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資源化 接地氣兒的低碳經濟
11月 8日,北方多地出現霧霾天氣,沈陽更是出現“奇葩”霧霾景觀:“天空飄來五個字——東方餃子王”。原來這是一位網友在公路上拍攝到的一個餃子館,由于霧霾遮擋,該餃子館的輪廓已經消失,只剩下空中孤零零的黃色餃子店招牌。
11月 15日,環保部對北京、河北、山東、河南四省市重點城市的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情況和大氣污染源排放情況進行了督查,發現北京多地工程仍在進行土石方作業,現場抑塵措施不到位;朝陽、昌平、順義、房山、大興部分施工渣土車輛未苫蓋,道路遺撒嚴重,揚塵問題突出……
一方面,多地出現霧霾天氣,困擾人們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建筑行業不斷“放水”,屢禁不止地出現違規排放行為,其排放的粉塵加劇了霧霾的產生。
然而建筑垃圾處置不當對天氣產生影響僅僅是其影響的冰山一角,建筑垃圾行業對于社會的影響遠不止于此,還與低碳經濟、氣候變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近幾年來,建筑垃圾處理與低碳發展的研究已經在學術界得到廣泛關注。11月 30日,北京元泰達建筑廢棄物資源化一體化工廠將代表中國低碳環保產業,亮相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向世界展示我國低碳理念,解讀建筑垃圾資源化與低碳、氣候的關聯。
從參展說開去,建筑垃圾與低碳的那些事兒,讓我們先睹為快。
伴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燃燒后產生的碳氧化合物或硫氧化合物帶來酸雨危害,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帶來的全球氣候變暖問題等,都使得全世界開始關注環境問題,通力協作以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低碳”革命應運而生。
根據國際能源署一份關于不同行業二氧化碳排放的統計數據顯示:碳排放排名前三的行業依此是公共電力和發熱、制造業,建筑業以及交通運輸業。
其中,建筑業的二氧化碳氣體排放量約占人類室內氣體排放總量的 30%~50%,是低碳節能的關鍵領域之一。
那么,建筑行業的“碳”從何處來?
首先,對于我國來說,我國的碳排放主要集中于生產環節,約有 70% 的碳是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排放的。而大量的碳排放主要源于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產業過度發展,產業布局不合理,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持續強化。
以建材行業的大戶——水泥產業為例。水泥制品的生產過程即采取礦石原料,磨碎,水泥窯高溫燒制的過程。縱觀這一生產過程,離不開礦物原料——石灰石等,離不開高溫窯爐,離不開以煤、石油、天然氣為主的燃料。而無論是石灰石高溫分解還是燃料高溫燃燒,都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在陶瓷、玻璃、墻磚這樣的建材產業同理。
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 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水泥產量為 22.72 億噸,約耗用 28.17 億噸以上的礦物原料,僅僅一個水泥行業在不到一年內就能產生 10 多億噸的二氧化碳。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建筑業未實現低碳化管理也導致了碳排放加劇。
建筑活動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主要的能源和資源消耗者之一,同時也是大量廢棄物產生的源頭。建筑廢棄物不能成為再生建材資源,從客觀上促進了不可再生資源的開采。因此加強對于廢棄物產生和處理的管理,是實行低碳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
北京新奧混凝土集團總裁賀偉力曾對記者說:“建筑物總會有到生命臨期的那一天,一旦到達來就會產生建筑垃圾。如果將這些沒有用的建筑垃圾充分資源化利用,變成再生的建筑材料,就能減少礦山等不可再生資源的開采,直接作用于節能減碳。建筑垃圾來源于建筑還原于建筑,來源于生活還原于生活,是最接地氣兒的低碳經濟。”
加強建筑垃圾的全過程管理,通過一系列的相關措施,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量;當建筑垃圾產生后,對建筑垃圾的處理進行全過程管理,提高建筑垃圾的資源化與無害化處理數量以及資源化率。將最終減少了建筑垃圾在包括建設設計、建筑施工、建筑運行、建筑拆除等各個環節建筑垃圾的產生,同時也加強了建筑垃圾的利用,從而減少了對環境破壞的對資源的索取,真正實現了建筑行業的低碳化。另一方面,建筑垃圾被資源化以后,能減少甚至完全杜絕其占用土地,污染地下水、土壤以及空氣。
因此加強廢棄物資源化處理,是實行低碳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為了踐行低碳經濟,就必須對建筑垃圾進行綜合處理,建筑垃圾資源化即是低碳經濟。
低碳當道,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如何更加低碳的生活?
