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占勝
(焦作建工集團有限公司,河南 焦作 454002)
論國有建筑企業如何應對經濟新常態
陳占勝
(焦作建工集團有限公司,河南 焦作 454002)
自從我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首次提出“新常態”這個概念,引發了許多相關專家及學者對此進行廣泛的討論。筆者總結一些分析后,認為新常態是一種與眾不同且比較穩定的狀態。而作為我國市場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企業的“新常態”是我國經濟和諧發展的前提,這種情況同樣適用于我國國有建筑企業。筆者認為,在今后的形勢下,國有建筑企業怎樣改變前進方式及改造升級,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同時這也會成為以后國有建筑企業科學和合理發展的一個關鍵課題。
國有建筑企業;新常態;戰略應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一直保持著很高的增長速度,同時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最近幾年,一些相關專家及學者通過許多現象,推斷出我國經濟已經進入增長放緩且通貨膨脹率相對增加的階段。面對這種不利情況,我國國有建筑企業怎樣應對形勢,轉型升級、科學興企、勇于創新、提高質量,做好企業發展戰略層面上的準備,推動企業預期目標的順利實現就顯得非常重要。
根據我國統計局的相關數據,在“十一五”期間,我國的經濟平均增長率為11.2%,而建筑業為26%,由此可以看出,建筑業的發展情況明顯好于我國經濟的平均水平。而進入“十二五”以后,我國建筑業的發展遇到一些困難,直接的表現是不斷降低的增長率以及連續減小的增長幅度。實際上,建筑業持續的發展,需要充足的資金作為堅強的后盾。但在我國的新常態下,投資對經濟的貢獻率已經較過去降低了4%,目前僅僅維持在48%左右。一般來說,建筑業是經濟刺激方針的直接受益者,在前幾年一直增長迅速,但目前我國已經接近這種方針的瓶頸階段,許多投資者開始回收自己的資金,這讓建筑業受到了相當大的沖擊。所以,就建筑企業而言,現在已經到了徹底放棄過去那種“速度情結”的時候了,我們必須從自己的不切實際的幻想中走出來,在固定資產投資大幅減少的環境下,特別是我國新一屆政府要求各級地方政府在進行建設時,要充分考慮自己的承受范圍,以及房價在不斷徘徊等各種因素,國有建筑企業應該放低自己的身段,仔細考慮應對當前市場的有效措施,以一種積極主動的進取心態,將轉變方式及調整結構放在尤為關鍵的地方,大膽地進行改革創新,找尋可以參與的其它相關的業務領域,同時積極探求多元化的發展模式,為維持企業穩定發展打下夯實的基礎。
隨著我國逐步邁入新常態,相應地建筑企業也走到了對發展方式進行轉型的階段,在這段時期,如果想要讓企業順利完成升級,實現脫胎換骨的目標,就必須做好規劃,讓企業按照既定的方案,逐漸放棄粗放型,改為集約型,并拋棄低端,堅持高端。由此可以得出,我國國有建筑企業,怎樣改變發展方式,完成轉型升級,存進國企改革,需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應該盡量加快企業的相關改革,努力推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發展,增強企業資本的活力和帶動力。其中,利用混合所有制經濟,既能夠提高國有建筑企業的臨場決議的能力,并促進其創新和競爭能力的發展,而且有助于資本發揮功能,增強其競爭力,發揮企業的主導作用,事實上,我們之所以發展上訴經濟,最終目的是增強而不是降低國有經濟的影響力、控制力及競爭力。其次,力爭完善國有企業制度,降低企業行政化的影響,重點加強企業運行機制,促進企業創新改革,提升企業發展的合理化及管理的科學性。最后,現在是我國國有建筑企業提高質量并減速發展的新時期,在現有方針的指導下,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是促進建筑業進行轉型升級的關鍵環節。因此,項目管理怎樣譜寫新篇章,為我國建筑業更科學合理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對有關人員來說已經迫在眉睫。
