水現象。隨著墊料使用時間的增加,肉雞的排泄物在墊料中積累和肉雞在飲水過程中不斷地濺出會增加墊料的濕度。當墊料潮濕時,會使氨氣更容易附著在墊料表面,雞舍氨氣濃度的增加,從而造成對肉雞皮膚的“氨灼傷”引起肉雞腳墊炎和關節損傷。Berg(1998)報道,腳墊和關節損傷導致肉雞腳部與腿部疼痛,造成其行走障礙,嚴重影響了肉雞的福利。在實際生產中,墊料的理想濕度應為20%-25%。因此,在墊料材料的選擇上,應當選如松樹的刨花等具有高吸水能力的材料,研究發現,使用吸水能力強的墊料飼養肉雞可減少其發生胸部水泡的情況。此外,墊料的厚度也很重要,較薄的墊料(<5cm)可減少肉雞腳部皮炎的發生率,并更有利于通風。
2.1.5 飼養密度
在改善動物福利這個方面.飼養密度一直是其中的核心問題。目前,大家基本認可“肉雞飼養密度過高會影響肉雞健康和福利”這一觀點。當飼養密度過大時,會造成肉雞擁擠,影響其生長,并在采食過程中引起群體均一性降低,體重差異逐漸擴大:飼養密度增加,減少了肉雞的活動空間,使之長期趴臥于墊料上,和墊料接觸的時間增加,使之接觸性皮炎和腿部疾病的發生率增加:此外,飼養密度過大,會造成大量熱量無法分散,容易使肉雞長期處于熱應激環境中,降低其免疫機能與采食量.尤其在夏季,高密度飼養能引起肉雞高死亡率、低屠宰率、腿病發病率和攻擊行為。白水莉(2009)對比了不同飼養密度下肉雞的福利狀況,結果表明:高密度飼養下的肉雞的羽毛質量、步態狀況均顯著差于低密度飼養的肉雞。湯健平(2012)對比了8只/㎡和18只/㎡兩種不同飼養密度對肉雞福利的影響,結果發現,飼養密度對腳墊的影響達到了極顯著水平,低密度飼養肉雞發生腳墊炎的情況遠少于高密度飼養:同時,高密度飼養對肉雞羽毛質量的損傷極顯著高于低密度飼養(P<0.01)。李凱年(2005)報道,當飼養密度為12-13只/㎡時.可最大程度的避免肉雞福利問題的產生。
2.1.6 光照
光照是在肉雞生產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它不僅可以影響肉雞的生產性能,還會對其福利狀況造成影響,其光照問題主要包括光源、波長、光照強度和光照周期。
禽類對光有良好的敏感性,因此,不同的光源和波長可能會引起肉雞行為的改變.如在紅色燈光下會增加肉雞的活動量,減少腿部疾病和同性相殘.馮連禮等(2002)對比了紅、藍、黃、綠、白五種光色下肉雞啄癖率的差異,結果表明,紅色光照下啄癖發生率僅為l%,而黃光高達28%。當雞看到食物或者其他雞體上紅色時,會產生新奇感,出現叨啄行為,而在紅色光照下,其他雞只上的紅色不易顯現,由此降低了啄癖的發生率。
光照強度和光照周期同樣對肉雞生產和福利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光照強度對肉雞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肉雞活動量的差異,當光照強度過大,會增加肉雞的活動量,增加肉雞之間的攻擊行為,不僅會造成肉雞的損傷,也會因為活動量的增加降低了其飼料轉化率:而當光照強度過低,則會在肉雞福利方面表現出一定的負面作用,包括屠宰率、胸肌率下降和因長期趴臥引起的腿部疾病和接觸性皮炎的發生。通常在商業化生產中,在肉雞7日齡前使用20lx的光照強度,7日齡-21日齡逐漸降低至lOlx,之后維持在lOlx的強度。我國肉雞養殖目前多采取的光照包括白然光照、漸變式光照和間歇性光照三種類型。趙曉芳(2008)指出,在肉雞21日齡前,光照時間的增加可提高肉雞的增重,而21日齡之后,應當逐漸減少光照時間,不僅可減少肉雞能量消耗,增加飼料利用率,還能有效的減少猝死綜合癥、腿部疾病的發生率。
2.2 飼養管理與肉雞福利
2.2.1 飼養方式
在畜禽生產過程中,影響其福利的好壞是由許多因素決定的。有研究表明,不同的因素對動物福利的影響程度不同,通過Delphi方法得出的順序為:畜禽舍的環境>畜禽的飼養方式>飼養管理>飼料與營養>畜禽舍的設施>飼養員的經驗和技巧>運輸與屠宰。目前,歐美國家大多使用地面平養方式進行肉雞生產。而在我國,除了地面平養,還包括網上平養、籠養和散養等方式,但目前以網上平養和地面平養為主。湯建平(2012)比較了網上平養與地面平養對肉雞生長的影響,結果表明,與地面平養相比,網上平養的肉雞的腳墊炎顯著降低,羽毛質量有明顯的提高。此外,由于網上平養可將糞便與肉雞分離,衛生狀況優于地面平養,所以網上平養的肉雞的腿部健康狀況也優于墊料平養。孫樓(2005)比較了地面平養與網上平養對肉雞生產效果的影響,發現在肉雞3-6周齡生長過程中,網上平養的肉雞生長速率高于地面平養,并且死亡率低于地面平養的肉雞。散養、地面平養和網上平養相比,由于環境豐富度的不同,可充分的滿足肉雞的行為表達,提高福利,但與此同時,過多的自然環境可能會提高肉雞的死亡率,影響肉雞生產。如何即不影響肉雞生產又可提高肉雞福利,還需不斷地研究。
2.2.2 飼養管理
在生產者不斷通過飼養管理追求高效率生產的過程中,會對肉雞的福利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如有報道指出,肉雞生長速度增加可引發更多的跛足、腳墊炎以及羽毛清潔度的降低等福利問題。
