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寶軍 劉瑞瑞
(山西省建筑節能監管中心,山西 太原 030013)
推行新型建筑工業化的思考
董寶軍 劉瑞瑞
(山西省建筑節能監管中心,山西 太原 030013)
闡述了影響建筑工業化進程的各項因素,分析了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的有利時機,并針對建筑工業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以促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
建筑業,工業化,發展,措施
建筑產業現代化是建筑業發展必由之路。我國建筑業仍處于低級發展的水平,仍然是一個高能耗、高污染、高事故、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產業,已不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為了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走出一條創新驅動、綠色發展之路,必須推進從設計源頭的科技創新,實現部品設計標準化、材料制造工業化、建造機械化、裝飾裝修一體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的新型建筑生產方式。有機整合從設計、生產、建造、運營及咨詢服務等整個產業鏈,提高生產效率和工程整體質量,推行綠色施工技術,實現建筑業的轉型發展、綠色發展,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效率、效益和品質。
從秦磚漢瓦到近代建筑,我們國家至今仍保留不少精品之作。傳統的建筑業隨著社會發展、社會需求以及科學技術進步,建筑業也在不斷地變革與發展。比如,建筑工業化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探索構件工廠化生產,現場安裝的結構體系,出現一些盒子結構。裝配式墻板結構以及大部分梁、板構件為工廠預制的磚混結構。但是由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專家們根據大量建筑物震害分析,裝配式結構體系及預制板的磚混結構體系的抗震性能比現澆的鋼筋混凝土體系破壞嚴重得多,關鍵的問題是整體性差。為了追求建筑結構的整體性,提高其抗震性能,大量混合結構的鋼筋混凝土部分及鋼筋混凝土結構采用了現澆方式。因此,建筑工業化的發展受到了制約。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從國家經濟的角度看。
在20世紀中后期,國家經濟發展處于初級水平,講求的是用較少的錢辦更多的事。基本建設標準不高,科研投入少,加之國民經濟建設需求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基本建設更多追求的是數量,在建筑業現代化發展方面考慮較少。
2)從建筑材料看。
新型建材研發推廣應用不夠,長期以來,基本沿用磚、瓦、灰、砂、石、混凝土材料,建筑結構形式以混合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為主。雖然木結構體系便于工業化生產,但由于資源缺乏,防火性能差,已很少使用。鋼結構體系便于工業化生產,但由于過去我國鋼產量有限,品種有限,造價高,與其結構體系相配套的墻板體系技術仍不成熟等因素,使用受到限制。
3)從技術的角度看。
傳統的施工工藝占主導地位,施工技術科技含量不高,新材料、新工藝、新結構、新技術研發不足,同時受到成本控制,推廣應用受到制約。在計算機應用不普及的年代,對結構的計算分析手段不足,對產業結構系統的技術研究沒有像其他一些高端行業投入大,關注度也不夠。建筑類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建筑企業從技術層面缺少系統的研究。
當然,影響建筑工業化進程因素很多,就不一一分析了。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建設突飛猛進,科學技術取得了豐碩成果,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對居住條件、環境質量都有了新要求。現代建筑、高層建筑的大量出現,城鎮化迅速加快等方面都為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提供了時機。
1)經濟條件較大改善。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建設快速發展,國家實力增強,走綠色發展道路,提倡綠色建筑,為改變建筑業高耗能、高污染、高事故的局面提供了經濟支撐。基本建設是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快速發展的排頭兵。所以說,建筑業工業化發展是建筑業乃至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2)產業技術日趨成熟。
近30年來科學技術的發展,建筑行業的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結構不斷出現和應用,為建筑工業化提供了條件。建筑工業化是將建筑物按照建筑、結構、水、暖、電、衛等通過一體化的產品設計,并按各專業劃分為各子系統的,以滿足建筑的各功能要求,集成一個功能完整的體系。通過建筑制品一體化、標準化,將大部分建筑產品通過先進的生產工藝和設備技術集成實現工業化生產,并從建筑設計、產品制造、運輸安裝全過程利用信息化BIM技術進行管理,實現建筑業的現代化。新型鋼結構建筑體系,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系研究與應用、技術業已成熟,這種新興的建筑業生產方式,是建筑業改革的一場技術革命。
3)建筑業企業轉型升級的最好時機。
新型建筑業工業化的特點是建筑物的墻、柱、梁、板及其他構件工廠化制作,現場組裝,改變了傳統的施工工藝。標準化生產,機械化安裝,信息化管理,傳統的施工企業配置已不適應。新工藝、新技術、新結構的應用,要求施工企業必須從施工管理、技術管理、設備配置等各方面升級改造。隨著新型建筑業工業化發展,建筑施工企業轉型升級成必然趨勢,新型建筑工業化實現綠色施工成為可能,這個過程也將是建筑施工企業優勝劣汰,重組調整的過程。
