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觀點
黃清林(嘉興市鼎業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總經理)
國家鼓勵企業使用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及減少廢棄物排放量。再生骨料是實現建筑垃圾資源化的主要途徑。在2015年6月26日由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特急發文財稅【2015】78 號文件《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目錄》的通知中強調產品以建(構)筑物為原料的符合《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或《混凝土用再生細骨料》的技術要求,可以繼續享受優惠政策,通知規定在 2015年7月1日開始執行。對于建筑垃圾的集中處置使用,但是在地方推廣中還是困難比較大,具體表現在:
土地選址難,因為建筑垃圾的集中處理項目不但占地面積大,畝產產值低,政府積極性不高;項目落地立項難,不管落戶到哪個區域,由于納稅低,另外就是擔心建筑垃圾的集中處置會影響到周邊居民生活,都不歡迎立項在自己分管的行政區域內。對于建筑垃圾的集中處理沒有強制手段,企業要通過社會拆遷公司、建筑垃圾運輸公司購買回來再次加工,成本明顯增加。在浙江嘉興的社會收購價格(含運輸)每噸為 25~28 元不等,通過加工制造成本、損耗,稅收,加工出來的產品成本要 45~50 元,而天然礦山石子每噸的市場價格在 55~60 元,市場銷售困難,造成企業經營艱難。
目前生產加工出來的建筑物廢棄垃圾為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與混凝土用再生細骨料兩種產品,大多用在道路水穩上,由于道路穩定層用量有限,剩余的產品出路讓人擔憂。對于使用到預拌混凝土中 C30 以下的非結構承重部位再生粗骨料,業主不同意,認為錯把建筑垃圾當做產品來用,影響建筑物銷售使用。為此,在使用過程中還是壓力大。
針對行業的目前現狀,要把加工的產品有地方用,真正解決企業的實際困難,做到變廢為寶,只有轉型升級。我們通過長期的試驗與論證,可以把加工的粗骨料做成預制產品或深加工,碾壓成中砂,制作干粉或濕拌砂漿,甚至可以制作超細摻合料,用于預拌混凝土中替代粉煤灰與部分礦粉。這樣企業的產品附加值高了,并有固定的銷售渠道,可解決企業生存的困惑。
潘亞宏(中山大學新能源材料與綠色建筑研究中心,教授)
歐美、日本等國家對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已久,對再生骨料的利用已成規模。再生骨料的相關標準也比較完善。德國的再生骨料技術標準將再生粗骨料分為 4 個等級,并對再生骨料的最小密度、礦物成分、瀝青含量、最大吸水率等做了詳細規定。英國將再生粗骨料分為 3 個等級,并指出再生粗骨料中摻加天然骨料會改善再生骨料的性能。1989 年10 月,丹麥混凝土協會制定了再生骨料技術標準,將再生粗骨料分為2 個等級,并對再生骨料的飽和面干表觀密度、輕骨料含量、雜質含量以及粒度分布等做了詳細規定。日本十分重視廢舊混凝土的再生資源化和有效利用,對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始于 20 世紀 70 年代,并于 2005 年制定了《混凝土用再生骨料H》(高品質)的國家標準(JIS A5021)、于 2006 年制定了《使用再生骨料 L 的混凝土》(低品質)的國家標準(JIS A5023)、于2007 年制定了《使用再生骨料 M 的混凝土》(中品質)的國家標準(JISA5022),為再生骨料的推廣應用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持和技術保障。
在國內目前的生產工藝中,未能對附著在廢棄混凝土上的水泥砂漿進行有效分離,也不能有效去除廢棄混凝土中含有的雜質。所生產的再生骨料品質較差,不適宜用于結構混凝土。因此僅實現了廢棄混凝土的低效回收。
再生骨料在我國應用存在的問題:
(1)國再生骨料研究起步較國外晚,缺乏系統的應用基礎研究,尤其是對再生骨料的生產設備集成化以及再生骨料產品應用過程追蹤研究甚少。
(2)實際應用中,國內通常缺乏基體混凝土的資料,控制再生骨料的質量就有了一定的難度。因而在使用時,必須對再生骨料的性能進行測試。
(3)由于再生骨料的生產要耗費較多的人力物力,因此使用再生骨料經濟性方面并無優勢,這也阻礙了再生骨料的應用。
(4)國內關于再生混凝土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
孫繼成(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混凝土技術發展中心,主任)
再生骨料與天然骨料相比在某些性能上還是有差異,如密度大、吸水率大、強度低等,這導致了再生骨料的品質普遍較低。但應用在某些建筑領域已足夠。國外已有成功將再生骨料混凝土應用于結構建筑中的成功案例:德國于 1994 年建立了第一個利用再生骨料混凝土建造的大型建筑物——德國聯邦環保局總部大樓;1996 年德國利用再生骨料混凝土建成了 Diepmannsbach 大橋,其中再生骨料混凝土用量幾乎占混凝土總用量的 50%;1999 年德國用再生骨料做結構的建筑工程——“螺旋森林”在達姆施塔特建成,該大樓的室內結構及基礎底板全部使用再生骨料混凝土。
由此可見,再生骨料完全能夠代替天然骨料制備混凝土應用于結構建筑中。
再生骨料在建筑領域的應用受限主要可以歸為兩方面的原因——社會障礙和技術障礙。
社會方面,目前僅使用天然砂石,從而導致對環境的影響這方面,人們對此還沒有完全意識到。并且再生骨料的應用方面缺少政府的支持。因此,應廣泛宣傳再生骨料可回收利用于結構建筑中的相關知識,或建立適當的政策能夠促進再生骨料的應用。
技術障礙,包括對再生骨料某些性能方面的知識不夠,以及缺少相關的標準規范。盡管目前已對再生骨料應用于結構建筑進行了相關性能的研究,但對于再生骨料耐久方面的相關性能和用再生骨料混凝土作為結構建筑的長期性能方面的研究還不夠。這些都導致鮮有國家頒布關于再生骨料和再生骨料混凝土用于結構建筑的相關標準,因此也限制了再生骨料混凝土在結構建筑中的應用。在這些方面還需要深入地研究。
可喜的是隨著天然砂石資源的日益緊缺和對環境保護的深入人心,近幾年來我國對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已十分重視,國務院辦公廳[2013]1 號文件發布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制定的《綠色建筑行動方案》,標志我國綠色建筑發展,中央政府從更高層面正在逐漸加大力度。綠色建筑發展中心內容之一是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因而“推進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列為《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十大重點任務之一,要求“推行建筑廢棄物集中處理和分級利用”,表明我國實行建筑垃圾集中處置制度,要求“加快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裝備研發推廣”,“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負總責”,“地級以上城市要因地制宜設立專門的建筑廢棄物集中處理基地”。這也是國務院首次對地方政府明確提出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要求。同時國家各部委也頒布的其他相關政策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推廣應用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另外近期對于行業起到里程碑意義的是中國砂石協會即將成立再生骨料分會,意味著再生骨料行業有了自己的大家庭,這樣對推廣再生骨料應用會起到更好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