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我們需要逐漸地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從過去依賴于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中解脫出來,轉而堅持創新驅動。事實上,以前那種傳統的發展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我們只有將發展動力轉變為科技創新,才能繼續立足于今后的世界。以勞動力逐漸減少為例,我國建筑業目前正在面臨成本連續增加的困難,其中,人工成本已經可以決定到企業的最終盈利。我們可以預見到,在新時期農民工紛紛放棄建筑業及農民工逐漸老化的現實情況下,人工成本還會繼續增加。因此,新型建筑工業化既是建筑公司為了繼續生存的最佳選擇,同時也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具體體現,它是我國建筑業新的未來目標。根據相關統計局的數據,與傳統建筑相比,工業化建筑可以將工期縮減1/3,而且混凝土及鋼材損耗量、施工用水等均有一定程度地減少,從而避免了一些資源的浪費。由此可知,我國建筑業很快將會進行技術革命,在未來的一段時期內,科技才是建筑業的關鍵所在。所以,我國國有建筑業需要切實提升科學技術研發的水平,積極向建筑科技產業化進行靠攏,并力爭在關鍵環節取得相應地突破,最終實現由追求速度逐步轉為重視發展的戰略目標。
為了更好的順應時代的發展,我國政府開始逐漸用部分刺激代替先前廣泛投資的方針,對市場機制的效果加強監督,同時將發展的質量放在了關鍵的位置,而國有建筑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需要根據政策做出相應的改革。具體來說,首先應該逐步放棄傳統的粗放型發展模式,轉而開始堅持低成本、高效率及可持續發展的經營策略。其次,對企業內部進行深化改革,提高企業市場的靈活性,從而建立可以在新時代繼續向前發展的經營機制。因此,我國國有建筑企業需要盡快從過去的巨大成功中走出來,轉而進入深化改革及轉型升級的探索階段,并盡一切努力來解決長期面對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效益低下,資產運行質量不理想等種種問題。實際上,為讓企業完成由量到質的統一目標,我們需要堅持以下幾點:首先要以經濟效益為核心,并不斷利用改善產品質量,增大優勢及前沿品牌的比重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其次,促進企業市場化改革,提升員工的管理水平,發揮國企的市場靈活性,從而利用市場化手段來促進企業的科學發展。
眾所周知,企業在發展中,需要不斷吸引大量相關人才的加入,這是企業是否能夠長久存在的關鍵。因此,如何完善人才競爭制度,做好人才管理工作,是企業亟需解決的問題。一般來說,合理的競爭激勵制度是做好人才管理的前提條件,而要想將其更好地應用在企業的發展中,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正確對待人才的實績。在現代企業中,不論怎樣進行人員管理,都需要堅持實行注重實績的政策,且引進科學的競爭方式;實績能夠體現一個人的真正實力,同時也是企業評價員工的主要標準,只有堅持依據實績選拔人員,才可以讓具備真才實學的人進入適合的崗位,從而引發員工努力提高自我的積極性。其次,要加強考核評價。事實上,如果要想達到人才合理升降的目的,除了一些輔助措施外,最根本的解決方案是堅持科學的考核評價制度。具體而言,將履行職責的實績作為考核評價的主要選擇,并依照人才管理制度,完善考核評價體系。
綜上所述,隨著新常態的提出,意味著我國經濟已經開始進入更高層次的發展時期,且這種變化對我國國有建筑企業產生了正面、積極的影響。在現階段,隨著我國經濟逐漸轉向創新驅動,國有建筑企業需要做好深思遠慮的準備以及順應形勢的安排,同時采取針對性措施和行動,并在策略與目標上高度重視和預防各類風險,早作規劃,防患未然。如此,在不久的將來,我國國有建筑企業的經濟發展一定會頻現新亮點、新風景及新畫卷,同時也會不斷創造屬于自己的奇跡。
[1]田國良.建筑企業必須做好新常態的戰略應對[J]. 建筑時報. 2014(10)
[2]唐任伍.中國企業如何適應“新常態”[N]. 企業觀察報. 2014-09-15(003)
G322
B
1007-6344(2015)09-0036-01
陳占勝(1974— )男,漢族,河南滑縣人,中級會計師,現為焦作建工集團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研究方向:企業集團化資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