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省委巴音朝魯書記關于新農村示范點建設電子商務,開展網上商品直購直銷的重要指示,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省新農村辦組織力量先后深入通榆縣、靖宇縣、撫松縣、伊通縣、長春市綠園區、梅河口市等地進行調研,同吉林省農業綜合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就電子商務進農村進行了深入分析論證,考察了浙江省桐廬縣淘寶網店,多渠道咨詢當前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的支持政策。形成調查情況如下:
一、 電子商務進農村已成大勢所趨,發展勢頭迅猛
隨著網購網銷在城市的迅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也悄然興起,尤其是去年以來,各級政府采取一系列舉措推動農村電子商務,有關大型企業運營商大舉進軍農村網上銷售商品,農村電子商務受到重視。
(一)農村電子商務受到國家的重視。早在2013年3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訪問俄羅斯在國際關系學院演講時就指出:未來五年,個體戶將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電子網購和直銷。中發〔2015〕1號文件明確提出:支持電商、物流、商貿、金融等企業參與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2015年1月20日,副總理汪洋參觀考察了4大中國淘寶村之一的浙江臨安白牛村,對電子商務進農村給予關注。2014年7月24日,財政部辦公廳和商務部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的通知》財辦建〔2014〕41號,明確在河北、黑龍江、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四川8個省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明確中央財政資金支持供銷合作社、郵政以及大型龍頭流通、電商企業、建設完善農村電子商務配送及綜合服務網絡,支持開展農村電子商務培訓。目前,這8個省各選擇7個縣市進行綜合試點。
(二)大型電商企業大舉進軍農村。當前,農村消費額只占社會消費總額的11%,阿里巴巴、京東等一些大型電商企業瞄準了農村這一潛在的巨大消費市場。2014年10月,阿里巴巴宣布啟動“千縣萬村”電商計劃,就是在未來3~5年內投資100億元,建設10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2013年阿里巴巴交易總額達到15420億元,如果農村市場開發起來,可以再造一個阿里巴巴。去年,在浙江桐廬縣、廣東陽山縣、吉林通榆縣等地啟動了淘寶網店建設工程。桐廬已發展為快遞之鄉,創辦的快遞企業達到2000多家,派送網點達2.2萬個,從業人員40多萬人,年快遞業務量100億票左右,主要由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等“三通一達”4家快遞企業解決淘寶業務進入農村最后一公里問題。今年1月份,阿里巴巴企業集團緊鑼密鼓,又在浙江德清縣、上杭縣、臨安縣、諸暨市和山東博興縣、貴州銅仁市、甘肅成縣、武都區等一些縣市開啟了淘寶運營服務,淘寶村已分布在廣東、河北、河南、湖北、江蘇、山東、四川、天津、浙江等10多個省市,勢頭很猛,發展很快,當地政府表現出了強烈的配合和支持。
