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惠發
(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廣西 南寧 530001)
混凝土工程常見的質量通病以及預防措施研究
莫惠發
(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廣西 南寧 530001)
現澆混凝土工程在土建工程中占很大比例,主要用在承重部位,其質量通病對建筑工程影響非常嚴重,會影響到工程結構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嚴重時甚至給人們的財產乃至生命構成嚴重威脅。因此對其施工質量的通病進行研究與防治具有很大的必要性。以下本文就對混凝土工程中常見的質量通病進行分析,并針對原因提出針對性的預防措施以及處理方法,供同類工程參考。
混凝土工程常見質量通病;預防措施;處理方法
1.1 混凝土蜂窩、麻面、孔洞
產生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澆灌混凝土前澆水濕潤不夠,或模板縫沒有堵嚴,澆搗時,與模板接觸部分的混凝土失水過多或滑漿,混凝土呈干硬狀態,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許多小凹點。(2)混凝土攪拌時間短,加水量不準,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澆筑后有的地方砂漿少石子多,形成蜂窩。(3)混凝土沒有分層澆灌,下料不當,或澆筑方法不當,造成混凝土離析,混凝土澆筑后沒有按規范要求進行振搗或者漏振,因而出現蜂窩麻面。
預防措施:(1)澆灌混凝土前認真檢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縫隙是否堵好,模板應清洗干凈應保證平整光滑,并用清水濕潤,不留積水,并使模板縫隙膨脹嚴密(2)混凝土攪拌時間要適宜,一般應為1-2分鐘。(3)混凝土澆筑高度超過2米時,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動溜管進行下料。(4)混凝土入模后,應及時進行振搗,必須掌握振搗時間,一般每點振搗時間約20-30秒。合適的振搗時間可由下列現象來判斷:混凝土不再顯著下沉,不再出現氣泡,混凝土表面出漿且呈水平狀態,混凝土將模板邊角部分填滿充實。
處理方法:麻面主要影響美觀,應加以修補,即將麻面部分濕潤后用水泥漿或水泥砂漿抹平。如果是小蜂窩,可先用水洗刷干凈后,用1:2或2:5水泥砂漿修補;如果是大蜂窩則先將松動石子剔掉,用水沖刷干凈濕透,再用提高一級標號的細石混凝土搗實,加強養護。如果是孔洞,要經過有關人員研究,制定補強方案,方可處理。
1.2 露筋
產生原因:主筋保護層墊塊不足,導致鋼筋緊貼模板;振搗不實。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澆注時,振搗器碰撞鋼筋,使鋼筋墊塊移位,造成鋼筋緊貼模板或鋼筋被移位致使拆模后露筋。結構斷面較小,鋼筋過密,過大石子卡在鋼筋上,混凝土沒有填滿鋼筋周圍,使該處產生露筋,因配合比不當或下料不當混凝土產生離析,澆搗部位缺漿或模板嚴重漏漿,都會造成露筋。
預防措施:(1)鋼筋混凝土施工時,注意墊足墊塊,保證厚度,固定好。(2)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筋較密集時,要選配適當石子,以免石子過大卡在鋼筋處,普通混凝土難以澆灌時,可采用細石混凝土。(3)混凝土振搗時嚴禁振動鋼筋,防止鋼筋變形位移,在鋼筋密集處,可采用帶刀片的振搗棒進行振搗。
處理方法:首先將外露鋼筋上的混凝土渣子和鐵銹清理干凈,然后用水沖洗濕潤,用1:2或1:2.5水泥砂漿抹壓平整;如露筋較深,應將薄弱混凝土全部鑿掉,沖刷干凈潤濕,用提高一級標號的細石混凝土搗實,認真養護。
1.3 混凝土板表面不平整
產生原因:(1)有時混凝土梁板同時澆灌,只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然后用平鍬一拍了事,板厚控制不準,表面不平。(2)混凝土未達到一定強度就上人操作或運料,混凝土板表面出現凸凹不平的卸痕。(3)模板沒有支承在堅固的地基上,墊板支承面不夠,以致在澆灌混凝土或早期養護時發生下沉。
預防措施:(1)混凝土板應采用平板式振搗器在其表面進行振搗,有效振動深度約20厘米,大面積混凝土應分段振搗,相鄰兩段之間應搭接振搗5厘米左右。
(2)控制混凝土板澆灌厚度,除在模板四周彈墨線外,還可用鋼筋或木料做成與板厚相同的標記,放在灌筑地點附近,隨澆隨移動,振搗方向宜與澆灌方向垂直,使板面平整,厚度一致。(3)混凝土澆灌完后12小時以內即應澆水養護 (如氣溫低于+5oC時不得澆水)并設有專人負責。必須在混凝土強度達到1.2N/mm2以后,方可在已澆筑結構上走動。(4)混凝土模板應有足夠的穩定性、剛度和強度,支承結構必須安裝在堅實的地基上,并有足夠的支承面積,以保證澆灌混凝土時不發生下沉。
