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

中國鑄造協會(以下簡稱中鑄協)成立于1986年,其鑄造展幾乎和協會同齡。經過幾代人共同努力,展會發展到今天,特別是“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已經成為亞洲最大的鑄造展、全球最大的鑄件展,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廣泛影響力。
在當下競爭激烈、復雜嚴峻的會展業現狀中,中國鑄造協會如何脫穎而出、在中國會展領域長盛不衰?日前,本刊記者特約采訪了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全國機械汽車展覽聯合會當值會長、中國鑄造協會常務副會長張立波,就鑄造展的發展理念、規劃與張會長作了交流。
舉全行業之力匯聚正能量,共同打造中國國際鑄造展權威品牌
據張立波會長介紹,舉全行業之力,匯聚展會正能量,共同打造中國國際鑄造展權威品牌,是“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越做越強的根基所在。
早在2008年,全國72家省、市、縣鑄造行業協會/學會就與中國鑄造協會聯合簽署了“合力打造中國國際鑄造展權威品牌”戰略宣言,之后有6個省、市鑄造協會先后取消了自辦的地方展會,全力加入到“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的組織工作中。中國鑄造協會也陸續將“中國國際鑄造零部件展覽會”“中國鑄造材料展覽會”和“中國鑄造裝備展覽會”并入“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目前,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擁有組團參展單位40多家,組團參觀單位120多家,其中包括省、市、縣地方行業協會、學會,包括汽車、機床、內燃機等下游行業組織以及地方政府。
“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是由中國鑄造協會創辦,由鑄造業同仁共同打造的,是屬于全中國行業的展覽會。“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的蓬勃發展是全行業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各方正能量匯集后必定呈現的輝煌。
以同期系列活動豐富展會內涵,提升展會文化
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一直是“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的鮮明亮點。近10年來,展會同期系列活動的數量逐屆增加,規模、質量持續上升。這些系列活動包括千人以上的國際大型會議、各類專題技術交流、各類評比活動、競賽活動等,持續賦予展會豐富的內涵。近年來,凸顯商貿價值的采購、洽談活動快速增加,“中國國際鑄件采購洽談會”“中國國際壓鑄件商貿洽談會”“汽車類鑄件采購對接會”“機床類鑄件采購對接會”等紛紛精彩登場。為展會帶來了大批高水準的買家,促使展會成交額逐年上升。
2014首次推出的“中國鑄造節”更是將“中國鑄造博覽會”帶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高度。“中國鑄造節”是以“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為核心,結合“中國鑄造協會年會”“金磚國家鑄造業高層論壇”“兩岸三地鑄造業合作論壇”“中國鑄造行業系列會議”“中國鑄造業百強、排頭兵評選、頒獎”“優質鑄件金獎評選、頒獎”等百余場國際、國內精彩活動集合而形成的盛大節日。“中國鑄造節”為期一周,時間長于展會,內涵、外延均超出展會,她像一個新的巨人,將“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舉到了肩膀上,升華為更加隆重、炫目的行業盛典。2014年,在首屆“中國鑄造節”期間,有來自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10萬鑄造及相關領域精英云集北京,為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帶來了海量的高層次展商與觀眾,進一步提升了展會品質,豐富了展會內涵,使展商、觀眾滿意度大幅攀升。
同期系列活動也是提升展會文化和行業文化的利好途徑。鑄造是具有5000年歷史的古老行業,千百年來形成了深邃而富有魅力的鑄造文化,“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植根于鑄造行業,其展會文化與行業文化相得益彰。多年來,各類文化創意活動陸續登陸展會,讓“鑄造展”這一與冰冷的鋼鐵為伍的展會日益散發出濃濃的文化韻味。《中國鑄造發展史》編纂啟動儀式、《鑄造科普宣傳教育片》首發式、《世界鑄造》雜志讀者聯誼會、“匯麗杯”中國鑄造行業風貌攝影展、“亨通杯”中國際鑄造印象書畫賽、中國鑄造博物館文物征集及巡回展……,文化創意活動精彩不斷,讓展商和觀眾在獲得業務收獲的同時輕松領略中國鑄造文化的博大精深,暢游歷史經典,從而更加了解、熱愛鑄造。
引用新技術,以大數據服務展會
進入大數據時代,網上展會和各類新媒體對實體展會的沖擊日益凸顯。這是挑戰還是機遇?張立波會長認為,新媒體技術和網上展會是對實體展會的有效補充,用好這些新技術就會讓實體展會更加富有內涵與活力。
中國鑄造協會一向注重展覽軟件和各種新媒體的應用。協會現在已經建立了包括網站、微博、微信、手機服務平臺、網上展會直播間等多元化新型宣傳方式。參展、參觀、參會均早已實現網上辦理;使用展覽辦公專用軟件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使展覽工作呈現出標準化、規范化特色。
在此基礎上,中國國鑄造協會正在著手建設三維的數字多媒體網上展館,并且將在2015年的上海展會上首次推出“三維數字展臺”,將采用三維模擬技術呈現出外形1:1的鑄造裝備和產品,以代替實物展品參展。這種三維模擬的鑄造裝備還可以實現人機互動,向廣大觀眾完美展示其各項優異功能,成本低、效果好。
