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學駿
(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同勵建筑設計院 200000)
針對度假型酒店建筑設計的研究
郭學駿
(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同勵建筑設計院 200000)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隨著國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升高,休閑與放松逐漸被列入我國國民年度計劃表當中。越來越多的人期待更完美的度假,他們對度假的要求越來越高。于是,就催生出更富有人性化的度假市場,比如度假型酒店就這樣應運而生。度假型酒店重點在于“度假”二字,所以,必須從客人的內心著手,全方位的提供給客人放松愉悅的休息環境。所以,在度假型酒店設計過程中,不但要考究度假酒店客人的心理,而且還要融合地域特色以及文化內涵,并在細節上著手,讓客人沉浸在一種別具風格的藝術風格中,而又不會落入俗套。本文從度假酒店的發展、分類以及設計原則三個方面闡述。
度假型酒店;建筑設計;研究
當一個國家的經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就會慢慢進入多產業的迸發的橄欖型社會結構時代。那是,第三產業的發展將會呈現井噴趨勢,我國當前各個黃金周的旅游態勢已然已經無法阻擋,可見,旅游產業在我國正在吐火如荼的發展中。據悉,2020年,我國旅游產業將會呈現又一個爆發性增長階段,屆時,對旅游產業的各種需求將會層數不窮,國民對于旅游的要求也會各有不同。所以,度假式的酒店建筑設計需要抓住機遇,緊緊跟隨國民的生理和心理需要,通過多元化的設計元素滿足不同群體的要求。其實,度假酒店在國外早已盛行,所以,為了提高我國旅游產業在國際世界中的水準,需要不斷將我國度假酒店進行升級并將其推向國際。
國外度假酒店最早要追溯到中世紀前,在希臘和古羅馬為統治者和少數王公貴族專門建造了海濱溫泉度假酒店。工業革命時期,度假酒店繁榮發展,美國成為了度假酒店建設最繁榮的地區。二戰后,建筑建造和改造環境的自由度、速度大大提高。隨著經濟的復蘇,全球度假酒店的建設達到了高潮。歐美各國大城市、風景勝地,建造了大量的度假酒店。到20世紀70年代,亞洲的度假酒店建設也躋身世界優秀度假酒店的行業。
我國度假酒店的興起是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初,我國是為了給予國家級領導更舒適的調養于是開啟了度假式酒店的模式。隨后,我國設計人員發現度假型酒店在國外已經歷史悠久,于是就借鑒國外的經驗和模式,不斷對我國度假酒店進行升級和改造,但是設計也只是停留在模仿階段;到了現代,設計師們逐漸從模仿到創新,學會不斷將本土文化融入度假式酒店中去,這是一次度假式酒店設計發展的飛越,也體現出我國在度假式酒店設計和發展方面集聚潛能。
決定度假酒店類型的因素很多,目前各國針對度假酒店都沒有具體的劃分標準,所以度假酒店分類方式主要參照有關城市的酒店分類標準。按綜合質量的星級可分為五個等級;按建成目標可分為溫泉酒店、滑雪酒店和主題酒店等;按地理位置可分為鄉村度假酒店、城市度假酒店、風景區度假酒店等;按度假酒店所提供的休閑內容可分為自然風景型度假酒店、康體療養型度假酒店、主題度假酒店、城市度假酒店等。可見,度假酒店是一種綜合性的空間,客人可以在其中享受不同的風景和禮遇,可以有一種置身事外的閑情,也可以有一種勾魂夢牽的文化鎖鏈不斷將客人帶進文化之旅。
1、客房設計
