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麗 惠
(山東公路建設集團,山東 濟南 250102)
基于環保理念的公路設計探討
劉 麗 惠
(山東公路建設集團,山東 濟南 250102)
對公路規劃總體設計上應注意的事項進行了闡述,通過對生態公路設計目標的分析,論述了生態公路設計與傳統公路設計的區別,并從生態環境、環境污染、綠化設計等方面探討了生態公路的設計要點,以促進環境保護與公路建設的和諧發展。
公路,規劃,設計,環保
隨著大量基礎性設施建設出現在人們的面前,雖然公路建設得到快速的發展,對社會經濟也有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所帶來的噪聲污染、植被破壞以及空氣污染等問題卻是層出不窮。因此在研究分析中,基于環保理念的公路設計就具備一定的研究意義。
在公路的總體設計上應該注意:在布線時應該盡可能避免破壞周邊的植被,在設計環節應該注意拌合廠的合理布設,盡量地維護沿線的環境;盡量避免規劃設計對高壓線、地下管線等重要基礎設施的影響[1]。此外,在設計生態公路時,還需要考慮到盡量少占用特殊類的土地,對于路基的整體設計站在科學的高度上進行。如果在公路設計中遇到了山區等類型的地域,應盡可能避免出現大幅度開挖的情況;如果遇到地形相對遼闊的河灘,則可以在滿足前提條件的情況下,盡量對路堤做出降低化的處理,這樣也能夠起到保護周邊環境的作用。在設計公路兩旁的位置時,也需要針對排水系統來進行科學合理的設置,盡量與周邊的地形相互結合來形成排水溝或者是邊溝,這樣才能讓設計更加趨于科學化。
就公路設計而言,生態公路的內涵指標直接反映出生態公路的設計目標,同時,也是開展生態公路設計的根本性依據。所謂的生態公路設計,指的是一個特定的生態設計范疇,主要是為了讓公路的設計能夠同周邊的環境相互結合起來,能夠在公路需求得以滿足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對周邊環境帶來的影響。在生態公路設計的研究中,其核心研究在于經濟與自然關系中的公路同自然之間形成的相互關系。
基于交通運輸層面的考慮,開展生態公路的規劃設計,就是在運輸要求得到滿足的前提下,確保運輸能夠以高質量的狀態呈現出來。在生態公路設計中,需要確保設計與經濟發展的相互匹配,同時,還能兼顧一點超前性。基于環境層面的考慮,則是公路交通功能對于環境不會帶來任何的影響與破壞。在整體的設計方面可以降低環境的實際影響程度。同公路相關的自然生態環境有很多,其中以水質環境、土壤、地形地貌為主。生態公路設計目標,是科學規范的生態公路設計指導依據,其根本在于盡量減少公路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1)工程概況。
本次選擇的公路項目位于老路的西側,與老路之間保持了30 m~200 m的相對距離,路段全長71.23 km。在布線中對工程地質、老路以及地形等方面的協調性尤為關注。希望在整個路段的設計中都能夠合理正確的運用技術標準,能夠保持線路線形的連續與均衡,對沿線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等因素做好相應的技術論證,確保公路周邊的環境不會受到影響,保持環境應有的原貌。
2)生態公路設計與傳統公路設計的區別。
相比傳統的公路設計,生態公路在設計方面主要的區別在于:
a.在總體的設計方面。傳統公路設計考慮的要點為服務與通行,將安全事故發生率控制在最低的程度上,還能夠實現最低化的工程造價與運行費用,但是對生態公路的設計,則是在考慮恢復生態環境、滿足當地實際的環境承載力的基礎上,再考慮到公路設計中融入環保理念。
b.就可行性而言,傳統公路設計首先考慮的是安全與經濟兩個方面,在滿足安全與經濟的前提下,盡可能避免對環境造成影響,而生態公路設計則是在充分地考慮到生態的前提下,進行生態調查,將生態環境的破壞力當作首要的線路選擇因素,制定出對環境產生影響最小的設計方案。
c.初步設計。傳統公路的設計更偏向于利用地形地貌。但是生態公路設計卻是在地形地貌利用的基礎上,還要結合當地的植被與景觀的合理利用方可開展公路設計,以滿足生態最優化的需求。
3)生態環境、環境污染、景觀綠化工程設計及沿線材料的利用。
a.生態環境設計。生態公路設計是基于傳統的公路設計,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與完善,從而引出生態理念設計的。站在環境與地形地貌的保護基礎上,設計生態公路的步驟為:第一,調查當地的環境情況,其環境調查主要包含了當地的水文地質、動植物資源、氣候以及自然保護區等自然環境;在社會環境方面,則偏向于交通運輸路線、社會經濟狀況以及文化古跡等方面的考慮;對于環境的敏感點,則主要傾向于水環境、大氣環境以及聲環境等方面的敏感點;第二,在可行性上面,生態公路設計需要考慮到環境、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影響;第三,設計階段,需要做好施工方面的設計,具體來說,就是設計中需要對公路的實際通行能力加以考慮,對當地環境可能帶來的影響,對生態環境破壞進行適當地補償等方面。
