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楊



對于很多出生在北京的80后來說,青磚灰瓦的四合院、親切悠長的胡同,還有滿大街跑著的“黃面的”,是童年的深刻記憶。直到現在,說起“紅夏利、黃面的”,還能浮現出很多具體畫面。
“要發家,買大發,發發發!”是上世紀80年代末風靡一時的廣告語,而廣告的主角就是天津大發(華利)TJ110,它是由天津汽車廠從日本引進的大發總裝生產線并開始生產的。當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國人的錢包慢慢鼓了起來,其中以天津大發(華利)TJ110為代表的“黃面的”開啟了北京出租車平民化時代,“打的”也成為了當時的流行語。
駕馭輕巧之道
日本大發(Daihatsu)的歷史要追溯到遙遠的1907年,如此悠久的歷史比后來收購它的豐田還要早上近30年。1907年,在日本大阪,大發公司以生產和銷售內燃機為目的創建了“發動機制造株式會社”,創辦初期主要生產各種類型的發動機,并應用在發電、火車、汽車、船舶等多個領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發是日本軍方的供應商,主要負責軍方登陸艦的生產,由于日本戰敗,在美軍接管后所有工業制造全被限制。美方在1946年同意開放每家車廠每年可生產1500輛貨車與20輛乘用車的許可,所以于1951年,公司正式更名為“大發工業株式會社”。名字取自公司所在城市“大阪”和原公司名“發動機制造”的第一個字“發”,于是定名為“大發”。
初期由于三輪車Bee成功上市,大發決定專注于小型車領域,其中在1957年推出的Midget,引起市場不小的波瀾。造型獨特的Midget雖被定位在商用車,但卻獲得許多小家庭喜愛,也因此同一年便外銷800輛至美國。直到1960年,Midget共生產超過86000輛,占當時日本市場總生產量的13%,也因此奠定大發日后成長的基礎。
1960年11月,大發Hijet微型面包車從生產線駛出,這臺車便是后來天津大發(華利)TJ110原型車。
在日本政府鼓勵發展民用汽車產業的促進下,大發開始生產轎車。1963年,大發推出運動款轎車Daihatsu Sport,委托意大利設計師Vignale設計,并參加了當年的都靈車展,這是大發從三輪車轉型做四輪轎車的首個產品。
在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意大利設計師Vignale所創辦的公司做了很多時髦的運動型轎車,其中有兩款大發品牌的,1964年的大發Compano Berlinda就是其中一部。這部車不但成為東京奧運會的火炬傳遞用車,還出口到英國。1964年大發的四輪轎車Fellow誕生。
日本汽車產業從零開始,很快進入對速度的追求,比如提高道路限速等。之后隨著高速路的建設,購買者提出更長距離和更高速度駕駛的要求,大發在上世紀60年代推出的車型,基本是圍繞這個需求展開的。1966年,大發Fellow車型的時速已經達到100公里。1968年的大發P5賽車,搭載1.3升發動機,時速可達245公里。
1967年,大發汽車由于成本困境,不得不與豐田合作,最終被豐田收購,成為豐田汽車旗下的品牌。
大發在中國 遍地“黃面的”
1983年國家香山會議確定在天津建設微型汽車生產基地,引進日本大發總裝生產線,生產天津大發汽車。1984年9月25日,以大發Hijet微型面包車為原型車,我國第一輛由中日合作生產的天津大發,在天津市汽車制造廠順利開出生產線。
第一批天津大發采用日本零件、中國組裝方式生產,而焊接、油漆、總裝、質檢一共僅有8個人參加裝配。不過隨著生產逐漸進入正軌,天津大發這個名號憑借著低廉的價格、很低的用車成本得到了全國的認可。從1984年9月至1999年的生產期間,天津汽車制造廠總共生產了30萬輛大發車,其中有 90%是供給全國各地的出租行業使用。僅天津,就有超過5萬輛的黃大發掛上了“出租”的頂燈。造成了當時幾個城市“遍地面的”的情形,同時也給黃面的帶來了“蝗(黃)蟲”的外號。
在天津大發火爆的那幾年中,工廠周圍住滿了要買大發的人,他們從廠家購買價格為2.8萬,倒手一賣便能賣到5.2萬元的高價,可想而知天津大發讓不少人“發”了家。但是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當年名噪一時的天津大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漸失去了統治地位,在長安、哈飛等國內其它品牌微型面包車的沖擊下,逐漸退出了市場。
火爆的“夏利”
然而大發并沒有放棄進入中國的腳步,接下來是在中國創下銷售傳奇的平民車型夏利。
夏利的原型車是在1977年11月日本上市的大發Charade。1977年Charade幾乎占領日本消費者的家庭。
1987年第三代Charade(G100)車型開始發售,這款車型也就是夏利的原型車。當時的天津汽車通過“技術轉讓”方式與大發合作,將Hijet 850與Charade引入國內,天津汽車工業公司買斷了大發有關于這兩款車的所有技術,從而自主進行開發生產。在1986年天津汽車以CKD方式引進了一批第二代Charade車型進行試水,而這次試水的市場反應不錯,領導當機立斷,在同年的9月30日,以第三代Charade為原型的第一臺天津夏利TJ730駛下生產線,裝配三缸1.0L引擎,擁有53匹馬力,至此夏利的傳奇故事開始上演。夏利投產近20年來,總產量累計達154萬輛,市場保有量超過100萬輛,這在當時中國汽車市場上是個傳奇般的數字。
失敗的“特銳”和“森雅”
1997年,大發展示了全新小型SUV車型Terios,也就是國內豐田推出的特銳車型。大發汽車此時借著豐田的東風想在中國東山再起,沒有料到特銳的銷量慘不忍睹。
2005年大發選擇與一汽集團旗下吉林汽車有限公司開展合作,森雅M80 MPV與森雅S80 SUV車型問世了。2008年大發森雅的年銷量僅為5100輛,遠未達到此前規劃的年產銷3萬輛的規模。
2009年7月,大發將旗下森雅車型“過繼”給在華合作伙伴一汽集團,從此撤出中國市場,至此大發在中國的坎坷之路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