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額濟納旗積極研究部署國家發展旅游業的相關政策法規,響應內蒙古“8337”發展戰略,從自身出發制定并頒布各項規定促進其旅游業穩步向前推進。額濟納旗厚重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旅游資源,加上胡楊林獨一無二的品牌優勢是其旅游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面對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進一步合理規劃與保護旅游資源是關鍵。
關鍵詞:額濟納旗;現狀及對策
一、 額濟納旗旅游發展現狀
額濟納旗最早是由胡楊林聲名遠揚的,旅游業發展至今,已形成以策克口岸邊境貿易游和居延海休閑風光游為主的北線旅游,中線以黑城為代表的古城堡、古遺址探秘游,以胡楊風光游和沙漠戈壁探險游為主的東線旅游以及以中國航天科技游的西線旅游。
游客群是測試一個地區旅游發展的重要標志。人們出游的動機主要受心理因素如出游欲望與時間、金錢等客觀原因的支配。在大眾旅游時代,“十一黃金周”滿足了人們出游條件,是各地景區游客量井噴,反應某一地區旅游業發展程度的窗口。通過“十一黃金周”對各景區的觀測與統計,能比較直觀的了解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態勢。據統計, 2011年10月1日—7日,額濟納旗旅游綜合收入16045.03萬元,同比增長56%,共接待國內外游客24.076萬人次,同比增長41%。2013年“十一”黃金周,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9859.32萬元(2.99億元),同比增長57%,我旗共接待國內外游客3326萬人次,同比增長17%。2014年“十一”黃金周期間,額濟納旗再次迎來旅游新高峰,額濟納旗共接待國內外游客4034萬人次,同比增長21%,旅游綜合收入44188.425萬元,同比增長48%,旅游經濟再創新高。通過數據分析,額濟納旗的旅游綜合收入連年遞增,旅游業對創造外匯、提供就業、進一步傳播額濟納旗總體形象上也是功不可沒。
任何一個地區的旅游業發展都要依托其自身的自然環境、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等客觀成因,更要借助當地政府的政策扶持、科學規劃、有效宣傳等主觀成因。額濟納的旅游發展同樣受其主、客觀因素的制約。
(一)額濟納旗旅游發展的客觀成因
額濟納旗是隸屬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的一個旗,地處中國北疆,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最西段。人口共3.2萬,面積114606平方公里。額濟納旗北與蒙古國接壤,西南與甘肅省交界,東與阿拉善右旗毗鄰,是我國邊境線上的一棵璀璨的明珠。地形為扇狀,總勢西南高,北邊低,中間呈低平狀。額濟納旗屬內陸干燥氣候。具有干旱少雨,蒸發量大,日照充足,溫差較大,風沙多等氣候特點。具有干旱少雨,蒸發量大,日照充足,溫差較大,風沙多等氣候特點.年均氣溫8.3℃。常見天氣現象多風。冬、春季各月發生較多,尤以春季為甚。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決定了額濟納旗的旅游業獨處一隅、季節性明顯的特點,當地旅游的進一步發展與規劃要順應大自然賦予的先決條件。
額濟納的歷史典故頗多,如黃帝孕育、大禹治水、穆王西征、老子成仙、驃騎揚威、伏波筑塞、李陵北伐、耿夔凱旋、王維吟詩、西夏筑城、元代設路、馮勝北征、土爾扈特人萬里東歸等都可作為人文資源加以利用。加之獨一無二的自然旅游資源如胡楊、怪樹林、神樹、東居延海、巴丹吉林沙漠等額濟納的旅游資源可謂得天獨厚。
(二)額濟納旗旅游發展的主觀成因
額濟納旗積極響應自治區“8337”要把內蒙古建成體現草原文化獨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基地的戰略,認真研究部署適合自身的相關政策法規。當地政府注重對旅游業的政策扶持,以政策對旅游業提供發展保障。如2013年出臺的《額濟納旗胡楊節期間“家庭旅館”管理辦法》就是為適應旗旅游業新的發展需要,維護旅游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提高旅游服務水平,促進當地旅游業健康發展而出臺的。政府制定并頒布各類《辦法》,對解決游客在旅游地面臨的諸多難題有所幫助,對經營者加以規范并合理調節各利益主體,從而使當地旅游業更加有序發展大有裨益。
二、旅游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
(一)從資源與產品開發的角度分析
對相對發展成型的額濟納旗旅游業來說,如何保持其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是擺在旅游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難題。額濟納旗旅游業依靠胡楊林的強大吸引力逐步做大做強,但在發展過程也難免出現過度依賴高品級旅游資源的問題。在現有的旅游布局中,游客往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從一個景區點到另一個景區點,高品級旅游資源間的銜接及與周圍資源配套開發有待加強。旅游產品,特色紀念品等的出售呈分散化,小規模的零散銷售不僅收益低,對游客的購買意愿也產生了制約。建議旅游管理者進一步整合與優化旅游資源,完善旅游商品市場。
(二)從服務角度分析
額濟納旗旅游業季節性明顯的特點決定了“十一黃金周”的短短幾天全旗往往要接受一次大規模的考驗。首先,旅游經營者在黃金周期間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餐飲、住宿、門票在短時間內暴漲擾亂旅游市場的正常秩序,服務質量的下降等等都將對游客的滿意度產生不良影響。其次,公共服務不完善,游客無法獲取有價值的旅游信息也是制約主觀感受的因素。建議旅游管理者按照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切實維護好旅游市場,不斷加強公共服務體系。
(三)從管理與環境保護角度分析
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就意味著不僅要對核心資源上實行絕對的“保護第一”的原則,也要對游客行為、旅游經營者加以約束規范。額濟納旗旅游發展中存在的集中,過量的游客群對胡楊林的生態環境、旅游景區的資源都產生了不可估量的破壞作用, 也給旅游接待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建議管理者做好前期的旅游環境容量并以此為底線,在旅游當中合理疏導游客流,事后要做到監管到位。
參考文獻
[1]王偉.額濟納旗旅游業SWOT 分析[J].科技信息.2009(10)
[2]王亞欣.生態脆弱民族地區旅游開發思考—以內蒙古額濟納旗旅游開發為例[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8(01)
[3]遠見旅游發展(陜西)集團 .額濟納旗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創意策劃方案.[J]2010(08)
作者簡介:海爾汗(1989-),男,蒙古族,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碩士,內蒙古師范大學,中國少數民族歷史文化與民族地區旅游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