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葆文
(廣州大學 廣州)
近十幾年來,無論是裝備技術和經濟效益,都是我國煙草行業進步速度最快的時期。同時也是設備管理水平迅速提升的時期。筆者近年來接觸煙草企業較多,從行業外的視角分享一下我國卷煙工廠的設備管理現狀和對未來的展望。
異地技改搬遷是近年來卷煙行業的發展主潮流。不少卷煙工廠以技改為契機,積極引進國際品牌以及國內生產的卷接包裝機組、制絲設備等。動力系統以進口品牌機組為主導,關鍵設備一般是雙備份配置。倉儲物流設備,如立體倉庫、機器人和VGA電動小車的應用也越來越普遍。
與國內其他行業相比,我國卷煙工廠的裝備處于比較先進的水平。
隨著裝備水平的提升,對設備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各個煙廠設備管理體系的研究和創新工作也變得越來越活躍。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同樣道理,設備管理水平的發展也取決于設備的技術進步。很難想象,先進的設備管理會在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家發展。隨著我國煙草上水平策略的實施,卷煙工廠的設備管理也取得長足進步。
2011年國家局印發《卷煙工業企業設備管理績效評價體系(試行)》及試運行方案,為設備管理提供了科學的評價方法和管理基礎。
以上海卷煙廠為例,近年來推進的“全要素設備管理”和QM維修策略,讓設備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穩定的支撐著企業的效益和產品質量提升。
長沙卷煙廠從“全資源”和“全流程”兩個維度入手,通過規范化、信息化、全員化,建設設備全壽命周期管理的管理架構,開展精細的基礎管理和過程管理,持續提升設備管理的有效性和經濟性。
杭州卷煙廠開始了“智能TnPM”的推進嘗試,將物聯網等智能手段與先進設備管理模式緊密結合。
青島卷煙廠提出以“精確數據管理、精準狀態預測、精心維護保養、精算成本控制、精實績效管理、精干隊伍建設”為主要內容的“六精”設備管理模式,使設備管理更加細致深入。
合肥卷煙廠從2014年初開始推進精益TnPM,經過1年的努力,從卷接包、制絲和動力3個車間的數據看,取得的精益成果十分明顯。
在國家局的支持下,設備健康管理、狀態監測、卓越績效管理、質量維護體系也在一些煙廠組成的課題組中陸續展開。
由廣西中煙公司牽頭的精益TnPM研究課題最近被國家局正式批準立項,可望在2015年形成研究成果。
因為煙草的專賣壟斷和高利稅特性,各個工廠在設備的前期管理、預算管理、成本和費用有效管理方面與其他行業相比,仍然存在較大提升空間。例如,前期管理招標評標模型設計不夠科學,備件儲備不夠優化,維修過剩現象比較普遍,維修策略相對單調,維修規范仍不健全等狀態,還在不少煙廠表現得十分明顯。
國內其他行業的設備管理,如國有的鋼鐵、石油、化工、電力等流程工業和部分世界500強外資企業相對比較先進。一般制造業的設備管理平均水平屬中等,比較粗放。一般的外資、合資企業和中小型民營企業的設備管理相對較差,甚至缺乏最基礎的內容。
經過綜合比較認為,我國卷煙工廠的設備管理,目前在國內處于相對較高的水平。
連續十幾年一直參加和跟蹤設備管理國際會議,與20多國的歐洲維修聯盟EFNMS、20多國參加的阿拉伯運行與維護聯盟OMAINTEC、臺灣中衛發展中心CTPM委員會、澳洲資產維護協會AMC、北美的UPTIME、南美維修聯盟ABRAMAN等機構,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和往來,也是世界維修聯合會IMA的發起人和成員,基本掌握了國際設備管理發展的脈絡和發展趨勢。近年來國際設備管理主要發展方向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近年來國際上維修策略的研究占總交流數量的60%以上,新的維修策略和模式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例如,對近年來流行的價值驅動維護VDM、以證據論為基礎的維護、可靠性保障管理體系PMO、賽車式維護PIT STOP、全面質量維護TQMain、壽命周期風險維護LCRM的討論和應用就十分活躍。國際會議如華山論劍一樣,豐富多彩的維修策略和模式常常成為主流議題。
維修組織文化的思潮很多,成為企業組織創新的延伸。除了傳統的集中式、分散式維修組織,矩陣式維修組織也已成為新生事物。操作員工自主維修、企業內部專業維修,以及外部合同化維修的配置與維修效益和效果的關系更為密切,也成為設備管理部門關注的焦點。對外部維修資源的管理只是其中的一個熱門話題。