度假酒店的客房設計不但要求客房的功能性很強。也要求在客房內可以感受一定的文化特色或地域內涵。特色如何體現,實際上就是靠設計。旅游度假其實是一種文化的度假,比如,有人期待去日本度假,其實就是想去體驗日本的各種特色,從居住、到飲食、到出行、到語言再到購物等等,體驗這些生活常態,就是體驗日本的地域文化,如果在日本仍然居住中國式的酒店,就沒有體驗到異域性。可見,客人選擇度假酒店也會將文化考究在內,對客房的文化要求也會隨之顯現。所以,第一,客房設計需要集聚靈活性,可以利用各種造型打造深入淺出的客房空間,或者通過隔板對客房空間進行靈活性的處理,使房間可分可合,以適應不同群體的需求。第二,要體現當地特色,通過能夠引發客人聯想的語言符號、色彩的運用,同時配合雕刻、藝術品加之特殊的藝術材料等等打造一個文化元素的綜合體,讓客人流連忘返。這就要求設計師要非常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以及宗教信仰,然后通過客房把所要表達的文化信息傳遞給客人,期待能夠與客人達到共鳴。
2、公共空間設計
度假酒店的公共空間分為主入口、大堂、中庭、廊道、露臺以及庭院。度假酒店公共空間的設計不但要開闊,而且要具有韻味,使客人在不同的區域體會不一樣的感覺。近年,人們更追求自然,所以在公共空間設計時如果能夠自然景觀融入到設計理念中,會更符合客人的度假要求。
2.1 、主入口
主入口就是整個度假酒店的外在表現形式。是客人首次接收到度假酒店文化內涵與風格的開始。所以在主入口的設計過程中,一定要帶有親切感,但是也需將酒店的特色融入其中。所以,要將水景,雕塑、綠化等通過有序的排列進行設計和安排,以形成一個從自然環境到人工區良好的過渡。這就要求設計師要學習將酒店亮點用統一的形式展現給客人,不完全又非常到位,讓客人感知一點酒店韻味,之后再循序漸進。
2.2 、大堂
大堂就像是一個交通樞紐,類似是一個辦公區域。通過大堂,應該讓客人看到度假酒店外在環境中的生態景觀。大堂可以通過面積寬敞的玻璃窗展示通透感和自然特性,大堂內也應擺設綠植和水體來銜接人與自然之間的情感。大堂是一個具有歡迎式的空間,可以通過設計具有當地特色的歡迎結構,或是用語,或是特殊的裝飾材料來打造更溫馨更舒適的歡迎空間。
2.3 、中庭
中庭是度假酒店公共空間的設計重點。它是客人除了在客房之外的主要活動和享受空間,所以不管在空氣質量上,還是在空間打造上,都需要設計師不斷將設計主題滲透其中。通過層次豐富的空間感,給予客人多種感官享受。空間設計上,不但要能夠充分接受太陽浴,還要能夠體驗到別具一格的設計感受。所以,第一,可以設計玻璃棚頂,不但可以開闊視野,而且能夠多角度多方位的享受太陽的光照;第二,將風景園林的設計融入其中,有流水,有層次鮮明的植被,有層巒疊嶂的假山,讓客人置身山水之中;第三,地域特色的體現。一定要有一個區域能夠體現當地的文化,或者通過擺設,或者通過裝飾材料等等,讓客人在文化的沐浴下感受溫暖與放松。
2.4.廊道、露臺
酒店建筑的一部分,度假酒店通常利用連接室內的平臺讓人們欣賞到室外的自然景觀。
2.5.庭院
度假酒店一般都建有室外游泳池及其附屬的各種休閑場地,它們組成了酒店的戶外庭院。有些酒店的庭院部分可以直接通向景區,如海濱酒店的游人能由此散步到海邊,因此度假酒店需要有通向室外庭院及景區的入口。這種入口不是很正式,又是會與大堂吧或是露臺餐廳相連,客人們會發現不知不覺就來到了庭院。
度假型酒店的設計是一種心靈的設計,也是一種對生活的設計。在一個度假酒店設計中,能看到一個設計師的特質,是設計師綜合了對當地文化歷史以及閱歷和專業知識的綜合體現,建筑設計就是心設計,所以就要求設計師不但要懂得人心,更懂得如何表達自心,在民族文化傳遞與風景地域展示上,在理解人們需求的基礎上,將大眾、小眾等別具特色的文化內涵上,都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嵌入到設計本體中,從而不斷提升客人的入住體驗和精神需求。讓客人在“美”中度假,在“美”中放松,在“美”中體驗不同的異樣。
[1] 韓軍.空間情節理論在度假酒店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 中央美術學院 2012
TU7
:B
1007-6344(2015)06-00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