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艷 李福堂
(中建七局第一建筑有限公司)
探析建筑安全事故預測和預控的研究
黃艷艷 李福堂
(中建七局第一建筑有限公司)
隨著建筑行業安全事故的頻發,對建筑行業進行預測分析,在此基礎上形成建筑安全事故預控的對策,達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目的,進而保證建筑施工正常運行就顯得至關重要。本文嘗試通過對建筑行業安全事故進行研究,并就如何對建筑安全事故進行預測和預控做出科學性的剖析。
安全問題 事故預測 對策研究
建筑行業逐步發展成為中國國民經濟中的活躍成分,建筑業在擴展國民就業與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具有獨特的戰略意義,能否切實實現建筑安全事故的預測,不僅僅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經濟能否永續發展,更間接的影響到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面對日益增多的安全事故,事故發生之前的安全預測起到重要作用,事故預測可有效對建筑場地的安全進行全面評估,對不合格的設備及時指出并修正,由此將大大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1]。本文通過分析建筑安全事故預測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相關理論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議,嘗試建立全面的安全事故預測體系,為建筑工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1、預測方法概述
安全事故預測指通過對建筑工程發生事故的信息和現場情況的分析來判斷推理未來可能會發生事故的過程,事故預測主要有定性預測、定量預測、灰色預測和網絡神經預測等方法,其中定性預測主要是依據事故的內容和信息,判斷其主要發展趨勢,定量預測主要是根據事故相關數據建立有關的模型進行計算,即運用數學分析手段對已知的數據進行分析和運算,通過觀察數據變化規律和影響因子,從而預測未來事故的發展情況[2]。定性預測的方法主要用于歷史數據不完整或者發展波動較大的建筑工程事故,定量預測的方法主要用于有較多歷史數據和有規律的建筑工程事故。此外,灰色預測是用關聯系數對未知安全事故進行預測的方法,其對建筑安全事故預測的優勢表現為,可以將隨機的數據信息變成有序、有規律可循的數據結構,通過有效的描述其內部本質的變化,來縮小事故預測的誤差,網絡神經預測是借助非線性關系的數學模型,將安全事故中的各項數據進行相關處理,通過建立函數模型得到的函數非線性變化關系,來推斷出未來安全事故的發展方向[3]。
2、預測方法的選擇
上述預測方法各有各的優勢,均可預測出未來建筑安全事故的發展方向和傷亡情況,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體而言,灰色預測對短期情況預測較為準確,但是對長期事故的預測則會出現較大誤差;此外數據信息過時也影響著預測結果的準確性,所以需要不斷增添新的數據信息才可準確的預測安全事故的結果,網絡神經預測方法精確度高,但是操作過程復雜,由于建筑安全事故中存在部分事故未如實上報等情況,這影響著數據的準確性,也影響了預測結果的準確性[4]。
綜合來看,針對我國建筑事故數量大、預測精度要求高等特點,應采用定量預測的方法。另外,考慮到建筑事故數據量大,但是數據收集不完善、數據的波動性較大、安全事故情況復雜、不確定因素較多、沒有辦法判斷其規律的現狀,一般的事故預測方法難以準確反映其發展規律,應采用灰色系統預測和網絡神經預測的方法,發揮其在預測建筑安全事故數量和傷亡人數方面的優勢。
面對建筑安全事故中出現的問題,結合事故預測所得出的結論,針對危險性較高的問題做出反應,可以有效減少建筑安全事故的發生,因而對建筑安全事故進行預控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在建筑安全事故的預控的過程中,需要協調好各個參與主體的關系,完善相關的事故監管與危機應對機制,在充分掌握影響建筑安全的各個要素基礎之上,運用系統化的思維來進行事故預測,才能實現安全預測的預期目標,進而提升整個建筑行業的安全水平,具體方法如下所述。
1.宣傳安全教育觀念
