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煒
過去男女間沒有約會,結婚基本上是交換財產,交換的都是耐用消費品或者金子什么的,一方面看著高興,另一方面還能增值。現在的約會講究享樂主義,都要花錢,大部分消費都是購買一種暫時的體驗而不是什么具體東西,目的是增進親密感,也就是另一種體驗,最后這些還是暫時的。
伊娃·艾魯斯
小說不像一條道路,它更像一座房子。你走進里面,待一小會兒,這邊走走,那邊轉轉,觀察房間和走廊間的關聯,然后再望向窗外,看看從這個角度看,外面的世界發生了什么變化。
艾麗絲·門羅
其實有許多漂亮的東西是只能在冬天才能穿戴的——袖套、安哥拉羊毛披肩、羊毛手套和靴套、有著精美刺繡的外套、厚重的斗篷、明艷的羽絨服和雪地靴。當持續幾個月的零下低溫到來時,保暖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但又要多花點心思,免得每天都以差不多的形象示人。
莫斯科設計師尤利亞納·瑟吉安科說
結婚后夫妻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不能面對面,還分不開。
阿爾·戈爾說
人們不一定都擁有同樣的怨恨,但一定具備不切實際的夢想。它潛藏在每個人的心中,時時準備跳出來主宰頭腦。在你意志力最強大的時刻,它也在蠢蠢欲動。正是不切實際的夢想,導致了人們容易被洗腦。我們經常發現,給人一種很難實現的理想,要遠比給他一些現實和有用的指導更利于操控他的行為。
《洗腦術》
當你說你不自由時,不是指你失去了做什么的自由,而是你想做的事得不到別人足夠的認同,那帶給你精神上或道德上的壓力,于是你覺得被壓迫、被妨礙、被剝奪。翅膀長在你的肩上,太在乎別人對于飛行姿勢的批評,所以你飛不起來。
卡森·麥卡勒斯
“這種事情我做不來”,正是這種想法對自己造成無謂的束縛。如果豁出去徹底裝瘋賣傻,反而不會不好意思。所謂的羞恥感,就是想要好好展現自我的反向想法,也是害怕毫無保留呈現自己的心理。腦中如果存在著這種意識,大概就無法做出真正能令人感到喜悅的作品吧。
久石讓《感動,如此創造》
這世上只有一件事比被人議論更糟糕,那就是不曾被人議論過。
王爾德說過
為什么那么多作家都在談他們的童年?那是因為他們沒有別的生活:其他的日子,他們都用來寫作了。童年是他們心無旁騖地經歷的唯一時光。此后他們就寫作,這占用了他們的一切時間,因為寫作得用時間,就如繡花得用線。而人們只有一根線。
阿歷克西·熱尼的處女作小說《法蘭西兵法》
我們浪費自己的健康去贏得個人的財富,然后又浪費自己的財富去重建自身的健康。我們焦慮地憧憬未來,忘記了眼前的生活。活的既不是為了現在也不是為了將來,我們活得似乎永遠不會死,我們死得也好像從來沒活過。
萊辛《幸存者回憶錄》
塵囂易生厭惡,既生厭惡,乃思逃于清虛。久寂易生凄涼,既生凄涼,必眷念舊日榮華光景。
明代文人屠隆給王士性的信
(選摘自《讀庫 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