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農民科技教育中心組織實施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在深刻領會省市實施方案精神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培訓新思路,有效地破解培訓中的難題,確保培訓工作順利展開,并達到預期培訓效果。
1.變分散招生為整鄉推進,破解學員選拔難問題
啟動之初,白城市農民科技教育中心計劃從洮北區的各鄉(鎮)選定幾名學員,然后集中到城里培訓。這不但增加了組織工作量,而且滿足不了各鄉學員共同需求,對學員缺乏吸引力,招生工作也很艱難。在深入各鄉(鎮)招生的過程中,鄉鎮領導都提出了整鄉推進的建議。經過請示主管部門后,白城市農民科技教育中心改變原來設計方案,把承擔的100名測土配方施肥員培訓任務,全部落實到洮北區耕地面積最多的三合鄉。由鄉政府牽頭按照每1000畝耕地培訓1名配方施肥員的標準,在全鄉9個行政村的種植大戶、科技示范戶、專業合作社成員戶中選拔出100人。培訓過程中,鄉政府安排一名副鄉長主抓,鄉農業站全力配合。經過培訓后,為全鄉整體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奠定基礎。
2.變城里辦班為鄉(鎮)培訓,破解學員集中難問題
考慮到農民的生活習慣,為了節省培訓經費,把培訓地點由城里辦班改到鄉(鎮)所在地培訓。在洮北區三合鄉政府所在地選定了培訓場所。每天各村學員由小組長召集統一乘車往返,中午免費供應一頓午餐,白城市農民科技教育中心按照標準給每名學員發放交通燃油補助。通過這樣調整,不但方便農民可以利用一早一晚時間處理一些家務事,有效保證了學習時間,而且免除了學員集中住宿管理環節上的后顧之憂,還節省了集中住宿和早晚餐等費用。把節省的食宿費用補充到培訓資料和參觀考察費用上,更加充分地體現了培訓實效。
3.變技術為主為理念為重,破解學員提升難問題
培養新型職業農民,不但要突出技術培訓,更要引導他們樹立全新的農業經營理念。把7天的培訓課程設置為理論培訓3天、考察時間4天。聘請白城農科院等專家講解了測土配方施肥新技術、花生綜合高產栽培技術、農作物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等。累計行程800公里,參觀了白城市五個縣(市、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現代標準農業種植園、新農村建設等12個典型。通過身邊這些實實在在的事例,全面提升了學員的經營理念,使他們深刻地感受現代農業必須走產業化、組織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模式。(白城市農民科技教育中心劉貴寶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