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俊 杰
(西北核技術研究所,新疆 和碩 841700)
新時期部隊營房建設存在問題與思考建議
耿 俊 杰
(西北核技術研究所,新疆 和碩 841700)
對新時期部隊營房建設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進行了分析,針對營房建設忽視結構成本、隱蔽、防護等現象,從可持續營房建設、配套設施建設、資源能源合理利用等角度提出了營房建設的建議,為軍隊營房的建設提供了思路。
營房,建設,部隊,建議
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快速提升,軍隊營房建設管理的現代化發展,新時期的部隊營房建設在其功能與結構方面已取得較大突破,但在發展的同時,也突顯了一些存在的不足。對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當前部隊營房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1)注重建筑外形,忽視結構成本。當前,部隊營房建設相關管理部門在進行工程項目決策時,受傳統思想與地方建筑物的影響,過于強調工程項目的標新立異,忽視了工程結構與功能的重要性,將工程項目的外形效果作為工程設計的主要目標,偏向于選用一些高大、奇特的異型結構,使其在建造時,需采用較為復雜的結構措施,在增加技術難度的同時,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成本浪費。2)突出外觀效果,忽視隱蔽和防護。隨著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新型裝飾材料的不斷研發,一些部隊在進行營房建設時,往往選用較有特色且外形華麗的新型裝飾材料,忽略了部隊營房建設中,防護、隱蔽的重要性,單純追求外觀效果,造成軍事目標的過于明顯,不利于部隊的備戰建設。3)強調裝飾檔次,忽視經濟適用的要求。在工程造價方面,安裝與裝飾工程所占比例較重,且其價格浮動空間大。一些部隊在項目建設時,忽視了部隊營房建設的經濟適用原則,過于強調建筑裝飾的檔次,在裝飾上投入過量資金,形成了鋪張浪費,最終導致工程結算經費超出預算范圍較大。4)重視現場施工,忽視檔案資料管理。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國家對邊防建設的投入也相應增加,軍隊營房建設已逐步形成一套較為科學的管理體系,管理水平相應提高。但隨著一些基礎設施的投入使用,逐漸暴露出工程資料編纂與歸檔方面的問題,如工程資料稀缺、無項目變更資料、中小項目無檔案等,致使后期對項目的維護,無檔案資料可供參考,不利于規定營房的后期管理與部隊營房的正規化建設。
2.1 可持續性營房建設
1)采用綠色建筑材料。部隊在進行相關項目決策時,優先選用對人體無害或傷害較小的綠色建筑材料。綠色材料所使用的是可再生資源,如木材、鋼板等,都可以經過再加工進行循環利用。同時,為降低運輸成本與加工能耗污染,應盡可能選用本地產品與天然材料,并將拆除工程中所得的混凝土、石料等,用于路基鋪設與洞坑填補。2)符合生態節能特征。在項目建設中,采用先進的水處理技術,將雨水與高效用水合理運用于工程建設中,有效控制用水總量。加強營房的內部建設與室內溫度控制,對營房外圍防護結構進行隔熱、保溫性能的增強,盡可能采用節能照明與室內溫度調節設備,利用植被有效調節室內外環境。3)具有可持續的使用功能。在工程項目決策時,需要綜合考慮建筑工程的用途,遵循利于改變的原則,盡可能讓建筑物實現大開間框架結構設計,便于后期的調整。同時,將人體工程學原理運用于室內空間設計中,確保其符合人的視覺感受與活動規律,增加用戶舒適度,并將吸聲材料與隔離設備運用于室內設計中,以確保聲音的安全,同時避免噪聲的污染。
2.2 營區設施配套建設
1)基礎設施相互間配套。確保新建營房與其附屬設施同步配套,在營房建設中,也要進行相應的路、網、管、線等各類設施的同步施工,進行統一規劃建設,盡可能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2)設施服務功能的配套。在設施服務功能建設方面,既要考慮到用戶的數量,也要考慮到用戶的基本住用需求,包括洗浴、入廁、衣物儲藏等,同時應進行營區服務的拓展,如醫療保健、購物餐飲、學習閱覽、健身上網等服務,讓營區變得更加人性化。
3)設施設備與裝備戰法的配套。在營房工程項目建設中,要確保配置了相關的武器裝備存儲、保養、維修、升級設備,讓部隊的配備設施符合其軍事訓練需求,通過相互協調,讓其適應一定范圍內的作戰樣式與防護方式的靈活變化,確保營區保障戰斗力始終能得到充分發揮。
2.3 資源能源的合理利用
