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悉,國企改革方案已基本完成,有望于2015年年初出臺。與此同時,地方國企整合步伐呈現出明顯加快的跡象。分析人士指出,國資國企改革方案己醞釀多時,雖然頂層設計方案因關鍵問題延遲了出臺時間,但央企分類試點改革、地方國企改革方案已紛紛出臺意見。在這樣的背景下,國企改革主題有望成為市場的主要熱點。
醞釀已經超過一年的國企改革方案出臺時間漸行漸近據記者近日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經過國企改革調研組與國資委、財政部、發改委、人社部等進行多次討論研究,目前國有企業改革頂層設計方案已達成共識,最快在明年初出臺。
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 2014 年 12月 16 日在一個活動上表示,根據原來的計劃和要求,深化國企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方案應該在今年年底出爐,但現在來看可能很難按預期完成,估計要到明年一季度。
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日前在國資委研究中心舉辦的“國企改革:探索與前瞻”論壇上就曾透露,目前各方在頂層設計中的多個關鍵問題上已達成共識,“醞釀了一年多的國企改革頂層設計現在終于可以用即將”瓜熟蒂落“來形容了。”
據宋志平介紹,國企將分為公益和商業兩大類;在監管體系上,共識是出資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管資本上,人和事的管理工作盡量下放。在混改比例上,國企改革將進一步加大向民資開放力度,在競爭性領域,國資投資運營機構可以根據自身需要,不要求絕對控股。
對于將國企劃分為兩大類,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陳清泰表示,分類是根據我國國有經濟的功能進行的,因此國有資本應當分作兩類分別管理。而基于我國的特點,公益類分為具有政策性功能和具有收益性功能。政策性功能是作為政府實現特殊公共目標的資源,收益性功能則是需要獲取財務回報,用于民生和公共服務。
陳清泰還表示,國企改革根本意義在于,將從根本上理順長期困擾我們政府、市場和企業之間的關系。這意味著國有資本的預期效能將主要通過市場而不是行政力量實現,從而保障我國在保持較大份額國有資本的情況下,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國家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還未出臺,但地方版的國企改革已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如北京方案明確首都國企改革方向為,80% 以上的國有資本集中到提供公共服務、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前瞻性戰略性產業、保護生態環境、保障民生等領域。
廣東方面提出,到 2020 年推動形成 15 家左右營業收入或資產超千億的大型骨干企業集團。上海方面,上海國資改革要經過 3~5 年的時間,除國家政策明確必須保持國有獨資的之外,其余企業實現股權多元化。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地方國資改革步伐明顯加快。12 月17 日晚間, 杭鋼股份公告稱,接控股股東杭州鋼鐵集團公司通知,正在籌劃與公司相關的重大事項,因該事項存在不確定性,經公司申請,本公司股票自 18 日起停牌。資料顯示,杭州鋼鐵集團控股股東為浙江省國資委。同日,安徽國資委控制的海螺集團旗下的兩家上市公司海螺水泥、海螺型材雙雙發布停牌公告稱,接到控股股東海螺集團通知,其正在籌劃與公司有關的重大事項。鑒于該事項存在不確定性,經申請,兩家公司股票自 2014 年 12 月 18 日起停牌。無獨有偶,云南國資委旗下的云維股份也宣布因籌劃公司重大事項 12 月18 日起停牌。因此,國企改革是大勢所趨,央企改革是 2015年的重點,混合所有制仍然會是 2015 年最主要的方向
伴隨著國企改革,一大波上市公司將在改革中直接受益,并成為其在二級市場股價上漲的催化劑。中金公司認為,近期多地國企改革出現了更為積極的變化和動作,國企改革對于相應公司的基本面將產生較大影響,預計市場對此的關注將進一步提升。
分析人士指出,對于國企改革的投資機會,很多機構都有不同的角度和線路圖。但據當前政策的邏輯和國企改革進程的情況,部分行業部分地區先試先行的動態,由此伸展出投資脈絡。趙金偉認為,國企改革投資機會主要聚集于以下幾方面:一、整體上市機會。資本市場是最公允的資產價值市場化定價的場所,通過整體上市方式有利于國企資產獲得最優市場化定價,為社會提供公平參與機會。二、員工持股激勵機會。員工持股激勵讓員工與公司成為利益共同體,經營業績好壞同時影響員工利益,形成了員工對公司管理層的監督與促進,投資者如果能夠以員工持股激勵相似價格獲得二級市場股份,無疑在股價博弈中占有較大優勢。三、經濟發達地域國企上市公司。經濟發達地區資產質量好,上市公司大股東資源豐富,市場化運作具有較高水準,隨著國企改革指導原則確認,大股東推動改革將具備充沛動力。四、低價國資股。低價國資股由于股價低利于大股東低成本獲得更高控股權,從而在后續資本運作中實現更好的資產保值增值,從利益博弈角度來看,股價必然會受到資金抬升。
另外,據權威人士透露,第一批六家央企改革試點方案經國資委多次審議,已基本定稿并將于最近發文實施。在分析人士看來,隨著首批央企改革試點的積極推進,第一批央企改革試點的央企集團及下屬的上市公司面臨較大的投資機會。他們分別是中糧集團、國投公司、中國建材集團、國藥集團、新興際華集團和中節能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