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新農村的建設也越發完善和健全,從新農村的發展角度來看現在的農業地產權的建設進程中,我國農村土地制度主要存在的問題就是產權建設不明確,包括產權的失真,產權缺失和產權分配難等問題,這對我們加快新農村的建設步伐產生了嚴重的影響,產權問題關系到我國農村,農戶的發展全局。所以要想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土地改革制度就需以產權為重局,明確產權主體,健全產權制度十分關鍵。對我們促進整個社會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土地建設;產權改革
引言
自黨的十六屆全會和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其目標就是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村潔、管理民主”的新氣象。我國各地就堅持以農民自主愿望為主,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步伐。新農村的建設土地是建設之本,解決好土地問題,是建設新農村的首要問題,也是關鍵,由此可見農地產權制度改革就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問題。
一、我國農地產權制度的改革歷程
農村的進步和發展,關乎到社會主義中國的建設,解放農業生產力,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于農村的改革具有促進作用,最開始的農地產權是起于安徽省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場農村土地制度的變遷逐漸演變成我國農村土地制度的開始進程,以統分結合雙層經營的土地制度在一開始顯示出巨大的影響,2002年我國頒布了農村土地承包法,以法律的形式將農民最在乎的土地分配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和制約,標志著我國農村的土地制度走上了法制化進程。這樣以來農民的土地得到了法律的保證,后來我國實行了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彌補了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缺陷,又是一大進程。其自發性和創新性,都給我國土地制度帶來了顯著地進步,但是當前打著各種旗號濫用土地,亂占耕地的現象還時有發生。因此,我國的農村土地產權制度的改革進行勢在必行。
二、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必要性
新農村建設勢在必行,其中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解放生產力,促進農村社會主義建設的穩定運行,增加農民收入,要求我們加強農村用地的監督和管理,大力推進土地節約和管理,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由此可見,要想加快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土地產權制度的改革必不可少。
1、有利于促進農業城鎮化進程。
土地是財富之本更是農業之首,土地就是農民一生的衣食父母,所以完善的土地制度是實現我國城鎮化進程的最基本條件,三農主義的內涵就是農業發展要靠良好的土地制度,通過發展工業與農業,城鎮和農村協調發展的理念,將我國的農業發展通過城鎮化發展,將農業發展放到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大潮中去。
2、有利于勞動力的轉移。
農業國家現代化的進程使農民自己有了資本,有了致富的關鍵,但反的來說也是轉移農村勞動力的手段,農民不愿往出走,死守土地是我國農業城鎮化進程的很大阻礙,減少農村的人口,使農民自愿走出農村,轉向第二、三產業的進程也是從農村轉向城市的過程。農民有了土地,土地自由流轉幫助了他們大膽的走出農村,近年來,城市里隨處可見農民的身影,他們積極參與到社會主義建設中來,也促進了城市和農村的交流轉換,促進了勞動力的轉移。
3、有利于農業的合理發展。
發展是一個國家前進的體現,對于我們這個農業大國來說,將農業發展進行合理的分配和規劃是非常重要的。土地取得的效益,就是農業化進程的體現,土地規模的不斷擴大,有利于農村資金和技術的引進,有利于促進我國農業發展的合理化,規模化和高效益,低成本的進程。在一個講究效益的發展大潮中,農業土地化的發展也離不開效益二字。高效益就是我們農村土地產權的發展本質。現在的我國,農村的土地采用均田制,就是平均分配土地,但由于我國人口眾多,人均承包土地不足1公頃,是世界上人均土地占有量最小的國家。目前我國農村集體土地采用均田制,然而隨著農業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農業規模經營被提上了日程。
三、改革土地產權制度的措施
土地的改革制度代表著我國新農村革命的進程,積極投身到改革中來,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統籌農業和城鎮發展進程,樹立統籌工業與農業、城鎮與農村協調發展的想法,將土地分給農民自己,這樣以來農民手中有了土地,農民自己心里踏實了,也促進了農民參與到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村經濟的建設中來,讓土地成為他們自身的資本。馬克思曾說過“一切現代方法,如灌溉、排水、蒸汽犁、化學產品等等,都應當廣泛地用于農業。但是,我們所具有的科學知識,我們擁有的進行耕作的技術手段。”所以,依靠科學手段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土地產權的改革,是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必要條件。積極參與土地的產權改革,想辦法謀發展才是當務之急。
四、結束語
改革開放的腳步從未停止,土地制度的改革,是新農村建設之本。三十年來一直都在不斷探索改革的步伐,我們政府對新農村土地改革的重視,和相關法律的頒布,都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并完善土地改革制度,促進社會主義的不斷發展。我們只有不斷堅持土地改革,不斷地探索尋找最適合我國的改革制度,才能將新農村的土地改革帶上正軌。堅持農地產權改革,建設出最美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452頁,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姚華.《對我國農村產權制度的思考》,《黑河學刊》,2005年第4期.
[3]紀麗娟,李世平.《中國土地征用制度中農戶產權殘缺分析》,《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3期第23頁.
[4]關銳捷.《消除城鄉國民待遇差異構建和諧社會》,《社科論壇》2006年第1期.
作者簡介:徐艷紅(1975-),女,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人,本科,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土地利用、規劃及政策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