1)減少不可再生能源資源的消耗。在營區設施建設中,應積極采用各類新型節能材料,引進具有節能效果的新工藝與新技術。建立營區節水系統,包括徑流集水、廢水回收、節水灌溉等,通過對水的循環使用,讓營區內各類水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2)開發和使用清潔可再生能源。在營房各類施舍建設中,應積極采用清潔可再生能源,如地熱、風能、太陽能等,通過對這一類清潔可再生能源的開發使用,提升營房設施的實用性,在拓寬能源獲取途徑的同時,減少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2.4 營區信息管理系統建設
1)自動化的營區管理。在部隊營房管理中,采用計算機技術,加強對營區檔案、營房維修、住戶、環境、水電收費、信息查詢等方面的管理,采取自動化控制與處理方式,進行相關信息的存儲、計算、查詢、輸出,實現營區的自動化管理。
2)智能化的營區使用。在營房管理中,采用營房、計算機、網絡一體化管理理念,以智能化方式控制營房的排水系統、溫濕度調節系統、電力供應系統、監控系統、門禁系統、消防自動化系統、廣播系統等各類系統。
3)信息化的辦公指揮平臺。營區是部隊屯駐的場所,保障部隊的住用與各類訓練能正常進行。同時,營區也是部隊的辦公指揮平臺,是信息化戰爭順利開展的重要依托。在進行營區項目決策時,應該考慮到其作為一個工程載體,實施信息化辦公指揮的重要性。在營區項目建設中,為確保議事辦公迅速快捷與備戰應急處理的高效,應配置相關的局域網,便于內部信息傳遞。
4)建立營區綜合信息數據庫。在營房建設中,應配置相應的營區綜合信息數據庫,能自動搜集、整理營區內的資源與設施設備工作狀況,并以動態監測的方式,及時提供營區內各方面的動態具體信息,其信息提供形式既可以是圖片、視頻,也可以是圖表、圖形等,而信息內容包含營區的地理信息、營房構造、信息查詢、綠化管理等。同時,在營區綜合信息數據庫中,增加信息檢索與分析功能,為營區相關部門的指揮調度與預案制定提供及時有效的參考依據。
2.5 新時期軍營文化構建
1)營造文化格調。在營區建設中,應加強對營區文化的構建,通過建筑構造盡可能體現出軍隊的莊重、威武、利落,在營區相關設施的配置上,應進行統一規劃,確保配置設施的坐落有序,彰顯出部隊的嚴明紀律與剛硬作風。同時,在部隊休閑設施配置方面,也要體現出其不拘一格與舒適優美,營造出自然的生態休閑環境。在休閑設施設計建造中,結合地域文化特色,增加營區的文化內涵,在幫助官兵緩解疲憊時,也能陶冶他們的情操,起到修身養性的作用。
2)添置文化設施。在營房建設與相關項目規劃上,既要保證能滿足官兵的生活與訓練需求,也應考慮到他們精神文化需求。在相關設施配置上,盡可能完善官兵的學習、交友、運動、娛樂、健身等活動場所與設施,最大程度提升營區的文化功能。
3)發揮育人功能。將營區作為弘揚我軍精神的平臺,以塑造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塑像,懸掛具有深刻寓意的圖文,向營區官兵傳遞出戰斗精神的時代內涵,以此來增強官兵的使命感、憂患意識與奉獻精神。并在營區文化建設中增加節能環保意識,樹立環境保護、綠色消費、勤儉節約的生態文明理念,將軍事科普教育融入營區景觀中,實現寓教于樂、創新思維的目的。
[1] 陳景才.軍隊現代化營房建設規劃控制要點[J].中國建設信息,2011(15):59-61.
[2] 畢 勝.淺議營房建設工程項目成本控制[J].今日財富(金融發展與監管),2011(23):97-99.
[3] 李仁林.提高戰略意識 規劃美麗軍營[J].中國建設信息,2014(7):11-13.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nsideration suggestions of troop barracks construction in new period
Geng Junjie
(NorthwestAcademyofNuclearTechnology,Heshuo841700,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a series of problems existing in troop barracks construction in new period, and puts forward barracks construction suggestions from aspects of sustainable barracks construction,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and rational resources energy utilization in light of phenomena of structural cost ignorance, shelter and protection and so on, which has provided some concept for army barracks construction.
barracks, construction, troop, suggestions
2015-01-16
耿俊杰(1989- ),男,助理工程師
1009-6825(2015)09-0028-02
TU241.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