(三)我省農村電子商務領導重視、開端良好。一是我省與阿里巴巴集團開展全面戰略合作。2014年1月6日,時任吉林省委書記王儒林、省長巴音朝魯會見來訪的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一行,雙方就促進吉林省電商產業發展達成合作共識。2014年12月30日,省委書記巴音朝魯、省長蔣超良再次會見馬云,簽署了吉林省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云計算和大數據、跨境電子商務、企業電子商務、農村電子商務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共同打造“數字互聯網吉林”。2014年12月31日,通榆縣農村淘寶服務中心正式啟動,目前已建淘寶村34個,上半年計劃發展到50個,全年發展到100個。2015年由省商務廳主導,吉林省啟動了10個縣“千縣萬村”工程試點縣建設,發展100個淘寶村鎮,發展農村電商,擴大名特優農產品網絡銷售規模。二是積極打造“三農”電商綜合服務平臺。為了解決農民買難賣難問題,省農業綜合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于2011年2月啟動建設了吉林省農業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下設農資下鄉、農產品進城、日用品下鄉3個子平臺,累計銷售化肥、種子、農藥、農機具等4723萬元。2014年12月28日,該公司又建立了淘寶特色中國·吉林館,助推農村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平臺,銷售吉林大米、長白山人參、蛟河黑木耳、雙遼綠豆、朝鮮族泡菜等6.5萬單、9.6萬件、586萬元,8個月時間網銷大米500噸。2013年9月,通榆縣成立了云飛鶴舞農牧業科技有限公司,在天貓、1號店、京東商城等網上銷售雜糧雜豆等特色產品,目前農產品網上銷售達160萬斤、2000萬元,帶動了白城地區農產品銷售。2014年8月,梅河口市在上海1號店總部申請開設特產中國梅河口館,熱賣“梅河”大米、“滿子”松子、榛子、“原森”黑木耳等產品,網銷達600萬元。2015年1月25日,伊通縣委、縣政府舉行隆重儀式,開啟綠色農產品推介暨“三農”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和指尖上的財富電商平臺,旨在打造綠特優農產品基地,打造綠特優農產品品牌,搭建銷往全國各地的綠特優農產品商務平臺。三是龍頭企業主動占領農產品市場電子商務高地。吉林市東福米業有限責任公司利用自家在全國建立的50個實體銷售店,采取在線離線、線上線下(O2O)、進入吉林大米館、開淘寶C店、進入天貓旗艦店、利用菜鳥配送等多種模式,2014年網上銷售大米500噸。目前這個企業已有危機感,不盡快開辟網上銷售有可能失掉傳統市場份額,全面開展網上銷售又可能擠薄了利潤空間,但還必須迎網銷勢頭而上。因此,這個企業2015年開始著手整合舒蘭、永吉、孤店子等品牌大米基地6萬公頃,打造統一品牌和統一電商,通過網絡進軍全國市場,把量做大,在量上找回原有的利潤空間。四是獨特產品闖出一番網銷天地。中國人參的產量占世界70%~80%,吉林人參產量占全國的70%~80%,而吉林的人參主產區在東部山區,撫松萬良人參市場匯聚了國內外商家,目前已有能夠生產人參精、人參含片、人參滴丸等精深加工企業2家,初級加工企業1600家,店鋪門市280家。近年來,這個市場也采取過與阿里巴巴合作銷售人參產品的方式,一家一戶規模小,網上銷售成本高,2014年全部改成線上聯系、線下交易的方式,通過網售把人參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以及臺灣、香港、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年人參加工銷售收入達到150億元。尤其是開發的刺五加茶等產品,銷量大,收益大,深受顧客歡迎,網銷起到了巨大支持作用。今后,這280家商鋪要整合在一起,與阿里巴巴繼續合作,統一打品牌,降低成本,開拓網上市場,前景廣闊。
二、我省新農村示范點建設電子商務開展網上直銷的綜合分析
我省新農村建設起步于2006年,2010年~2012年啟動建設了1000個省級新農村建設示范村,2014年啟動建設了410個省級新農村建設重點村。這些村都是村兩級班子領導過硬、主導產業突出、農民收入較高、農村環境優美、農村各項建設處于排頭的好村,集聚了黨建、精神文明、產業發展、小康建設、美麗鄉村等各種先進。2014年8月9日和8月29日,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長劉奇葆、中組部長趙樂際分別到我省綠園區新農家村、吉林市大荒地村開展調研,對我省新農村建設工作進行了考察。2014年8月中旬,原省委書記王儒林到通化縣葫蘆套村調研新農村建設。2014年末和2015年初,省委書記巴音朝魯分別到公主嶺市紅喜河村、四平市團山子村、通化縣水洞村等地開展新農村建設調研。省、市、縣三級黨委、人大、政府、政協領導都通過建立幫扶點的形式,定期到新農村建設示范村、重點村進行調研。可以說,新農村建設示范點成為了領導關注的重點部位。在開展的電子商務進農村大潮中,新農村建設示范點應該走在前列,率先突破。但是,對由省農委主導推動、由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支持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應該進行綜合分析。