體現在家居方面,減少電器的使用、采用自然通風、采光的設計,簡單就好;在交通方面,多步行或騎自行車,乘坐輕軌或地鐵;在辦公方面,多用電子郵件等即時通訊工具,少用打印機等。由于與人們息息相關,低碳環保理念開始滲透到日常之中,并開始卓有成效。
體現在生產方面,減少高耗能產業的發展,實現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等。
但目前為止,一些對于建筑垃圾的簡單粗放的處理方式與低碳經濟理念實際上背道而馳:我國處理建筑垃圾的方式還處在部分簡單利用,其他進行填埋的初級階段,這種管理方式不僅危害了自然環境,還造成了極大地資源浪費,使得建筑垃圾資源化推行比較緩慢。
而對于人類今后發展來說,建筑垃圾就是永不枯竭的資源富礦。建筑垃圾資源化數量和程度的最大化以及降低處理建筑垃圾的能耗和排放是當前研究的主要課題。實現低碳經濟、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鏈健康良好發展必須通過各方有效協作與溝通。
首先對于政府來說,要制定更為具體標準,例如大氣污染物減排指標;加強監督,強化減排考核機制,建立全國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場等。
我國的二氧化硫、煙塵 70% 以上是工業部門排放的,但到目前為止并沒有制定粉塵等其他大氣污染物減排指標,企業偷排和不嚴格執行排放標準現象大量存在,污染物排放總量仍然居高不下。這些現象亟需政府相關部門制定相關標準,加強監督,強化減排考核機制,通過制度來約束相關企業的行為。制度之外,通過市場化體制,建立全國碳交易市場,引導企業進行碳交易,將促使企業、產品更加環保節能。
對于建筑垃圾行業的企業來說,提升企業環保意識,樹立低碳生產觀;加大技術研發,提升建筑垃圾資源化程度;身先士卒地在自身建設過程中采用建筑垃圾再生制品;在企業日常管理過程、品牌推廣等過程施行低碳管理等。
對于行業媒體來說,加大對低碳經濟、建筑垃圾資源化的宣傳,形成促使企業積極承擔環境責任的社會輿論氛圍;增強全社會節能減排意識,引導公眾自覺做好廢棄物處理和循環使用乃至監督,進而促進建筑垃圾資源化行業的發展。
對于民眾來說,自覺樹立低碳生活觀,增強自身節能減排意識,加強監督意識,促進建筑垃圾都能得到資源化利用等。
相信在社會各界的通力合作下,我國的建筑垃圾行業自身終能實現低碳化發展;而在此之外,建筑垃圾行業還能成為我國實現低碳經濟的有效武器,成為我國低碳經濟發展永不枯竭的資源富礦。
11月 30日,法國巴黎將舉行第 21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而早在 5月份,法國外長法比尤斯稱,今年氣候大會的主要目標即與與會的 196 個國家與地區簽署一份控溫普遍協議,減少碳排放,將全球溫度上升控制在 2℃ 以內。
在這場全球減排總動員中,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的企業,都準備好自己的技術,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低碳科技成果。北京元泰達建筑廢棄物資源化一體化工廠將代表中國建筑垃圾資源化行業,向世界展示我國建筑廢棄物100% 資源化技術。期待我國建筑垃圾行業在巴黎氣候大會上滿載而歸,帶回更多低碳理念與經驗。
來源:中國建材信息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