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丁一
(中國建筑上海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新形式下辦公空間設計研究
于丁一
(中國建筑上海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所謂新形勢,是指當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對于正在進行生產勞動的工作者來說,也需要將過去的粗糙、煩悶、枯燥的工作環境變換成以人為本,更具有人性化的工作空間。以前的GDP是靠勞動人民乏味工作帶來的增長,現在的GDP的增長更應該從多方面看齊,不但要生產價值,更要有附加價值,這個附加價值不單單是產品上,對于工作者來說,工作狀態、工作心情以及整體的工作環境都是能夠帶給員工的附加價值,這是新時代的要求,也是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必經階段。
新形式;辦公空間;設計
2008年,谷歌公司人性化的辦公大樓圖片赫然出現在各大網站上,整棟大樓都以LOGO的紅、黃、藍、綠、白為基調,就像它的搜索頁面一樣簡潔干凈。一樓大廳里的超大屏幕電視上不斷實時跳出全球網民在GOOGLE主頁上搜索的詞條,這個世界的脈動似乎都聽得到。
據說,谷歌大樓可以讓一個人呆一個月都不會覺得煩躁。辦公區有各種沙發,玩具,裝飾品還有各種富有創意的圖畫。有人感嘆道:這簡直就是一個兒童樂園。在谷歌大樓里,你會覺得如此愜意和舒適,想睡覺就睡覺,餓了就可以吃各種零食和甜點還有快餐。各個大樓里充斥著各種人性化的節奏。在飲食上谷歌公司不僅注意協調不同人群的口味,甚至會提前一周將安排的菜譜發到員工的郵箱中;在辦公設備上,也貼上了詳細的使用說明,用具備非常人文色彩的命名方式將枯燥的工作變得生動有趣;在員工活動室里,有各種各種各樣的游戲設備,甚至還配備了按摩椅和電話亭......如此種種,舉不勝舉。由此可見,諸多細節已經讓人聽到就覺得心曠神怡,更期待能夠在如此舒適的環境中工作和學習。不難看出,更適宜的辦公空間的設計是能夠激起員工更多工作積極性的,同時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工作產出更高!
1、人性化原則
2003年,我國首次提出了科學發展觀,而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主題就是發展要圍繞人的各種需求展開,就是所謂的以人為本,換句話說就叫人性化。所以我國政府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提出要將人性化的發展原則注入到各行各業的各個層面,那對于基層企業來說,更需要緊跟政府步伐,積極貫徹黨和領導人的核心理念,并不斷付諸于實踐。所以,對于新形式下的生產者來說,需要提供給他們更人性化的工作空間,
第一:在設施配備上需要更關注員工的身心健康,比如提供給員工更舒適的休息環境,特別是要提供給女性更具關懷的母嬰室,作為關懷女性員工的主要手段,同時提供給員工健身的場所,引導員工工作也要勞逸結合,松弛有度。
第二:從電腦的選購到座椅的配置方面來看,需要從人性化的角度來進行采購,保證電腦最低限度的對員工造成傷害同時保證員工座椅舒適,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
第三:在辦公區域綠植布置上,更應該加以重視。現代辦公環境多以電腦為主,所以隨之而來產生的視覺疲勞等問題就較為突出,故此,需要設計師在設計辦公空間時,多布置能夠緩解眼部疲勞的綠植,并錯落有致的擺放,讓員工感覺舒適,又能凈化空氣,還能夠帶給辦公室更多的朝氣與希望。
第四:休息區域的安全。如果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就需要勞逸結合,一個只要求員工努力工作的領導一定不是一個好領導,因為它不懂得人性中本能的行為習慣。所以,對于設計師來說,需要為員工安排一個茶水間或者是一個極具沙發、玩樂、休閑于一體的活動空間,讓員工在百忙當中,也不失活躍的思維,讓員工體會到人的關懷。只有這樣,員工才能更具感恩之心,在放松之后才會更有力量努力工作,換過大腦之后的思路會更加清晰,工作效率也會更高。在谷歌,員工上班時間都可以做瑜伽,如此休閑的環境怎會讓人覺得工作是乏味無趣的?
