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紅梅
(山西省古交市西山給排水分公司,030200)
探究水質化驗分析方法
黨紅梅
(山西省古交市西山給排水分公司,030200)
水資源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資源,水質的好壞對于人們的身體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近年來,我國開始注重對于水質質量的管理,開發出了多種水質質量的檢測技術,目的是使人們能夠飲用到健康、干凈的水資源,以免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危害。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關于水資源的檢測技術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本篇文章將會針對水資源的水質化驗方法進行深入的探究。
水資源;水質;化驗方法;科學技術
隨著我國工業的建設發展,越來越多的水資源遭到污染。這種現象導致了水資源的水質質量下降,甚至會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為了改變當前的現狀,我國應該加強對水資源的管理力度,對工業生產行業進行一定程度上的限制,減輕工業生產對水資源的污染,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水資源的干凈。除此之外,我國應該加強對水質檢測的技術研究,對水資源進行先進的水質判斷,避免人們飲用不合格的水資源。因此,本篇文章會圍繞我國有關的水質化驗的方法進行深入的探究。
(一)我國水質化驗方法的初級階段
水資源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資源。當水資源受到污染時,如果不及時的進行解決,便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傷害。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我國已經對水質化驗技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水質化驗方法發展的初級階段,是利用絮凝池這種凈水設備來對水質進行檢驗。這種凈水裝置是利用臭氧來對水質進行凈化的。
(二)我國水質化驗方法的成熟階段
這一階段的水質化驗方法是利用活性炭與紫外線相結合,對水質進行凈化。除此之外,與初級階段不同,在水質化驗方法的成熟時期,水質化驗方法已經將臭氧靈活的運用于水質的凈化之中。由此可知,臭氧在水質的凈化方面起到了絕對的作用,這種方法的使用,使我國的水資源得到了良好的凈化,并且可以使水資源進行二次利用。
(三)我國水質化驗方法的發展階段
在我國水質化驗方法的發展階段,更加注重利用臭氧與活性炭相結合,吸附水質中的污染物,以此來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這段時期,我國不僅注重水質檢測技術水平的提高,還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多個國家級別的水質檢測站,重點對我國的水資源進行檢測,目的是為了保證我國人們的飲水健康,防止水資源遭到污染破壞。
通過對上述內容的了解可以得知,我國在水質化驗方面的技術隨著經濟的發展,正在不斷的提高。我國之所以對水資源的水質狀況如此重視,主要原因在于水資源是我國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資源。除了對水資源的日常生活使用,水資源還廣泛利用于我國的其它行業,甚至是對水資源造成嚴重污染的化工行業也離不開水資源的利用。而污水或是變質的水卻無法繼續利用,只有將水質進行深層次的凈化,才能為人們所用。因此,我國不能只是單純的提高檢測水質的化驗水平,還要加強對水資源環境的監測管理。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源上保證人們的飲水健康。加強水資源質量管理的具體措施如下。
(一)對化工產業的污水排放加強管理
通常情況下,化工產業使用過的廢水都會經過排水口排放到附近的河流中,這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對水資源的飲用。為了改變這種現象,國家應該派相關人員進行定期的巡視檢查。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先進的凈水設備,在化工產業進行污水的排放之前,對污水進行一次性清潔,目的是減輕污水對水資源的污染情況。
(二)加強人們的思想管理
從思想上對人們進行教育輔導,令人們意識到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從而使人們減少污染水源的人為行為,保持水資源的健康。
(一)電化學探頭法在水質化驗檢測中的應用
主要是利用氧敏感薄膜對水資源中的污染物質進行過濾,污染物質會在過濾式吸附到氧敏感薄膜上。這種水質的化驗方式不適合檢測含有氯元素、二氧化硫、碘元素等的水資源,這些化學元素會對氧敏感薄膜的檢測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干擾,影響其檢測的準確度。
(二)高錳酸鉀修正法在水質化驗檢測中的應用
利用高錳酸鉀與被污染的水資源進行混合,最終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這種化驗方法通常用于含有大量泥沙的水質檢測。若水質中含有多硫酸鹽、煙硫酸鹽、氟化鉀等化學元素,則會對高錳酸鉀修正法的檢測造成干擾,使該方法無法對污染的水質進行準確的檢測。
(三)離子色譜法在水質化驗檢測中的應用
這種化驗方法主要是進行離子交換,并對陰性離子進行定量分析,最終使污染物質與干凈的水資源進行徹底的分離。然而,高濃度的有機酸液體會對該化驗方法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綜上所述,想要保護水資源不受化工業污水排放的污染,就要加強對水資源的管理力度。除此之外,我國應該加強在水質化驗檢測方面的研究力度,并實現該項技術新的突破與創新,目的在于為我國人民的水資源飲用提供更好的服務。
[1]臧天順.水質化驗分析中的質量控制措施[J].企業技術開發,2015(03).
[2]陳春梅.水質化驗技術探討[J].四川水泥,2015(01).
[3]崔曉琳.水質化驗分析方法探討[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2(05).
[4]秦曉萍.論水質化驗技術[J].科技信息,2013(13).
[5]趙鳳華.水質化驗技術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4(01).
G322
B
1007-6344(2015)09-0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