4)充分發揮現代管理的新概念。
建筑工業化使建筑構件工廠化生產制造,為標準化生產、精細化管理提供了各種條件。計算機應用采用BIM技術為項目過程控制管理提供了手段。建筑工業化從建筑設計、構件制造、定額造價、招標投標、工程監理、政府監管、施工過程、竣工驗收、物業管理等全過程均實現了現代化管理理念,將全面提升建筑業現代化水平。
建筑業產業工業化正在乘勢而起,它是對傳統產業的一場顛覆,要真正實現的確存在著政策層面、技術層面、人才層面、企業層面等方面的困難。
1)政策法規滯后。
推進建筑工業化缺少政策性扶持,國家層面仍未出臺相關行業制度體系和技術標準體系。建筑工業化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的施工工藝,工程項目管理全過程發生了變化,沒有國家的行業政策和技術標準做支撐,推動建筑工業化的難度是很大的。
2)新型建筑結構體系技術研究有待加強。
建筑工業化必然導致建筑結構體系的改變,鋼結構體系相對成熟,但與其配套的墻板體系仍薄弱。裝配式鋼筋混凝土結構體系,現場組裝、節點的處理,如何保證結構的整體性、共同作用及整體抗震性能的研究仍需突破,其他水、暖、電、衛體系也要與新型結構體系配套相適應,真正地形成完整的新型結構體系,在考慮結構的安全性和使用功能的同時,實現有品質的綠色建筑。
3)建筑企業轉型面臨困難。
適應建筑工業化的建筑企業應具有設計研發、構件生產、安裝施工三支重要的基地與團隊以及配套的材料、設備管理團隊,而我們現有的大多數施工企業管理理念、經濟實力與現代化建筑企業差距較大。建立三大基地需要企業的投入、管理團隊需要重組,新的施工工藝需大量的安裝設備等,企業轉型升級面臨重重困難,這需要企業努力和政府支持。
4)專業人才相當缺乏。
推行新型建筑工業化首先需要的是技術人才,從現實來看,專業做建筑工業化的設計人才、施工現場安裝工藝人才和專業技術工人、懂得現代技術的管理人才以及配套的相關技術人才不足。傳統的技術人員和農民工是不能勝任的,尤其是工程項目負責人,他們的管理理念、綜合各專業的能力都需要全面培訓才能勝任。
綜合上述:推進建筑業工業化,實現建筑業現代化既是機遇也存在挑戰,針對當前的情況,提出如下建議:
1)政府支持推動發展。
政府在保障房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項目中,積極鼓勵采用新型結構體系的綠色建筑形式,大力培育建筑構配件生產基地,同時在土地供應、稅費減免、財政補貼、信貸支持等方面給予扶持。政府在結合建筑業體制改革,統籌兼顧強力實施,持續推進建筑工業化進程。
2)完善服務監管機制。
根據建筑業工業化特點修訂現有法規,建立新的法規體系,以法律為手段推動建筑工業化現代化工作,探索建筑部品部件的技術審查制度,按照相關評價標準、程序審查結構體系可靠性、耐久性和施工可行性;建立企業自控、政府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工程質量保障體系,推行建筑制品部件質量終身負責制,完善從建筑部件構件至工程安裝施工全過程項目管理制度,同時配套新型建筑工業化項目市場監管、施工圖審查、取費結算、建筑監理、質量安全監督、工程驗收等政策體系,建立適合建筑產業工業化的管理制度。
3)加快標準體系建設。
建筑工業化是以標準化為基礎的,需要技術支持,相應技術規范和標準是建筑產品部件及安裝施工的依據,所以加快不同結構體系的設計、生產、施工、驗收等標準的建立、組織專家學者編制相關標準圖集和產品部件推廣應用目錄,為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4)加大科研力度。
完善建筑工業化的技術儲備,組織和鼓勵建筑類科研院所大力開展建筑工業化的研究。充分利用新材料、新技術、新結構、新工藝,科研集成新型建筑結構體系,重點研究建筑產品部件,通過節點處理集成整體結構的共同作用,同壽命周期,質量安全和使用功能,尤其關注建筑節能環保、綠色施工等方面技術含量。同時加大與建筑相配套水、暖、電、衛、智能化等系統的研究,真正突破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技術瓶頸。
5)加快專業人才培訓。
建筑企業實現工業化后,原有的專業技術管理要求和技能崗位都發生了較大變化,建立專業技術管理人員和崗位技術工人兩支團隊是非常重要的任務。他們既是能進行結構設計和現場施工的專門技術人員,也是工廠化生產的技術工人和現場操作的技術工人。要充分利用大專院校和職業院校編制建筑工業化教材,培養和培訓大量的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為實現產業工業化、現代化建立專業人才隊伍。
6)加大建筑工業化企業的培育。
建筑現代工業化、企業轉型已成必然。建筑施工企業應建立科研、設計、生產、施工一體化,項目管理信息化,質量控制精細化,安全控制專業化,成本控制市場化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當然建筑工業化需要一個過程,建筑施工企業的轉型發展也需要一個過程,誰走在前面,誰贏得先機,誰就占領了建筑行業改革的制高點。
Thinking of promotion the new building industrialization
Dong Baojun Liu Ruirui
(ShanxiBuildingEnergyConservationSupervisionCenter,Taiyuan030013,China)
This paper elaborated each factors influence of the building industrialization, analyzed the favorable opportunity promotion the new type of building industrializ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building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industry.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measure
2015-01-16
董寶軍(1966- ),男,高級工程師; 劉瑞瑞(1982- ),女,工程師
1009-6825(2015)09-0239-02
TU71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