2、智能化原則
所謂智能化就是以電子產品為代表的高科技。當前,智能化正在以無法抵擋的速度覆蓋著中國的大街小巷,新形式下的辦公空間一定是以智能化為載體不斷發展的。智能化辦公加快了溝通效率和辦事速度,所有信息都可以通過網絡實現,改變了以前固定的工作模式,使工作自由度更高,靈活性更強。這樣的智能化辦公更加節省了公司的成本開銷,減少了紙質產品的利用,大大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在實現節能的同時也做到了環保,同時還提高了效率。但是有人會質疑,智能化的辦公難道就沒有什么誤區嗎?當然,智能化辦公可能會出錯,也可能會在一夜之間將信息全部丟失,這就需要工作人員更加耐心對待工作,做好備份和存檔,為了更好的順應新形式下的工作要求,只有通過智能化的引進,才能更好的推動生產發展。
3、和諧原則
和諧的辦公環境,有利于員工順利的開展工作。對于設計師而言,辦公環境需要很具前衛性。位于北京郊區的設計工作室,就是告別了讓人心力憔悴的辦公環境,用更為人性化的設計,為設計師提供更舒適的設計環境,在辦公區域有茶室,有書房,還有露臺美景,更多諸多細節之處更是設計的精致絕倫,在這樣的環境下,就算不是設計師也能夠浮想翩翩,遑論設計師們。可是這畢竟只是一個和諧的辦公設計案例而已,對于絕大多數公司的辦公區而言,和諧的辦公區域可遇而不可求。我國很多企業當前還都處于發展階段,大量擴招導致現在的辦公空間無法容下越來越多的在職員工,更別提供給員工更高級的空間享受。所以,這就對公司發展有更高的規范,對于設計師而言,在設計辦公區域的時候,需要盡量劃分出來可用區域與待用區域,需要通過人均使用面積來合理的安排員工的工作場所,然后通過光線的使用,桌面的安排以及隔斷的切換加之顏色的利用,盡量在緊張的工作環境中提供給員工更和諧的工作空間和工作氛圍,為員工的工作帶去一絲舒適和快樂。
1、SOHO式辦公空間
家庭式辦公空間,即某些學者所定義的SOHO辦公空間,是借鑒家居空間設計的處理手法,使辦公空間實現家庭氛圍的塑造,在辦公空間的設計中提煉出家居符號元素,使員工感受公司對于個人的關懷,使得上下級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
2、移動式辦公空間
移動式辦公隨著手提電腦及網絡盛行、無線通訊及寬頻技術快速發展。一種虛擬辦公室的新的工作形態也快速形成。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行動辦公室的組織形態,就是讓員工在公司內或公司外,隨時隨地處理以往在傳統定點辦公室才能處理的工作任務。隨時隨地的工作,使得工作方式變得更為自由,從而也使得辦公室這一傳統名詞正在被重新定義。
3、園林式辦公空間
采用園林的處理手法,借鑒園林的設計思想,使辦公環境藝術化,提煉出具有園林特色的辦公空間的符號語言,實現藝術化的工作環境的塑造。中國古典園林追求意境美,王昌齡的《詩格》中有三境之說:“物境、情境、意境”,也有人稱之為“生境”“畫境”和“意境”,講的是意境美的過程,即由客觀的“物境”,進入主觀的“情境”,然后再引發創造出理想的“意境”。
我們正在經歷的,是一個知識化的時代,這個時代的速度不是一千年前的人類所能預見到的。同理,一千年后的建筑空間設計模樣也不是我們當代人能夠想象到的,我們只有通過總結前人經驗,吸取教訓,以人的根本需求為出發點,順應人類的內心展開設計,才能使員工在辦公室享受更豐富的待遇,才能推動我國國民具有更高形式的體驗和追求。
[1]林衛英.淺談辦公空間設計中美學元素的運用[J]. 美術教育研究. 2013(12)
[2]儲艷潔,任磊. LOFT辦公空間設計研究[J]. 藝術探索. 2011(02)
TU7
B
1007-6344(2015)06-00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