1.4 混凝土裂縫
產生原因:一般是由于水泥水化熱以及外界氣溫濕度變化和混凝土不同程度的收縮,地基不均勻沉降,拆模過早,早期受振動,在混凝土施工期間沒有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或者是混凝土澆筑后淋水保養不及時,濕潤不足,水分蒸發過快等原因都有可能引起裂縫的產生。
預防措施: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期間應對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原材料進行控制,加強混凝土施工技術方面的控制,大體積現澆混凝土施工應合理設計澆筑方案,避免出現施工縫。控制好混凝土的內外溫差,混凝土終凝后立即進行淋水保養;高溫或干燥天氣要加麻袋草袋等覆蓋,冬季施工期間要及時覆蓋養護,保持構件有較久的濕潤時間。
處理方法:當裂縫較細,數量不多時,可將裂縫用水沖洗后,用水泥漿抹補;如裂縫開裂較大較深時,應沿裂縫鑿去薄弱部分,并用水沖洗干凈,用1:2.5水泥砂漿抹補。此外,加壓灌入不同稠度的改性環氧樹脂溶液補縫,效果也較好。
1.5 混凝土夾芯
產生原因:澆灌鋼筋混凝土結構時,往往分層分段施工,在施工停歇期間常有木塊、鋸末等雜物,積存在混凝土表面,這些雜物如不認真檢查清理,再次澆灌混凝土時,就夾入混凝土內,在施工縫處造成雜物“夾芯”。
預防措施:澆灌混凝土前要認真檢查,將表面雜物清理干凈,可在模板與沿施工縫處通條開口,以便清理;如只有鋸末等雜物,可采用鼓風機等吹,全部清理干凈后,通條開口再封板,然后澆灌混凝土。
1.6 缺棱掉角
產生原因∶投料不準確,攪拌不均勻,出現局部強度低;或拆模板過早,拆模板方法不當。
預防措施∶指定專人監控投料,投料計量準確;攪拌時間要足夠;木模板在澆筑混凝土前應充分濕潤,混凝土澆筑后應認真澆水養護,拆模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時方可拆模,拆除時對構件棱角應予以保護,避免用力過猛過急;吊運模板,防止撞擊棱角,運輸時,將成品陽角用草袋等保護好,以免碰損。
1.7 混凝土強度不足
產生強度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砼配合比設計、攪拌、現場澆搗和養護四個方面造成的。(1)配合比設計方面:有時不能及時測定水泥的實際活性,影響了砼配合比設計的正確性,另外套用砼配合比時選用不當;外加劑用量控制不準,都可能導致砼強度不足。(2)攪拌方面:任意增加用水量,配合比以重量折合體積比造成稱料不準;攪拌時顛倒加料順序及攪拌時間過短等,造成攪拌不均勻,導致砼強度降低。(3)現場澆搗方面:主要是施工中振搗不實及發現砼離析現象時,未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來糾正。(4)養護方面:主要是不按規定的方法、時間對砼進行妥善的養護,以致造成砼強度降低。
預防措施:(1)現場施工技術人員,必須認真學習圖紙,掌握不同層次、部位、不同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或標號,并用表格形式記錄在案,便于核對查考。(2)現場試驗人員應嚴格控制混凝土的強度和塌落度、按標準方式制作、養護試塊,及時進行試壓,試塊組數必須按驗收規范規定數量制作,并提供系統的強度資料,發現問題要及時反饋。(3)嚴格控制好原材料的質量,適量的添加外加劑,合理的配合比設計,加強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控制,要控制好混凝土攪拌時間,混凝土的澆筑應分層澆筑,控制好塌落度,均勻澆筑。混凝土的澆筑完應振搗密實,不可以出現漏振或者是過振的現象,加強后期的養護工作。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對建筑主體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而影響混凝土質量因素有多方面,從設計到施工,包括施工的環境與材料等多方面因素。但是由大量的科學研究成果以及成功的施工工程實例都表明,只要在施工設計、施工工藝和材料的選擇以及在后期的養護過程中注意防范的措施,充分考慮到大體積的混凝土的各種因素的影響,還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危害混凝土質量通病的出現。
[1]關賽飛。論高層大體積混凝土建筑的施工技術[J].城市建設。2010(z1)
G322
:B
1007-6344(2015)06-00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