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李法民 李維雨 鮑鑫 陳喜 袁怡磊
(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88)
隨著微波爐的普及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戶使用微波爐不單單是出于微波加熱功能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微波爐進行各種復雜的烹調,所以對微波爐的煮食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隨著國家對家用廚房電器的標準的修改和提高,在標準方面也對微波爐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所研究是一種前期生產的微波爐,其性能相對而言比較差,通過對其優化使其性能得到進一步提升。此種轉盤微波爐的基本腔體是一個長方形的空腔,其長、寬、高分別為295mm、290mm、195mm,盛放食物的玻璃轉盤放在微波爐的底部中間位置,用戶在使用時把食物放在玻璃轉盤的位置上進行加熱,所以對家用微波爐的均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使食物能被均勻加熱,爐腔內電磁場能量分布應均勻。如果能量分布不均勻,用戶用其進行煮食時,就會出現部分過熟,部分不熟的現象;如果用戶忘記放食物啟動微波爐,則會出現聚焦、熔軸等現象;在按照國家標準進行檢測時,也不滿足國家標準中關于微波爐性能的要求。
對微波爐加熱均勻性而言,除了所加熱食物自身的特點和容器的形狀以外,腔體的結構是關鍵,決定了電磁場在爐腔中的分布。電磁場在腔體內分布要均勻,否則加熱不均勻直接影響了食物被加熱的效果,這就對微波爐的腔體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通過微波仿真軟件對影響加熱均勻性的腔體進行分析研究,并通過實際的試驗驗證,對比優化前后性能的提升情況。
微波仿真使用的是ansoft公司hfss高頻仿真軟件,大致仿真的步驟如下[1-3]。
(1)對腔體進行建模;
(2)設置材料參數;
(3)設置計算類型和波端口;
(4)設置邊界條件;
(5)設置分析;
(6)數據處理。
首先對優化前的腔體進行建模,優化所研究的微波爐是一種21L轉盤式微波爐,其腔體是一個矩形諧振腔,主要有右側面的微波源、波導、玻璃轉盤、前面板、后面板、爐門、扼流圈、門內貼膜、云母片等組成。微波爐爐腔內具體的材料參數見表1。其中表1中材料4參考自文獻[2],其余材料參考自文獻[4]。腔體內剩余材料的設置來自軟件的材料庫。
由于只是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優化,所以從節約的原則,盡量使其更改小,效果優。優化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在原腔體的左側進行間隔2mm的距離進行拉伸仿真,找出電場的變化規律,經過多次仿真優化,在左側拉伸24mm時通過仿真發現中間場強明顯減弱,四周場強優分布明顯比優化前均勻。優化前和左側拉伸24mm時最佳優化的場分布云圖,分別如圖1和圖2所示。左側的拉伸使微波爐的腔體結構發生變化,進而改變電場在爐腔中的分布。
從空載仿真云圖圖1可以看出,腔體優化前微波在爐腔中心位置場強比較集中。從云圖圖2中可以看出,優化后場強分布相對比較均勻。左側的拉伸改變了爐腔中場的分布,通過仿真,能夠比較清晰地觀察場在爐腔中的分布的大致情況,優化后中間場強明顯減弱,而四周場強明顯增強。圖3和圖4分別為優化前后的模型圖。
隨機抽取優化前的腔體和優化后所做的腔體手板件,進行實際的性能測試,并對比優化前后的性能參數。通過實際的對比驗證,以客觀的數據和圖片直接反應優化后的效果。
2.2.1 空載測試
通過在線生產的微波爐空載測試時,微波運行約5分鐘出現熔滾輪軸現象,見圖5。優化后的微波爐手板件經過實際的空載測試,連續滿功率運行30分鐘后,滾輪軸完好無損,見圖6。
優化前微波場在中間集中,優化后微波場在中間減弱,場分布均勻。根據傳輸線理論[5],優化前波導與腔體不匹配,微波大多數被滾輪軸吸收;經過優化后,波導與腔體匹配,微波部分被腔體和玻璃轉盤吸收,部分被反射回到微波源,整機在空載運行時熱量處于動態平衡狀態。

表1 介質材料表

表2 優化前均勻性測試數據

表3 優化后均勻性測試數據

表4 腔體優化前后的煮食對比測試

圖2 腔體優化后的仿真云圖

圖3 腔體優化前的模型

圖4 腔體優化后的模型

圖5 腔體優化前試驗軸

圖6 腔體優化后試驗軸

圖7 試驗容器在轉盤中的放置方式
2.2.2 均勻性的前后比對測試
按照家用微波性能標準[6]中要求的容器和具體的轉盤微波爐試驗方法,即5點法對優化前后的加熱均勻性進行測試。試驗容器按照圖7的方式進行放置。具體的測試數據見表2和表3。
通過實際的加熱均勻性測試,腔體優化前中間1號點溫度最高,最高點與最低點平均值相差3.5℃,說明在小負載時中間場仍然最強。通過優化后,中間1號點溫度降低,5號點溫度最高,最高點溫度與最低點溫度平均相差1.85℃。通過均勻性對比測試,優化后的腔體在小負載情況下,場分布也更加均勻,整機均勻性提高了約8個點。
2.2.3 煮食的前后比對測試
煮食性能的好壞,是用戶最關心的問題,它給用戶最直觀和最親身的感受,檢驗微波爐的性能最直接的就是煮食性能測試。按照微波爐的性能標準[6]和企業煮食標準[7]中5項最直接的方法對其性能進行對比測試。表4是腔體優化前后的煮食測試結果,每個項目規定相應的等級,按照企業煮食標準對其評價,其中5為最高等級,1為最低等級,3等級包含3等級以上為及格。其中,雙杯試驗中有對稱和偏置兩種放置方式,本試驗選擇最苛刻的偏置放置進行測試。
通過對實際煮食性能直觀的測試,優化后的腔體均勻性更好。腔體優化前5項總的等級為14,腔體優化后等級為16.3,提高了2.3,并且在優化前松軟蛋糕測試項目的評價不及格。優化后的腔體在不同形狀的食物和容器下,整體煮食性能比優化前的更優。
影響微波爐加熱均勻性的因素很多,對于轉盤微波爐而言,除了腔體自身因素,還有食物和容器的形狀和大小等。本文通過對腔體的優化來提高腔體內場的分布,以此來改變腔體對加熱食物均勻性的影響。在優化的過程中,以仿真為手段,以實際測試驗證為基礎,通過對結果直觀的感受和測量,對比優化前后腔體的變化情況。通過對空載、加熱均勻性、以及煮食試驗看出,優化后的腔體性能得到了提升。
[1] 巨漢基. 微波爐腔體電磁場分布仿真及尺寸結構優化設計[D]:[電子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08.
[2] 顧小衛、蒙林、孫宜琴等.微波爐爐腔內電磁場仿真[J].電子器件,2008:804-806
[3] 李明洋.HFSS電磁仿真設計應用詳解[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
[4] 左增瑞.微波爐電磁仿真的分析與腔體性能的優化[D]:[電子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09.
[5] 廖承恩. 微波技術基礎[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家用微波爐 性能測試方法》 GB/T 18800-2008.
[7] 企業內部標準.HFSY-2013.微波爐煮食實驗標準[Z].合肥:生活電器技術部,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