(一)當前電子商務進入農村勢頭很猛,仍處于起步階段。調查情況表明,農村電子商務是近年來興起的新生事物,2014年國家財政部、商務部和大型電商阿里巴巴、京東等才開始重視和推動電子商務進入農村,開發農村潛在的消費市場。總體上看,各地都高度重視電子商務進入農村工作,已經有了良好的開端,但目前只是處于前期謀劃、論證調研、點上探索、面上推動的狀態。阿里巴巴在我省要開辟10個縣農村網銷市場,京東正在進入我省農村市場。通榆淘寶店還沒有形成物流,正在前期培訓、拓展市場狀態。通榆云飛鶴舞在廣州、長春建立兩處配送中心,運行也十分艱難。吉林省農業綜合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網銷農業生產資料參與的企業僅有18家,其中省內企業為12家,只有經銷的化肥有些起色。開展最好的大型企業東福米業年銷售大米5萬噸,網銷大米只占1%。伊通縣打造的網上銷售綠特優農產品平臺,還沒有實現網上銷售產品。開展網銷最好的還是撫松萬良市場獨有的人參產品,也是線上聯系,線下通過郵政派送,還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電子商務運營。整體上看,我省農村電子商務正處于起步階段、探索階段和成長階段,目前還沒有一個縣、一家企業、一個淘寶店實現成熟運營,也很難拿出成功的運行模式。
(二)建立新農村電子商務平臺運營空間有限。調研發現,在沒有大型企業、電商企業介入的前提下,單純依靠建立網購網銷服務站,很難實現農產品網上銷售、日用品下鄉,即使開展農業生產資料下鄉,銷售量也不是十分可觀。原因有四:一是目前全國各地大型超市、農貿市場、米店等都有充足、質優、價格適中的東北大米、雜糧雜豆、食用菌等特產品,實行網購成本高,且產品供應量要充足,還要精致包裝、注冊品牌,以村為單位難以辦到。調研的靖宇縣城的萬家樂超市,這里盡管不產雜糧雜豆,但超市里有芝麻、黑米、高粱米、小米、黏米、紅小豆、綠豆、大米、玉米碴、玉米面等各種產品,在不產“特”地區也有“特”產品,我省農村的特產品也就很難在全國各地“特”起來。二是網上銷售農產品,必須有像東福米業這樣大型企業集團介入,整合大基地,打造大品牌,建立大網商,實現產品大銷售。單一在新農村示范點建立電子商務,不可能實現農產品網上銷售的目標。三是日用品下鄉必須依靠大型電商集團企業。目前,通榆縣農村淘寶運營中心,阿里巴巴配有6人,通榆縣政府成立并配備9個事業編制的通榆縣電子商務發展中心,政府和企業聯手搭建網售平臺,他們在村建的淘寶店完全由阿里巴巴投資,不需其他主體介入,目前在沒有形成物流的前提下,企業集團實現盈利還需時間。特別是農村留守的都是“70”以上的人,網購既沒動力又不會操作,引導和激發這部分人群開展網購日用品,尚需市場培育過程。同時,電商集團還需物流企業配合,才能實現農村網購。在沒有電商集團、物流企業配合,單純依靠新農村電子商務服務,沒法實現日用品下鄉。四是承接生產資料下鄉也有困難。當前,我省通過農業綜合信息平臺開展生產資料下鄉也不十分順利。在提供的第一批已建的822個服務點中,僅有30個左右經營有起色,最多的網購化肥170~180噸,少的20~30噸,90%多的點沒有開展生產資料下鄉。目前僅有長春市雙陽、吉林市蛟河、四平市梨樹、遼源市東豐、通化市輝南、白城市洮南和鎮賚、松原市前郭、延邊州敦化等地網購生產資料有進展。原因:第一,網購農民感覺虛擬、不踏實,沒有他們購買使用過的化肥、農藥、種子經銷點有把握。第二,有的村服務站反映,網上銷售生產資料,產品單一就是化肥,產品經過重新包裝,網絡運行商收取費用后,網上銷售化肥的價格高于市場價,走的是一條高成本、高價格、低效益的路子,市場上銷售1噸化肥經銷商可以盈利200~300元,服務站網購化肥運營商給130元的經營利潤和村內運費,但由于網上銷價高,村服務站降低銷售價格,大大壓縮了利潤空間,有的點每噸化肥銷售收入僅為50元,最少的20元。第三,市場銷售化肥、種子等生產資料,經銷商直接送到農戶家里,還可以賒銷,而網購需要現款和大量貸款。第四,化肥企業、種子企業、農藥企業還愿意固守原有的銷售渠道和運營模式,對實行網上銷售農業生產資料,認識不足,缺乏應有的理念和經驗。