限飼是在肉雞的飼喂制度中較為普遍的現狀。目前,限飼在我國和美國的肉雞養殖普遍應用,但在歐盟和澳大利亞已被禁止(除了肉種雞)。限制采食量或是降低飼料中的營養濃度均會導致肉雞出現慢性饑餓,造成肉雞的痛苦,降低其福利水平。但若進行適度的限飼可提高飼料利用率,在肉雞采食過程中掉在墊料中的飼料也會被吃掉,同時肉雞的活動量增加也可減少肉雞的腿病發生率,限飼還可減少肉雞的骨骼發育問題和心臟疾病。這造成了肉雞福利的矛盾,如何即可保證肉雞的生理需求,又可滿足其健康和福利狀況,需要生產者拓展出新的方法來飼喂和管理肉雞。
除限飼外,飲水的質量和方式也可影響肉雞的福利。目前普遍使用的飲水器為乳頭飲水器,與杯狀飲水器相比.乳頭飲水器可減少水的蒸發和溢出,避免水溢出到墊料中,造成墊料質量差,增加肉雞接觸性皮炎的發生率。飼料營養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肉雞的福利問題,如在不影響肉雞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減少飼料中的鈉和鉀的含量可減少肉雞的飲水量,通過減少飲水時造成的溢出和糞便中水分的含量,提高墊料的質量,減少因墊料質量和濕度問題引起的肉雞福利問題:在肉雞的生長期,可在飼料中增加鈣和磷的含量,保證肉雞在生長階段的骨骼發育,增加骨骼強度,減少肉雞的骨骼畸形和軟骨病的發生率。
此外,減少雞舍噪音,為肉雞提供安靜舒適的環境、提高飼養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和健全一系列的飼養制度也是提高肉雞福利的關鍵性措施。
2.3 運輸、屠宰與肉雞福利
除了上述飼養環節的動物福利問題,在運輸與屠宰環節的福利問題同樣應當被重視。在運輸動物的過程中,有很多影響其福利水平的因素如通風不暢、擁擠、運輸時間過長、缺乏飲水進食等。而這些不利的因素可能對動物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如死亡率上升、由于運輸應激引起的免疫抑制,造成動物疾病的感染及傳播等。可見,在運輸動物過程中,注意維持動物福利水平也是極其重要的。2013年,在《動物及動物產品運輸獸醫衛生規范》的項目中,我國正式將動物福利納入了動物運輸規范中.旨在規范運輸行為和提高運輸動物的福利。
在家禽屠宰環節,目前我國還缺乏相應的規定和規范.我們應當重視屠宰動物福利,除了可減輕動物被宰殺時的痛苦,還可以減少畜禽應激,保證肉品質量。
3 對策
3.1 加強宣傳和立法
雖然近年我國逐漸的在有關野生動物保護和實驗動物管理的條例中列入了“動物福利”的概念,但是關于畜牧生產中的動物保護幾乎沒有涉及。動物福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未在普通百姓的觀念中形成,大多數人對食用性動物的飼養主要考慮如何提高利潤,幾乎不會考慮改善動物的福利水平。改善動物福利,可提高動物的健康水平,從而生產出安全的畜產品,雖然提高動物福利可能會增加養殖成本,但是更加優質的產品可以通過產品標識適當提高畜產品價格,抵消增加的養殖成本。提高畜禽福利不僅可提高畜產品的質量,畜禽福利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象征。此外,我國的肉雞產業的規模僅次于美國,每年都有大量肉雞產品的出口.而“動物福利”已經成為了發達國家對我國設立的新的貿易壁壘。所以.不斷的宣傳動物福利的觀念,加強人們對動物福利的認知,逐漸的完善和健全有關畜牧生產動物保護的條例與法規,對維持和增強我國畜牧業的國際競爭力也是至關重要的。
3.2 提高環境控制和生產管理水平
肉雞福利在肉雞飼養環節、生產管理環節和運輸屠宰環節都有緊密的聯系,要改善肉雞的福利水平,應當給其提供優良的環境、合理的營養供給、疾病防控、運輸與屠宰等方面,如維持舒適的溫度,冬季可通過加熱器、夏季通過濕簾維持其適宜的溫度:通過通風將雞舍內的濕度控制在適當范圍內,滿足其正常的生長:控制雞舍內有害氣體的濃度:定期更換雞舍內的墊料,保持墊料質量:保持適當的飼養密度,給予肉雞足夠的活動空間:提供適宜的光照:提供合理的、衛生的飼料,不使用違禁添加劑,確保肉雞的健康與正常生長:制定規范的免疫流程,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積極推行人道屠宰,改善肉雞在運輸與屠宰過程中的福利。
此外,可制定有關肉雞生產的標準,優化肉雞飼養模式,使之更加規模化、產業化。同時,政府部門應當在肉雞飼養和屠宰的各個環節加強監督管理,避免不利于肉雞福利的行為的發生,確保其福利水平。
4 結語
動物福利的推廣在我國畜牧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尤其是在肉雞產業中,但這也是未來的一大趨勢。這不但體現了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也可打破發達國家對我國設立的貿易壁壘.進一步促進我國畜牧業的發展。同時,保證動物福利,其實本質上提高人們健康的福利。盡管動物福利理念的推廣之路充滿曲折,相信在不遠的未來,畜禽福利的制度會在我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