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力銘
(成都師范學院,成都 611130)
關于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若干問題的討論
古力銘
(成都師范學院,成都 611130)
伴隨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進步,各類型的建筑物也不斷建成,房地產行業也隨之迅猛發展。國民經濟的發展代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使得人們對于住房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所以,房地產行業也迎來了一系列有關建筑結構的問題,其中,有關建筑結構抗震情況方面的設計受到社會的廣泛重視。但是,由于房地產開發商對于破壞建筑物的地震原因和程度等方面的不了解,使得此方面設計工作的發展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因此,本文以建筑的抗震設計為研究點,分別就其設計中面臨的若干問題進行討論。
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討論
引言:近幾年,隨著城市化建設步伐的加快,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行業和房地產行業也迎來了巨大的發展契機,各大城市都不斷的涌現出了許多的高層建筑物。由于建筑物的層數較多,高度較高,且近幾年各地區地震類自然災害的增多,使得人們在選擇高層建筑作為辦公和生活環境的同時,對于其結構的抗震性也愈發的關注起來。因此,建筑行業應該在建筑物的結構上尋找抗震設計的突破點,從而使設計出的建筑物能夠牢固、穩定、抗震,為人們的生命安全帶去保障。
(一)合理選擇建筑結構體系
在建筑物的結構設計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選擇結構體系,該體系選擇的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整個建筑物結構的安全。因此,要想合理的選擇結構體系,應該從以下兩方面入手:第一,結構體系需要具有明確計算的簡單圖紙。在對結構體系進行設計時,應該將建筑物房間的主要受力點放在主梁上,以便垂直的重力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從長度最短的路徑傳到主要的受力部位[1]。合理布置屋內的內部結構,可以采用豎向構建的內部結構布置方案,該方案需要保證豎向構件壓應力的均勻性。第二,結構體系的強度應該具有較高的合理性。一個建筑物結構體系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其強度決定的,所以,設計人員應該在建筑物的薄弱部位進行合理的強度抗震設計,提高其抗震性。同時,在對結構的框架進行設計時,要保證節點構造不被破壞,盡可能的分散房梁和房柱頂端的塑性,并提高其薄弱部位的抗震能力。
(二)選擇抗震的場地
建筑地點的抗震性對建筑物的抗震設計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相關人員應該選擇抗震性較強或者是有利于抗震設計的場地來建造建筑物,盡可能的避開那些不利于抗震設計的地段。由于地震會引發地裂、地表錯動等,對地面的危害較大,所以,在選擇抗震場地時,一定不可以選擇一些土地液化、軟弱、地質元素分布明顯不均衡的地點,如果確實無法避開這些地點,則應該在施工初期在地面進行一定的抗震設計,加強地面的強度,穩定地基建造。同時,對于一些隨時可以會發生地裂或者是滑坡的場地,施工人員一定要運用科學合理的手段來對地表進行全面的穩定。另外,對于一些需要將地基建設在土層分布不均或者是粘性土質較多的地區的建筑物,需要采用地基加固、樁基等方式來加強建筑的基礎和上部結構的抗爭性,做好抗震措施的處理[2]。
(三)建筑的平面布置要有規則
在對建筑進行平面布置設計時,應該盡量的遵循采用抗震設計的原則,使用規則性高的建筑設計方案。設計結構的規則性主要分為三方面:第一,建筑物的主體的抗壓性必須要夠強,其側面受力結構不能夠出現變形的情況,要盡可能的均勻受力。第二,建筑物主體在抗側力結構方面的平面布置情況,在布置建筑物主體的抗側力結構時,要保證同一側的建筑物主體其抗側力的強度是相同的,要保證同一側各部分都能夠均勻受力[3]。第三,保證建筑物主體的抗側力結構在布置上是與其周圍結構體系的剛度是相同的,并且,都具備很強的抗扭剛度。
目前,當今社會已有的有關建筑抗震設計方面的理論,是對建筑行業逐年的實例驗證進行研究分析,對結果不斷的總結歸納得到的。并且,隨著當前人們對于住房質量要求的提高,在建筑物結構中融入抗震設計是勢在必行的,這也是當前人們之所以高度重視抗震設計的原因。因此,為了能夠設計出抗震性較強的建筑物,在實際設計時應該注意:第一,建筑物的布局要保證科學合理性,保證建筑物中每個主要的受力物體都處在同一水平面中,只有這樣才能在地震來臨時承受住來自地面的壓力,減少地震的破壞程度。第二,按照地震等級的不同,對房梁、房柱以及墻體的各個節點部分進行對應的抗震等級設計,保證內部的混凝土鋼筋結構能夠在受到地震作用后不會受到嚴重的破壞[4]。第三,在建筑物中設計多個抗震防線。建立一個良好的抗震體系,對于緩解和消除地震帶來的壓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應該根據地震等級的不同在建筑物中設計多個抗震防線,當地震來臨時,可以依靠這些防線對人們的生命安全提供多重的保護。
雖然,目前我國相關行業在建筑物抗震設計方面已經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成果,整個建筑體系的抗震設計也日趨完善,但是,還是有許多的問題還沒有被及時全面的解決,這也是相關行業在日后的工作目標和任務。因此,相關行業部門應該將日后的工作重點放在研究地震破壞的原因上,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對建筑結構進行抗震設計時取得質的飛躍。
[1]方小丹,魏璉.關于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若干問題的討論[J].建筑結構學報,2011,12∶46-51.
[2]趙建榮.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若干問題的探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2,06∶45.
[3]楊甲奇.關于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若干問題的探討[J].門窗,2014,02∶99.
[4]李樹平.關于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若干問題的討論[J].商品混凝土,2013,07∶86+89.
TU7
B
1007-6344(2015)06-00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