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思嘉
(機械工業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四川 成都 610018)
關于建筑環保節能設計的幾點認識
范思嘉
(機械工業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四川 成都 610018)
環保節能型建筑是21世紀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擁有極大的發展潛力,是今后建筑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現代建筑不僅要考慮美觀舒適,還要在考慮到設計的個性的同時,兼顧以人為本環保與節能的設計和運用,這也造就了環保型建筑是未來建筑的發展方向。環保節能型建筑的設計可以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一建筑設計逐漸成為建筑界的發展趨勢,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發展潛力。
環保節能 綠色建筑 新能源 新型材料
建筑能耗約占社會總能耗的1/3我國建筑能耗的總量逐年上升,在能源總消費量中所占的比例已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10%,上升到27.45%。而國際上發達國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國總能耗的33%左右。國家建設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我國建筑耗能比例最終還將上升至35%左右。如此龐大的比重,建筑耗能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軟肋。
環保節能型建筑是順應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要求而產生的,是追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間的和諧統一,并且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建筑,其核心內容是盡量減少能源、資源消耗,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并盡可能采用有利于提高居民品質的新技術、新材料。積極發展綠色建筑,符合當今世界和平發展的主流。按照綠色建筑標準建設的房屋,不僅可以讓使用者享受更舒適、更方便、更健康的生活條件,而且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有利于節約能源,因此,大力推廣節能環保型建筑是非常有意義的
我國建筑節能狀況落后,亟待改善 在70年代能源危機后,發達國家開始致力于研究與推行建筑節能技術,而我國卻忽視了這一方面的問題。時至今日,我國建筑節能水平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舉例說明,國內絕大多數采暖地區圍護結構的熱功能都比氣候相近的發達國家差許多。外墻的傳熱系數是他們的3.5至4.5倍,外窗為2至3倍,屋面為3至6倍,門窗的空氣滲透為3至6倍。歐洲國家住宅的實際年采暖能耗已普遍達到每平方米6升油,大約相當于每平方米8.57公斤標準煤,而在我國,達到節能50%的建筑,它的采暖耗能每平方米也要達到12.5公斤,約為歐洲國家的1.5倍。例如與北京氣候條件大體上接近的德國,1984年以前建筑采暖能耗標準和北京水平差不多,每平方米每年消耗24.6至30.8公斤標準煤,但到了2001年,德國的這一數字卻降低至每平方米3.7至8.6公斤標準煤,其建筑能耗降低至原有的1/3左右,而北京卻一直是22.45。
2.1 規劃層面提高環保意識
建筑規劃上要提高環保節能意識,在規劃設計和建筑設計過程中由于受到諸多用地環境、設計要求及商業價值等方面的影響,往往使得我們設計人員對環保節能兼顧不夠,最為突出的就是建筑的朝向,部分建筑呈東兩向,造成了室內熱工環境差。
2.2 使使用者更好地與自然環境溝通
建筑物作為聯系使用者與自然環境的橋梁應該盡可能多地將自然的元素引入使用者身邊,這也是綠色原則的一個重要體現。盡可能增加自然采光系數,建立建筑物內外高品質的自然采光系統,創造良好的通風對流環境,建立自然空氣循環系統,建立水循環系統,盡可能將水引入一些容易讓人疲勞的環境中,建立立體的多層次綠化系統,凈化小環境,改善小氣候,創造開敞的空間環境。使用者能更加方便地接近自然環境
2.3 新能源的使用
在節能建筑設計中,除了考慮減少建筑能源散失外,還要充分考慮到在建筑采暖、空調及熱水供應中利用工業余熱、采用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等綠色能源。特別是太陽能在建筑巾的應用作為重點,解決好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光電一體化的問題。
以地熱能為例,地源熱泵以大地為熱源和熱匯,通過埋入地下的換熱器與大地進行冷熱交換,實現建筑空調和熱水供應的目的。與地面上的環境空氣相比,地熱源溫度較為恒定,可以分別在夏冬兩季提供相對較低的冷凝溫度和較高的蒸發溫度。
2.4 綠化系統的建立
綠色系統具備防曬、防塵、降溫、調節氣候、提高空氣負氧離子濃度、減少二氧化碳含量,保障居住區溫度、濕度和風速等生態功能,有利于降低居住區的噪音。采取有效措施發展陽臺綠化、屋頂綠化和攀懸植物,擴充宅前綠地,改善綠地種植質量,將會產生有效的節能作用。
2.5 環保節能材料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健康與安全是現代人最為重視的兩大主題。環保材料越來越多地應川于各個領域,建筑行業也不例外。例如裝飾材料 、給水材料和維護材料都應選用能源消耗較小的材料,同時應加大新型環保材料的開發。
2.6 建筑設計者要有社會責任感
社會上的人每做一件事,就自覺或不自覺地對社會承擔了一份社會責任,工程設計更是如此。設計單位和設計人員設計一項工程,工程自施工建設開始,設計者就開始對它承擔起終身的社會責任。工程責任的范圍廣,且責任重大,所負責任的時間長。所以節能建筑的設計者又實際上承擔了一份牽涉到國家發展戰略和后代人生存條件的社會責任。
環保節能型建筑是21世紀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擁有極大的發展潛力,是今后建筑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推動建筑向綠色、節能、環保方向發展,是個世界建筑領域實踐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大趨勢,也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要任務。
現代建筑不僅要考慮美觀舒適,還要在考慮到設計的個性的同時,兼顧以人為本環保與節能的設計和運用,這也造就了環保型建筑是未來建筑的發展方向。環保節能型建筑的設計可以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一建筑設計逐漸成為建筑界的發展趨勢,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發展潛力。
[1]李蘭,張明莉.淺談建筑材料利用與環境保護[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3):47-49.
[2]郭建嶺.淺論建筑材料的發展對中國節能及環保的影響[J].廣東化工,2007,34(12):44-47.
[3]盧求,劉飛、生態節能建筑的開發與設計[n].建筑晚報 2005
[4]陸文軍,節能建筑不能停留在概念階段[n].中國建設報 2005
S210
B
1007-6344(2015)04-02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