b.環境污染設計。在公路設計中,還需要考慮到公路設計是否會對周邊的環境產生污染。一直以來,環境污染都是公路設計考慮的重點。尤其是在當前基于環保理念的公路設計的提出,設計單位、監理單位、甲方對公路施工是否對環境產生污染尤為關注。因此,在開展公路設計時,要避免破壞周邊環境,并且做到施工材料堆放、廢棄物、生活用水等妥善的處理,只有如此,才能滿足對環境保護的需求。
c.景觀、綠化設計。設計公路景觀,需要以“露、封、透”作為原則,將公路的美感體現出來,盡可能增加綠化面積,給人們帶來舒適的感覺[2]。第一,做好公路隔離帶的設置。綠化隔離帶是為了避免出現對向車輛炫目的問題,并且還可以實現美化功效。所以,在綠化帶的設計中,盡量考慮到與周邊環境的協調性,植被也可以選擇當地常見的抗污染、耐旱強的植被,同時,也需要滿足行車對種植植被的要求。第二,合理地設置景觀休息區,在滿足功能條件的前提下,盡可能選擇環境優美的區域,做到與當地自然環境之間的相互融合,從而建設出人文景觀。
d.沿線材料的利用。為了能夠最大限度地忠于生態環保的理念設計,本工程在沿線筑路的時候,在確保原本的生態環境不受到任何破壞的前提下,基于環保理念,盡可能地選擇當地一切能夠利用的材料用于筑路,這樣也能夠滿足工程造價節約的目的。本路段所選擇的材料,主要是根據可行性報告當中提供的料場,再加上對當地居民的走訪調查,通過實際的地質勘查、鉆探以及取料等相關試驗之后才最終確定的。考慮到沿線區域的地質、路線的走向以及沉積環境對其產生的限制,所以,沿線的材料分布不夠均勻與平衡,除了天然砂礫儲量豐富之外,其余的料場相對缺失,如果需要,只有進行長遠距離的運輸,這也是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但是,使用沿線材料,才是對當地環境的最好保護,而且沿線材料的使用,也滿足了生態環保的設計理念,在污染與浪費最低化的前提下,實現最大化的生態效益。
針對某一公路設計實例,從設計階段入手,對生態公路設計進行探討,希望能夠促進環境保護與公路建設相互協調的發展,希望對今后的基于環保理念的公路設計有更重要的借鑒與指導意義。基于環保理念的生態公路設計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長期的堅持,合理的規劃,才能將生態公路設計進行到底。
[1] 朱學坤,俞記生.基于環保理念的生態公路設計[J].價值工程,2014(36):111-112.
[2] 侯金民.基于環保理念的生態公路設計探討[J].工業設計,2011(6):180,182.
Inquiry on highway design on the basi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cept
Liu Lihui
(ShandongHighwayConstructionGroup,Jinan250102,China)
The paper describes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in integral highway planning design, analyzes ecological highway design targets, discusses differences of ecological highway design and traditional highway design, and explores ecological highway design points from aspect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greening design, with a view to promot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highway construction.
highway, planning, desig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5-01-16
劉麗惠(1980- ),女,碩士,工程師
1009-6825(2015)09-0145-02
U412.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