歐洲維修團體聯盟成立了TC319小組,長期致力于維修組織績效評價指標研究,設計了十幾個KPI,用于對設備管理組織績效評價。德國CONMOTO公司也提出了一套資產管理評價體系;同時,英國標準化協會BSI出臺了評價體系——PAS55,在此基礎上國際標準化組織最近提出適用于資產管理評價的ISO 55000,開始在全球試驗性的評價。
2008年底,IBM首席執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的地球”這一概念。IBM所謂“智慧的地球”,即把新一代的IT、因特網技術充分運用到各行各業,把傳感器嵌入、裝備到各種物體中,通過互聯形成“物聯網”,而后通過超級計算機和云計算,使得人類以更加精細、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從而在全世界范圍內提升“智慧水平”。
當今的互聯網和物聯網時代,設備的電子化、信息化、數字化發展速度十分迅猛,設備的淘汰、更新也以幾何級數在加速。
智慧工業則是智慧地球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工業的核心是以一種更智慧的方法,通過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來改變工業裝備和管理者的交互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確性、效率、靈活性和響應速度。
德國的工業4.0是智慧工業的具體對策,例如,西門子公司提出數字化工廠,價值網絡集成,產品生命周期的集成,信息縱向集成等概念。
美國則提出工業互聯網的具體應對措施,例如,通用電氣提出通過工業互聯網1%的提升,再造一個美國。艾默生公司思考工廠內智能無線解決方案。美國的NI公司提出智慧電廠,“SmartGen”的整體解決方案。
我國一直在關注國際方面的變化,探索走出兩化融合的道路來,所謂的兩化融合,就是信息化和工業化的高層次的深度結合,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
在這樣的國際形勢下,各個行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例如,寶鋼提出打造“決策支持系統”,采集所有重點設備的振動、溫度、電流、絕緣等數據,并匯集到企業大數據中心進行統計、分析,生成報告及報表供設備管理決策層使用,作為設備運行維護的決策依據。
中石化提出智能工廠,智能油田的概念,并先期在燕山、鎮海、茂名、九江等煉化企業開展試點,將圍繞生產管控、設備管理、安全環保、能源管理、供應鏈管理、輔助決策等6個方面開展智能化應用。
國家電網也提出智能電網的想法,他們以物理電網為基礎,將現代先進的傳感測量技術、通信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控制技術與物理電網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電網。
智慧裝備屬于智慧工業范疇,關注生產裝備的智慧化運營,通過對裝備各種狀態參數的搜集與智能化分析,為裝備管理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近年來國際上流行一個很時髦的詞匯,E-MAINTENANCE,翻譯過來叫做“電子維護”,電子維護的進一步延伸,又稱為SMART MAINTENANCE,即“聰明的維護”,或者智能化維護。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電子化檢測。大量的電子化檢測儀器、儀表和設施不斷被發明出來,用于設備的檢測,如振動、紅外、油液、超聲波、氣體泄漏檢測儀器,以及用于管道檢測的電子內窺鏡等。除了那些復雜的檢測設施,一些簡易的檢測設備,移動式數據采集器——PDA或者采集終端也以便攜、簡單為特點廣泛應用于設備維護領域。
(2)電子信息流。物聯網已經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條碼和射頻技術(RFID)產品的出現,促進了電子信息流的發展。隨著勞動力價格的攀升和電子產品價格的不斷降低,電子化點檢也越來越普遍。電子化的點檢工具逐漸代替了紙質點檢表,可以迅速將現場信息通過WIFI或者公共無線通訊網絡傳遞給中心計算機。電子信息流將是未來信息傳遞的主要方式。
(3)電子化分析。企業里常常存在這樣的現象:大量的故障信息需要進行分析,需要追根溯源,而現場的維修人員又總是在“救火”,忙的沒有時間。大數據的管理和電子化的分析就變得十分必要。現場的操作或者檢修人員只要將相關數據及時、準確的輸入給計算機,或者通過移動終端采集上來,計算機程序就會給出相應的分析,輔助診斷人員得到正確的故障結論,找到正確的解決途徑。
