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旭 姜子芯 魯相臣
摘要: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成為農民朋友越來越迫切的需求。玉米是的第一大糧食作物,具有種植范圍廣、種植形式多樣等特點,為此加快玉米收獲機械化的普及對農業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玉米收獲機械化;意義;存在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 S233.7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5.03.013
1推廣玉米收獲機械化的重要意義
玉米收獲機械化能夠提高玉米收獲效率,在玉米大面積種植方面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從而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加快畜牧業的發展,有利于農業規模經營的形成和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玉米機械化收獲還可以將玉米秸稈粉碎還田,從而減少秸稈焚燒造成環境污染,起到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地力的作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玉米收獲機械化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從而使大量勞動力從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轉向二三產業,在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的同時,促進了農村社會生活的和諧穩定。
2玉米收獲機械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在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經過全系統的共同努力,樺甸市農機化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玉米生產環節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農機化生產順利跨入了高級階段。但是,隨著農機化發展新階段的到來,農機發展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玉米生產特別是玉米收獲機械化的問題凸顯出來。
2.1農民群眾認識不夠
一是農民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玉米收獲周期長,不像小麥收獲那樣受季節天氣影響大,早收晚收幾天沒問題,即使遇到陰雨天氣,也不會造成大的損失;二是有一部分農民習慣于玉米棒不脫皮,以便于懸掛于家中,待冬閑時再人工脫粒。
2.2玉米收獲機械的性能質量待提高
現有玉米聯合收獲機的制造質量和性能,雖然較之以往有較大提高,但仍存在適應性差、性能不穩定、損失率高等問題。特別是互換割臺型自走式玉米聯合收獲機,存在一些設計和生產質量上的問題,加之不同生產企業從配件到整機技術自成體系,互換性差,零件難以通用,一旦出現損壞,需找原生產廠家解決。這些技術問題均有待提高。
2.3作業效率低,作業時間短,機手經濟效益不高
由于玉米最佳收獲期只有15天左右,因此,收獲時間相對比較集中,造成了單臺機械的收獲面積小,收益不高。加之玉米收獲功率消耗大,油耗高,造成了收獲作業成本高,設備投資回收期長,影響了農機戶的購機、用機的積極性。
2.4農機、農藝之間的適應存在矛盾
現有的玉米聯合收獲機基本構造和工作原理決定了其工作應采用對行作業方式。雖然生產企業在不斷改進,努力提高機械對玉米行距的適應性,但是不能完全消除行距對收獲質量、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的影響。許多地方的玉米種植行間距多數小于50厘米,雖然玉米收割機也能收獲,但生產效率卻大大下降,與玉米收割機適應行距55~65厘米相比作業效率下降30%,從而增加玉米機械化收獲畝油耗和畝作業成本。若行距再小的話,收割機的割臺就會將兩側玉米秸稈刮倒,便無法作業。
3建議與對策
3.1提高認識,強化組織領導
制定好規劃,把玉米生產機械化切實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齊抓共管解決玉米收獲機械化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加大玉米機收宣傳力度,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認識,把玉米收獲機的推廣應用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常抓不懈。
3.2加大補貼力度
一是通過政府和農機部門的引導和購機補貼政策,重點支持玉米收獲機推廣,在目前補貼的基礎上,提高玉米聯合收獲機的補貼標準,調動廣大農民的購機積極性,盡快提高玉米聯合收獲機的擁有量;二是作業補貼。對購機戶和農民予以適當的油料和資金補貼,緩解收獲成本高的矛盾。調動農民用機的積極性,擴大玉米機收市場,不斷提高玉米機收水平。
3.3完善技術,加強技術監督
科研單位和企業要加大科技攻關力度,完善機具性能,確保售出的每臺機具都能正常作業,讓農機戶無后顧之憂。農機管理部門要及時了解掌握玉米收獲機使用和服務情況,處理質量和服務糾紛,做好用前培訓、用中服務、用后回訪,搞好跟蹤服務,保證玉米機收作業的順利進行。
3.4加強培訓,提高機手素質
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做好對購機機手作業前的培訓。要理論與實物相結合,突出實用性和操作性,使機手們能夠熟悉機械性能,掌握操作技能,減少因操作不當造成的人為故障和損失,提高利用率。
3.5建設農機科技示范園區,做好示范帶動工作
建設農機科技示范園區,在園區內召開演示會、觀摩會、現場講給農民聽、做給農民看、幫著農民算、帶著農民干。讓農民看到實際作業效果,親身感受到玉米機收的優越性,打消他們的顧慮,使他們由“心有所動”到“付諸行動”,變“要我買”為“我要買”。
3.6密切配合,搞好部門協作
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農機農藝相適應的技術體系。實現農機農藝相互促進、相互結合的有效配合,大力推廣適合玉米機收的玉米機播技術,提高玉米收獲機對行作業的功能,推進玉米收獲機械化進程。
3.7廣泛宣傳,加大引導力度
通過趕科技大集、發放明白紙、開展科技下鄉、舉辦專題講座等形式,讓農民更好更廣泛地了解玉米機收的新機具,掌握新技術。充分發揮農技推廣部門在農機技術試驗、示范、培訓、維修等方面的優勢,做好玉米收獲機的引進與推廣。充分利用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農機協會等新型農機服務組織的力量,讓他們率先應用玉米收獲機,發揮其典型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逐步實現玉米收獲機由示范推廣階段向應用普及階段過渡。
作者簡介:宋明旭,大專學歷,樺甸市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站,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農業機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