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亞地區進行全民公投,以將近97%的贊成票決定脫離烏克蘭加入俄聯邦,自此俄羅斯國旗在克里米亞土地上升起。一年過去了,盡管西方的制裁陰影仍在籠罩,烏克蘭東部戰事并未停歇,但是克里米亞人似乎并沒有對當初這一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選擇感到后悔。但正是這樣一次自主性極強的公投,成為引發俄羅斯與西方抗衡的導火索,并讓烏國內政治動蕩最終轉化成全球性政治危機。
公投后,美國總統奧巴馬立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稱美國絕不承認公投結果,指責俄羅斯破壞烏領土完整,準備讓其付出更高代價。歐盟也發表聲明稱,公投有違烏克蘭憲法和國際法,不會承認結果。
隨后美歐發起了對俄的一系列制裁措施,不但涉事的克里米亞和俄羅斯官員上了西方的黑名單,俄羅斯的能源、金融、國防等經濟命脈企業也被列入制裁范圍。此外,俄羅斯還從G8集團中被“踢出”,原本籌備中的索契峰會也被取消。
盡管如此,克里米亞人還是在一片反對和質疑聲中領取了俄羅斯護照,與此同時,俄政府也開始了在該地區的軍事戰略部署。
2014年8月普京發表聲明,批準在克里米亞建立集團軍的計劃;2014年11月,俄軍又派出戰機飛赴克里米亞,加強該地區的軍事防御;作為俄羅斯在南部戰略方向上部署的唯一海上力量,駐扎在克里米亞的俄黑海艦隊戰略地位得到空前提高。《莫斯科時報》今年3月發表文章稱,克里米亞回歸對俄海軍來說是個巨大的福音,這確保了黑海艦隊及其母港塞瓦斯托波爾的未來。
當然,俄羅斯并沒有僅僅滿足于將克里米亞當作一個軍事要塞,而是將目光瞄準了更長遠的未來——2014年3月,在克里米亞訪問的梅德韋杰夫宣布,克里米亞將被俄政府劃為經濟特區,享受減稅政策以吸引投資。另外,俄政府還宣布,將在2015年3月動工建造連接克里米亞半島和俄羅斯大陸的大橋,工程將在2018年底完成,屆時交通問題將不再困擾該地區。在教育方面,俄羅斯也計劃成立克里米亞聯邦大學,為當地經濟發展儲備人才。
克里米亞當地居民對入俄的滿意度究竟如何呢?根據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2015年2月的數據顯示,91%的克里米亞居民積極評價入俄決定,86%的民眾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意。
(寧良凌編譯自美國路透社新聞網)
海外星云 2015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