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璐潞
(大連大學2012級研究生 116000)
淺析城市景觀的生態規劃與設計
解璐潞
(大連大學2012級研究生 116000)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城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帶來了大量的城市人口聚集,使得城市的生態環境遭受到了巨大的破壞。人們現已逐步認識到人類應與自然最大限度的協調和統一,才能保護我們周邊的生態環境。本文充分運用了現代化的生態理論來指導城市景觀的規劃與設計,對城市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城市景觀 生態 規劃與設計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城市化建設不僅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還是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更是國家繁榮、富強的重要標志。城市化建設對促進人們生產、生活快速發展,提高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增長具有重要作用,但也給人類帶來了一些生態環境問題,現已成為了人類生存發展和社會進步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從我國目前城市發展建設中面臨的問題入手,許多設計規劃人員、建設人員和研究人員已經從不同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這些研究大多表明城市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都與早期的城市景觀生態規劃設計有關。
城市景觀生態規劃與設計充分建立在園林學、地理學和生態學等學科基礎上,并和土地規劃、自然資源保護、旅游開發等活動緊密相連,并深深扎根于景觀生態學,它的發展歷程伴隨著景觀生態學的發展而發展。景觀生態規劃、設計和管理是景觀生態建設的重要方面。城市生態景觀規劃應充分利用景觀生態學的方法,系統、合理的規劃景觀空間布局,將路、橋、基質等景觀要素合理的分布于空間,從而使得信息流、物質流和能量流暢通,這樣不僅使得景觀符合生態學觀點,還具備了美的價值,更加適合人類居住。城市景觀生態設計主要是對前期生態規劃的細化和深入,主要從具體的建設工程和生態技術來配置整體的生態系統,出發點較小,一般是一個小區、公園或者休閑地方的設計。
城市景觀是城市經濟和自然的統一,主要擁有兩套生態系統。其一主要是以自然景觀作為主體的自然生態系統,例如:空氣、植物、環境等;其二是將人作為主體的人文生態系統,和城市生態系統的整個社會相類似,也就是經濟亞系統。根據我國目前城市景觀生態規劃和設計的特點,所有規劃工作大致分為以下步驟。
2.1 確立規劃目標
規劃目標是整個規劃工作的導向,因此,在開展具體規劃工作前一定要確立好工作目標。目標的確定一定要根據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需求和城市的實際情況。整體的城市景觀生態規劃目標應該從改善城市景觀結構、功能,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和環境質量,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為前提,讓人們充分感受到安全、舒適和便捷。通常我們將規劃目標分為三種:首先要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其次要合理利用和開發自然資源,最后,針對目前景觀格局的不合理現象進行景觀結構的調整。
2.2 現場考察
規劃設計人員應根據前期目標要求,進行城市現狀調查,收集影響城市景觀生態格局和過程的基礎性資料。這個階段是規劃工作的開始,也是規劃工作的重要環節。現場考察獲取資料的方法主要包括:查閱歷史資料、現場考察、社會調查和遙感技術等,通常包括自然、社會和經濟等。
2.3 景觀分析與評價
(1)景觀格局和過程分析對景觀生態規劃有著重要的意義,只有對規劃區景觀正確掌握和理解才能成功規劃,這主要由于景觀生態規劃的任務是通過組合或者引進新的景觀要素來調整或者是構建新的景觀結構,來加強景觀的穩定性和異質性,因此對景觀格局和生態過程的分析有助于這一工作。
(2)景觀生態分類和制度是整個景觀生態規劃和管理的基礎。我們要認真分析生態分類的結果,綜合的反映規劃區域景觀生態類型的空間分布和比例關系,這也就是景觀生態圖,更是景觀生態規劃的基礎圖件。
(3)適宜性分析是生態規劃的核心,主要把景觀的生態類型作為評價單位,并根據區域范圍內景觀的資源和環境特征、需求以及資源利用要求,選擇有代表性的生態特性,從景觀的獨特性、多樣性和美學價值入手,分析特定景觀的類型的資源質量以及相鄰景觀類型的關系,確定景觀類型的適宜性和局限性,從而劃分等級。
2.4 城市景觀生態規劃與設計
根據早期景觀規劃的目標和對策,綜合分析,制定城市景觀生態規劃與設計的總體方案。主要有:環境敏感區保護、生態綠地空間規劃和建筑規劃等
(1)環境敏感區是人類生存過程中有著特殊價值或者潛在自然災害的區域,主 要表現為生態的脆弱地區。
(2)綠地規劃。城市綠地主要包括:公用綠地、居住綠地、風景和交通綠地。從景觀生態學角度出發,生態綠地不僅要數量多,還應該均勻分布。主要根據景觀的分散和集中式的格局規劃,通過合理、集中利用土地,保留小的自然植被和廊橋,同時還要在人們活動區域沿自然植被和廊橋周圍設計居住區和農業小斑塊等。此外,城市內的綠地廊道應于道路廊道相結合,也就是應在道路兩邊規劃出一定寬度和不同形態的綠色植被帶,起到減少噪聲和廢氣的作用。
(3)建筑規劃。一座城市景觀生態規劃,要創造出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創造好的城市景觀。所以,城市景觀的生態規劃還應充分考慮城市的外貌和布局。根據城市的性質和實際的條件,對城市的基本建設布局進行總體構思,確定城市建設藝術的骨架,從而體現城市的美。
2.5 規劃方案的實施與調整
規劃方案暫定以后,要由當地方面的專家、研究人員以及政府人員,對此方案進行評估和評審。規劃人員應根據評審意見進行認真修改,最終形成規劃文件。在實施規劃設計方案時,要不斷檢查規劃設計的可行性和實際效益,根據出現的新情況和問題,及時修正。
3.1 自然原則
現代化的城市建設距離大自然越來越遠,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大自然東西越來越少。所以,我們必須重現彰顯大自然的美,讓城市中的人們能夠切身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3.2 多樣原則
多樣性可以保證穩定性。首先,應根據城市景觀自然生態系統缺少的現狀補充自然成分,協調城市景觀結構;其次,補充過程中要注意五中的多樣性,避免由于建設過程中的單調和結構簡單;最后,要堅持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原則。
3.3 綜合性原則
這充分體現了生態景觀的整體和全局原則。城市景觀是一系列生態系統的組合具備一定的結構和功能。所以,城市景觀規劃應當把景觀看成一個整體來分析和管理,從而達到最佳,實現優化利用。
3.4 以人為本
城市景觀生態規劃與設計最終目的是運用社會、經濟、科技和政治手段,來滿足人們在城市環境中的生存需要。人是城市的主體,任何空間環境設計都應該以人為根本出發點,充分體現人文關懷。
城市景觀生態規劃與設計是城市規劃的重點內容,應當和城市建設同步進行,對建設一個環境優美、功能合理的城市有著重要意義,但是從目前我國城市景觀生態規劃與設計現狀分析,仍存在許多問題,尚需進一步研究、解決。
[1]宋治清,王仰麟. 城市景觀格局動態及其規劃的生態學探討[J]. 地球科學進展. 2005(08).
[2]李偉峰,歐陽志云,王如松,王效科. 城市生態系統景觀格局特征及形成機制[J]. 生態學雜志. 2005(04).
[3]石鐵矛,李團勝. 人居環境建設的城市景觀生態方法——沈陽市景觀生態規劃研究[J]. 規劃師. 1999(01).
S6
B
1007-6344(2015)04-02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