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衛芳 黃均霞
(湖南省長沙市周南中學)
2015 年高考剛剛拉下帷幕,部分歷史老師的感慨是:把全國卷一歷史題目的客觀題出成了主觀題,一些選擇題的答案令人困惑,值得商榷。
選擇題第35 題:世界銀行在1968 年的貸款項目為62 個,貸款總額為9.5 億美元;1981 年貸款項目為266 個,貸款總額為124億美元。出現這一變化是因為 ( )
A.新興獨立國家大量增加 B.各國關稅稅率明顯降低
C.美國西歐經濟實力下降 D.世界貿易組織大力推動
正確答案選A。理由是可以從時間上判斷,20 世紀60 年代許多亞非拉國家獨立,獨立后得到世界銀行的支持,發展經濟;B 選項“各國關稅稅率明顯降低”太過于絕對,錯誤;C 選項中西歐在20 世紀60 年代崛起,經濟實力是上升的,錯誤;D 選項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于1995 年,錯誤。用排除法做出這道題并不難,但是仔細推敲,題目答案的設置是否“準確”呢?
首先,“新興獨立國家大量增多”在1968—1981 年這個時間段來說,表述不嚴謹。
新興的獨立國家主要指亞非拉美地區——此前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而大多數亞非拉美國家在二戰后初期已經獨立。20 世紀60 年代初是非洲獨立的黃金時期,1960 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獨立,被稱為“非洲獨立年”,包括之前獨立的國家達26 國。
拉美國家更是早在此之前已有許多國家獨立:海地(1804年)、巴拉圭、委內瑞拉(1811 年)、阿根廷(1816 年)、智利(1818年)、哥倫比亞(1819 年)、墨西哥、危地馬拉、薩爾瓦多、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和哥斯達黎加(1838 年)、巴西、厄瓜多爾(1822 年)、玻利維亞、烏拉圭(1825 年)和秘魯(1821 年)。
亞洲國家在二戰后初期獨立的也有:越南、印度尼西亞(1945年)、菲律賓(1946 年)、巴基斯坦、印度(1947 年)、錫蘭、緬甸(1948年)、中國(1949 年)、馬來西亞(1957 年)、新加坡(1965 年),都不屬于題目所給的時間段獨立的。
其次,誤導性大,有超綱的嫌疑。世界銀行是聯合國所屬的專營國際金融業務的全球性銀行集團,它包括五個國際金融機構: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即世界銀行,1945 年設立)、國際金融公司(1956年設立)、國際開發協會(第二世界銀行,1960 年設立)、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1965 年設立)和多邊投資擔保機構(1988 年設立)。狹義的世界銀行指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其職能經歷了幾個階段的變化。世界銀行成立之初,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初期以西歐為幫助的主要對象,為戰后歐洲國家經濟恢復提供資金,醫治戰爭創傷。1948 年美國對西歐執行馬歇爾計劃,以大量貸款援助西歐國家的經濟復興,這期間世界銀行主要受美國影響,主要貸款給法國、荷蘭、比利時等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的貸款比較少。1952 年西歐國家經濟逐漸復興后,世界銀行主要轉向發展中國家貸款。1968 年后,則只向發展中國家貸款。20 世紀70 年代以來,世界銀行的政策進一步放寬,貸款額規模一再擴大。所以貸款總額大量增加并不是取決于發展中國家數量的多少,更多的是取決于世界銀行貸款政策的決策與調整。
考點所涉及的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第22 課第105 頁對世界銀行的描述很簡略:“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又稱世界銀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戰后歐洲經濟復興,后來則轉向全球性的發展援助,為會員國提供長期貸款和技術援助”,并未明確指出世界銀行是為“發展中國家”或“新興民族獨立國家”服務,學生更不明白世界銀行職能主要由“援助受戰爭破壞國家經濟發展”到“給發展中國家提供長期貸款和技術援助”的變化的年代界限,教師如果不仔細講解,學生很難知道,這里有超綱之嫌。
再次,題目所給數據太少,缺乏支撐力度。題目所給的數據只有兩組:1968 年的貸款總額和1981 年的貸款總額,既沒有說明是整個世界銀行集團的貸款,還是僅僅只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的貸款;也沒有具體闡述其資金的具體分布,所以,難以支撐“新興獨立國家增多”而貸款增多這一結論。

世界銀行對會員國的貸款情況(按部分劃分)(單位:億美元)
從上述表格的數據也可以看出世界銀行的職能在不同時期的轉變,側重各有不同。筆者還查閱了幾組具體世界銀行貸款的數據,1961 年5 月,日本為了東海道新干線的建設,向世界銀行貸下8000 萬美元的巨額資金,在世界銀行貸款史上名列第三;中國1980 年成功恢復在世界銀行成員國的地位和貸款權利,1981 年世界銀行給中國的貸款總額達20 億美元;1986 年6 月,世界銀行累計貸款1659.2 億,發展中國家占了大部分資金,但歐洲、中東和南非仍然有20.4%的比重,并不全是發展中國家借走了貸款。雖然年代于本題來說不夠精準,但仍舊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最后,國際局勢的變化也是世界銀行貸款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一是政治上,20 世紀50 年代中后期,美蘇兩極格局形成,冷戰和熱戰加劇世界局勢緊張,亞非拉等新獨立國家在兩極格局中求生存。20 世紀60 年代,不結盟運動興起,發展中國家實力增強。20 世紀80 年代后,世界局勢漸趨緩和,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發展的主題。二是經濟上,20 世紀60 年代到80 年代經濟全球化在加速發展。一方面,發展中國家逐漸擺脫了單一的階級斗爭史觀,日漸認識到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逐漸將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另一方面,西歐等國基本已經醫治好了戰爭的創傷,經濟迅速地恢復與發展,發達國家的資本在全球范圍內開始新一輪的擴張,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大量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中國家基礎工業以及高新產業的發展,仍需要大量資金,世界銀行對發展中國家貸款增加。
綜上所述,作為一道高考選擇題,這道題目所存在的問題有:答案表述不合理、誤導性大、史料不全和以偏概全等,我們對這些問題亟需要作出大的改革,來減少怪題、偏題和爛題,推進歷史教學和高考改革的發展。
馬之騆.當代世界貨幣與金融[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