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歷歷/文
1945年8月15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而告結束,也同時宣告了日本在此之前長達七十多年的對外侵略擴張的徹底失敗。這段歷史已成鐵案不容翻案,但由于冷戰的原因,日本軍國主義未能得到徹底清算,余黨流毒持續發酵。“8·15”日本首相談話,是觀察日本政府關于歷史問題認識變化的重要窗口,因此受到國際輿論的廣泛關注。
1952年日本復國之后,對待侵略擴張的歷史一直存在錯誤認識。日本政府始終不愿正式承認自己的這段侵略罪行。1972年9月,日本時任首相田中角榮赴北京談判中日邦交正常化。在對待日本侵華史的問題上,田中竟表示“給中國人民添了麻煩”。在周總理嚴厲批評和毛主席親自關切后,田中才改稱為“痛感責任、深刻反省”。此后日本政府一直以此為標準口徑。
十年后,日本右翼開始抬頭,當時的日本政府便挑起了第一次教科書事件。1985年8月15日,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40周年紀念日的當天,日本時任首相中曾根康弘率全體閣員公開參拜靖國神社,標志著日本右翼勢力妄圖為侵略歷史翻案。

2015年5月14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東京首相官邸舉行的記者會上講話。
1993年社會黨取得政權,日本部分政要對待歷史問題的態度出現積極轉變。內閣官房長官河野發表關于慰安婦的談話,表示要通過歷史教育,讓人們永遠記住“慰安婦”這些事。1995年5月,社會黨出身的首相村山富市在訪華期間參觀了盧溝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這是日本首相第一次參觀這個紀念館。在當年的“8·15”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紀念日的談話中,村山首相承認日本二戰時的殖民統治和侵略給亞洲人民造成極大損害,對此,他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這是日本首相首次公開對日本侵略歷史道歉,也開啟了日本首相“8·15”談話的序幕。
然而,也是這一年,日本右翼勢力活動進一步加劇,不僅破壞社會黨關于以國會名義正式向亞洲人民道歉的提案,還反對村山首相倡議的“不戰決議”。此后美化日本侵略歷史的右翼勢力逐漸坐大,導致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當政時連續六次參拜靖國神社。雖然其在200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的“8·15”談話中,原封不動地沿用了“村山談話”的表述,但由于小泉連續的參拜行為,國際輿論普遍認為該談話只是一種欺騙,并非小泉自身的真實想法。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但日本政府卻在安倍上臺后加速右傾化,并向著擺脫“和平憲法”束縛、解禁集體自衛權、對外能夠主動發動軍事攻擊的道路上狂奔。因此國際輿論尤為關注安倍的“8·15”談話。而安倍本人則長期否定日本侵略歷史、公開參拜靖國神社,多次發表否認慰安婦、南京大屠殺的講話。這樣一位可謂日本“史上最右”的首相在“8·15”會談什么、怎么談自然受到關注。究竟安倍是否會推翻“村山談話”,還是表面繼承、但在“道歉”“反省”等關鍵用詞上偷梁換柱?值得國際社會密切關注。
雖然安倍受制于日本中左翼力量以及中國、韓國等為代表的被侵略國家和反法西斯國家的國內外輿論壓力,但通過其兩年多的施政實踐證明,安倍將注定在修憲、解禁集體自衛權的道路上走下去。他在“8·15”發表的談話只是表面文章,只會比“村山談話”倒退而不會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