除此之外,計算機還可以發揮決策、報警、計時、計數、提示,大數據統計分析和直方圖、圓分圖、折線圖、其他圖像、文件自動生成、聲音合成、虛擬儀器、電子視板等各種各樣的智慧功能,為人們的維修管理提供支持。
(4)電子化知識管理。企業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人走了,附著在人們腦子里的知識往往就被帶走了。21世紀企業的知識資產之重要性不亞于實物資產。因此,對知識資產的管理就變得越來越緊迫。設備的知識資產主要包括電子版的設備圖片、結構圖紙、線路圖紙、操作指南、維護手冊、檢修經驗、改造經驗、安全教訓,以及操作和檢修中員工形成的一點課程(OPL)及一點建議(OPS)等。
(5)電子化維護手冊。最早應用于美軍的交互式電子技術手冊(IETM),它是用于快速教會美軍士兵如何快速的學會診斷和檢修武器裝備的軟件,類似于互動式的武器檢修手冊。一個有經驗的裝備維修人員需要幾年才能培養出來,也許等培養出來,他們也就退役了。當代的士兵幾乎都會使用電腦,都會上網檢索。交互式電子技術手冊就如同一個檢索工具,讓士兵根據故障現象很快查找到原因,從裝備樹上確定故障部位,并通過錄像演示如何解體裝備、如何換件、如何安裝和調試。在民用設備上,這種電子化的檢修手冊概念同樣可以應用。不少公司已經開始了電子化檢修手冊的研究制作。電子化檢修手冊可以不斷將檢修經驗植入,不斷擴充,使之不斷豐富。
(6)電子化學習。毋庸置疑,電子化學習(E-LEARNING)是這個時代的重要特征。21世紀設備的技術進步大大超過人員的技術進步,企業先進設備和落后檢修隊伍的矛盾更加尖銳。由于越來越多的檢修人員離開檢修崗位而轉向其他更時髦的行業。這已經成為困擾全球企業的嚴峻問題。面對日益復雜的設備系統,如何能夠讓進入這一領域的新人快速掌握設備檢修知識,如何彌補檢修人員的不足,電子化學習將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初步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SMART或者智能化維護的確是未來的主流發展趨勢。
隨著國際控煙潮流和人們對健康的關注,我國卷煙產量會逐漸從峰值向下滑行。隨著老員工的退休,卷煙工廠新招收員工的文化素質逐漸提升,而總體在崗人數會逐年萎縮。與此對應的是裝備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和生產速度的提升。甚至可能出現“無人化”工廠的新趨勢(3班倒,一班有人,另外兩班無人運行),先進的生產設備和落后的檢維修隊伍的矛盾將在卷煙工廠中會更加突出。卷煙工廠設備管理的發展將會有以下幾個可能的方向。
(1)維修組織將逐漸朝著扁平化和窄細化(小組織、大體系)兩個方向發展,精干的維修組織更多依賴信息化平臺來推動設備管理的創新,并不斷優化、固化先進的管理模式,通過平臺向基層生產實體水平展開。
(2)精益的概念將會與設備管理的概念更加緊密結合,精益TnPM將逐漸成為最適合卷煙工廠的設備管理發展模式。
(3)更加豐富的維修策略將出現在卷煙工廠設備管理體系里,像狀態維修、定期預防維修、全面質量維護TQMain,以及賽車式檢修、價值驅動維修、安全為中心的維修、事后維修等模式,將以組合形式應用在不同的設備系統或總成上。
(4)按照區域或者國家層面的虛擬備件庫(備件合作社)將逐漸與各煙廠的備件實物倉庫緊密結合,實物總成和備件將在全國范圍更快捷的流動,國家層面的總體備件資材庫存將大大降低,加上優化的庫存模型,讓企業備件資材達到最大程度的有效利用,流動資金占有量明顯降低。
(5)智能化維護將進一步將卷煙工廠導入“少人化”的發展軌道,移動巡檢工具與狀態監測手段組合應用,維修指令電子化,維修規范交互、可視化,將有效彌補檢修人員不足和成長的滯后。
(6)“全優潤滑管理”將取代當前相對粗放的潤滑管理,潤滑的6定、2潔、1密封、3過濾管理,潤滑油供應鏈管理,潤滑中心管理,潤滑污染控制、防泄漏管理,舊油再生與處理等綠色潤滑方式,將在卷煙工廠普及。
(7)維修資源的配置將更加優化,符合國際潮流的“多技能——多任務”,即員工一崗多能、操作者自主維護能力都會顯著提升,內部專業維修人員朝著“少而精”方向發展,外部合同化維修將更加靈活的支撐著各個卷煙工廠的設備運行。
(8)設備管理評價體系將與國際評價體系更緊密接軌,讓卷煙工廠的設備管理更加科學,讓設備管理更有效的支撐著工廠安全、穩定、長周期、滿負荷與優質的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