落實事故安全預測體系,要加強安全教育的宣傳,具體可以采用如下方式,例如,為建筑業工作人員開展安全教育講座,首先對提高工人的安全自控意識,使其工作時從自身安全的角度出發,保證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其次,要普及相關建筑行業的安全事故預測知識;最后,通過已經發生過的建筑安全事故案例對工人起到警醒,加強對安全事故嚴重性的教育。同時,考慮到我國建筑施工人員的保險覆蓋范圍不廣,保險形式單一,工人的安全沒法確保的現狀。為此,要落實施工方對員工的保險責任,一旦出現事故,工人可通過保險途徑獲得補償。增加保險費率的行為不僅僅對施工方的行為進行了有力約束,有助于加強其保險意識,也可以切實保障工人的勞動條件得到改善,為其保護自身權益創造條件,進而提高對于建筑安全事故的預控水平。國家和政府也應該加強相關安全事故預測制度的管理,安全監督部門也應該加大力度,對各項建筑施工項目進行有效監督并且評估,對不合格的企業進行及時提出整改建議,增加監督時間上的持續性,為事故預測創造條件。
2、構造安全預測體系
由于建筑工程的安全事故預測與有效的安全管理之間具有密切的共生關系,所以安全預測體系的設立要包含強烈的安全意識與可行性高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筑安全預測體系的構造一方面要通過強化行業整體的安全管理意識來提升施工方對安全事故預測的關注度,從而為建立創新的安全預測體系提供堅實的基礎,真正做到防微杜漸。另一方面,還要巧妙地運用多種形式的安全預測方法來構造全方位、多層次的建筑安全管理模式,即在事故出現的前期設立及時的預警制度,以便施工方有效的發現建筑實施進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予以及時有力的防范舉措,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現。在建筑安全事故發生的時刻,施工方要借助及時的安全反饋體制來處理危機,依據不同安全事故的性質與可能造成的后果啟動多樣化的應急方案,防止建筑安全事故的蔓延與擴散。
3、重視技術的創新
建筑行業本身對設備及施工安全的技術要有一定保障,在施工進程中滿足一定技術規范,能夠最大可能地降低事故的發生率。做到建筑安全事故的預控與預測,一方面要對建筑工程現場施工中的機械設備進行定期的檢驗與維修,借助定期維護來提高設備的使用壽命。另一方面,還要加強對技術操作人員的培訓,使其掌握規范化的操作,積極推動以智能型試驗為基礎的新式安全施工技術方式,將施工安全事故的數據診斷與問題的探究作為一個系統性工程處理,在大量數據的支撐下提出可行性的安全預測方法。利用智能手段與新式設備實現對于建筑安全事故的聯網預測,在切實改善當前我國建筑工程行業現狀的同時,大力發展多元化的安全事故預測技術,實現對建筑安全的有效控制。
總之,隨著社會經濟科技革命的快速發展,建筑安全事故中的預測與預控直接關系我國建筑行業的進步,而科學事故預測體系成為該行業安全發展的基礎性條件。通過上文的分析研究,可以知道通過對于建筑安全事故進行事前預測,可以有效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要實現建筑工程的穩定運行,就要更新建筑安全事故預測的認知水平,結合當前建筑行業發展的現狀來采取科學化的安全事故預控手段。重視對于工程現場技術操作人員素質的提升以及施工安全管理,在適應我國建筑安全事故預測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合理規劃施工的安全預測管理,促進事故預測對推動我國建筑工程業發展、豐富人民物質生活的無可替代的作用。
[1]尹志平.建筑安全事故的預測與控制[J].產業與科技論壇 ,2014,12(10):246-247.
[2]王穎,胡雙啟.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預警管理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術,2011,7(7):112-113.
[3]郭建,張雪梅.基于GA-BP神經網絡的建筑工程事故預測研究[J].哈爾濱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15,31(1):76-79.
[4]胡鷹,葉義成,李丹青等.建筑安全事故灰色季節指數預測模型及應用[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4,24(4):86-90.
TU714
B
1007-6344(2015)04-02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