“曾經有邊遠地區企業攜帶大型鑄件參展,運費就花了100多萬,由于參展展品比較龐大,部分路段竟還需要拆橋,到舉辦方所在省市還得有派遣證,得不償失。數字多媒體的應用,將讓企業在獲得理想展示效果的同時大幅度節約成本。大數據時代,機遇大于挑戰,合理運用新媒體服務實體展會將會成為發展趨勢。”張立波會長感慨地說。
與時俱進,讓展會發展與行業發展同步
“行業是展會的基礎,只有深深植根于行業,緊扣行業脈搏,與行業同步發展的展會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展會。這也正是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在當下競爭激烈、復雜嚴峻的會展業現狀中,能夠長盛不衰的秘訣所在”。張立波會長如此強調。
“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自1987年創辦以來,定位于“展示中國鑄造發展成就,展示國際先進技術,引領行業發展趨勢”。辦展核心目的是為中國鑄造業的進步與發展搭建服務平臺。基于這一宗旨,展會近30年來與中國鑄造行業同步發展,每屆展會主題均與行業發展階段性需求保持高度一致。
關于展會與行業緊密聯系的重要性,張立波會長如此舉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中國的鑄造業也陷入低谷,許多同行提出展覽會應停辦一屆,以減輕企業負擔。我們經過綜合調研和系統分析,認為現階段雖然大環境很不景氣,的確也有很多企業倒閉,但也正是企業轉型升級、需求商機的良好時期。基于此,我們將展會的主題確定為“鑄造強國的必由之路”,著重展示高端鑄件生產技術、環保技術等先進技術與裝備,引導企業走高端、高效、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通過多項行業工作的系統配合,展會得到業內廣泛響應,展覽面積由2006年的36000平米一躍上升到58000平米,增長了61%!展商滿意度超過87%。
再例如,2015年是我國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對企業能耗和環保的控制越發嚴格;同時全行業參與制定的《鑄造行業準入條件》課題也已經完成,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浪潮蓄勢待發;也是同一年“中國鑄造行業綜合百強”和“排頭兵”經過激烈角逐也“新鮮出爐”……所有的行業信息都在告訴我們——鑄造業在醞釀巨大的變革,需要一個大型、精品展會來堅定行業發展信心、引導行業發展方向。所以我們將展會的主題定為“春天、創新、盛典”寓意為“經歷了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的洗禮,伴隨著新一輪全球經濟的復蘇和發展,中國鑄造應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加強產業優化升級,喜迎新的發展”。經過精心籌備展覽面積由58000平米一舉躍升到106000平米,增幅高達83%,同樣獲得業內一致好評。2014年,展會以“智能、綠色、高端”為主題,并與“中國鑄造節”有機結合,再次刷新了各項展會記錄。近30年的工作實踐告訴我們,展會需要與行業發展同步,也只有與行業發展同步,真正為行業服務,持續滿足行業發展需要才能做到長盛不衰。”
談到展會結構調整與升級,張立波會長繼續說:“隨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急劇變化,展會面臨的市場環境也在快速改變,中國鑄造協會一向不固守傳統,而是居安思危,快速反應,持續創新,建立新的競爭優勢。為適應行業發展新常態,我們于2014年對展會結構再次進行了調整。這次調整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為滿足我國長三角、珠三角鑄造行業快速發展需求,同時也是為了平息企業對我國南方沒有上規模的鑄造展會的抱怨(企業參加南方過多、過小的非主流鑄造展會效果非常不好),中國鑄造協會將“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的舉辦地由北京變更為北京、上海兩地輪流舉辦,舉辦周期由原來的兩年一屆改為一年一屆; 二是為滿足壓鑄業快速發展需求,中國鑄造協會與蘇州市壓鑄技術協會強強聯合,將具有18年歷史的“國際有色及特種鑄造展覽會”和具有7年歷史的“蘇州國際壓鑄工業展”合并、升級為“中國國際壓鑄工業展覽會”,專業展示高效壓鑄裝備、精品壓鑄件和前沿壓鑄技術。”
記者了解到,將于2015年3月31日至4月3日在上海虹橋新館舉辦的“第十三屆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和“第十一屆中國國際壓鑄工業展覽會”均得到了海內外權威鑄造、壓鑄社團組織和名家、名企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目前已經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0多家知名展商報名參展,展出總面積超過7萬平米,預計將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萬余專業觀眾蒞臨參觀。與此兩展同期舉辦的還有鑄造上下游展會:“中國五金工業展覽會”“中國國際冶金工業展覽會”和“中國國際工業爐展覽會”。可謂“鑄造、壓鑄雙展并舉,五金、冶金、工業爐三展聯動”,2015年3月在20萬平米的上海虹橋新館——吉祥的四葉草展館內必將上演頂級國際商貿盛會!
通過與張立波會長的交流,記者清晰地找到了“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持續多年來蓬勃發展的真諦,“植根鑄造行業、服務鑄造行業”的定位和舉全行業之力打造中國國際鑄造展權威品牌展的氣魄與胸懷,正是該展會強大的原生動力。“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不僅僅是一個展會,他凝聚了鑄造全行業的心血,寄托了全中國鑄造人的希望,是中國鑄造行業的象征之一,是中國由鑄造大國向鑄造強國邁進的催化劑、助力器。祝愿展會越辦越好,祝愿中國鑄造早日實現強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