(三)新農村專項資金支持建立電子商務服務站需審慎研究。一是建設主體。國家已經明確電子商務由商務部主導實施,采取政府引導、市場主體和企業運營的方式,推動了電子商務發展。各有關部門應該服從商務部門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總體規劃和布局,積極配合和支持,有所作為。二是投資成本。按照“六個一”標準,每個服務站配1臺電腦、1個多功能操作臺、1臺POS機、1套工作制度和購銷流程展板上墻、1個牌匾、培訓1名站長和1批村民的要求,每個服務站投資大體在1萬元左右,全省建1000個服務站,需投資1000萬元,這類投資與財政協商有難度。三是資產利用。目前,單純依靠新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無法實現網上日用品下鄉和農產品銷售,推進農業生產資料下鄉遇到多方阻力和困難,可能出現服務站代銷生產資料點少、又不能提供其他農業綜合服務,出現國家資產閑置和浪費,幾年之后,名存實亡。四是運行責任。調查中了解到,東福米業開展網上銷售大米交保證金15萬元,萬良人參市場每個產品在天貓淘寶店上每瀏覽1次收取企業費用0.7元,全年最高收到1.7萬元。目前,村服務站網購生產資料很難收到保證金,若遇出現網售假劣偽冒農業生產資料(國家工商總局查明淘寶網上經銷農業生產資料正品率僅為20%)造成損失,新農村建設的平臺盡管不承擔直接責任,但也可成為接待農民上訪的對象。以上幾點,需要深入分析、研究論證。
三、新農村參與農村電子商務建設的有關意見和建議
綜合以上調研情況,新農村參與農村電子商務建設,重在引導,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一)積極引導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充分利用新一輪村干部培訓的有利契機,從2015年開始,利用400萬元專項培訓經費,每年培訓2000名村干部的有利條件,積極引導村干部和新型職業農民開展農村電子商務,培育農村電子商務市場,激發農民潛在消費能力。在培訓內容和培訓對象上,向推動農村電子商務方面傾斜。
(二)大幅度增加農村電商培訓名額。在培訓對象選擇上,在上年培訓400名職業農民的基礎上,2015年培訓有開展農村電商服務意愿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家庭農場主、種養大戶、產銷經紀人等1000名。
(三)充實完善農村電商培訓知識。在培訓內容上,增加電子商務建設與發展形勢分析,農業綜合信息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現代農業方面增加種子、化肥、農藥等3個課程的有關網上銷售、產品控制和質量鑒定,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等方面內容,由原來參觀農博園、農大專家對接調整為參觀農業綜合信息電子商務平臺。
(四)重點培育400個新農村標兵村電子商務建設。在1410個新農村建設示范村、重點村中,選擇400個產業發展基礎好、網購網銷條件成熟的新農村建設標兵村,實行定點引導和培訓,采取當地政府支持、市場運作、自主建設的方式,建設村級新農村電子商務綜合服務站,開展網上購銷服務。
(五)加大對農村電子商務建設的組織領導。農業部門抓農村電子商務根本出路和主要突破口在于推動網上農業生產物資下鄉。圍繞這一主題,省農委應成立主要領導掛帥、分管領導負責、有關處(室)和直屬單位參加吉林省電子商務進農村領導組織,從省里綜合服務平臺、市縣電子商務平臺到龍頭企業、電商企業、倉儲物流企業、村綜合服務站點建設,從農業生產物資進入網銷品種選擇準入,全程質量監管到田間地頭使用服務,從綠特優農產品基地生產到產品加工包裝、品牌認證、市場銷售等各個方面,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分頭推進,合力建設,開創新農村電子商務新局面。(省新農村建設工作辦公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