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韓國、美國、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萬宇 李大明 丁小希 青木 ●本報記者 劉洋 ●柳玉鵬

“說到‘塊頭和肌肉,恐怕大家都很清楚,誰在世界上擁有最大‘塊頭和肌肉?”1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這話顯然是說給美國總統奧巴馬聽的。后者9日在牙買加宣稱,中國正利用其塊頭和肌肉將菲律賓和越南這樣的小國“擠到一邊”。“受到排擠”的菲律賓則極力配合,立刻表現出“要國際社會制止中國”的委屈。中國在做什么惡嗎?華春瑩9日告訴世界,中國不過是在擁有無可爭辯主權的南沙島礁進行相關建設和設施維護,這些島礁擴建工程是中方主權范圍內的事情,合情、合理、合法。但近來,從太平洋艦隊司令到防長,美國軍政人士借此批評中國的調門越來越高,直到奧巴馬本人挑起大梁,公開點名批評中國。南海會成為近期中美對抗的中心舞臺嗎?這似乎要看華盛頓能否戒掉“防范中國”的心魔。“華盛頓-馬尼拉”雙簧改變不了什么,頂多是讓“南海爭鋒”這部劇多了“假仗義”和“裝委屈”這兩個角色。
奧巴馬插嘴南海批中國
10日,中國外交部新聞發布廳,發言人華春瑩穿著比前一天顏色鮮艷了不少的紫色外套出現在媒體鏡頭前。但她所要表態的第一個話題與24小時前完全一致——南海。
時間向前推幾小時。金斯敦當地時間9日,作為肯尼迪后首個訪問牙買加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當地做了一次演講,話題卻直指中國。他在回答有關南海問題的提問時稱,“我們擔心的是,中國未必會遵守國際規范和規則,并利用其絕對的塊頭和肌肉迫使其他國家屈服”。他還說,“我們認為此事可以通過外交方式解決,菲律賓和越南并非像中國那樣大,但這不意味著他們就可以被人擠到一邊”。
奧巴馬為什么要這么說中國呢?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拉特基9日的話也許可以做出解釋。在他講話前,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發布最新衛星圖片,顯示中國正在美濟礁加快填海,建設人工島和海堤結構。拉特基就此對記者表示,“我們的看法是,中國這些填海造陸及相關建設活動將進一步增加該地區的擔憂情緒”,華盛頓擔心中國會將這些“前哨”軍事化。在拉特基表態前,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哈里斯公開批評中國“用挖掘機和推土機在南海建‘沙土長城”“增加地區緊張和導致誤判的可能”。美防長卡特訪日時剛剛稱美國反對用脅迫方式改變南海現狀,并“堅決反對軍事化”。10日,他又在首爾暗批中國,稱不用多邊外交手段解決南海爭端容易“沒朋友”,而美國不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在該地區朋友就多。《紐約時報》稱,卡特用詞比哈里斯更外交些,但意思一致——敦促北京停工。
美濟礁、永暑礁等南沙島礁是中國領土,中國在本國領土搞建設是不需要對外說明的。但在9日中國外交部記者會上,華春瑩還是就此事對外界做出了詳細說明。她表示,中國政府對南沙部分駐守島礁進行了相關建設和設施維護,主要是為了完善島礁的相關功能,改善駐守人員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更好地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更好地履行中方在海上搜尋與救助、防災減災、海洋科研、氣象觀察、環境保護、航行安全、漁業生產服務等方面承擔的國際責任和義務。有關建設是中方主權范圍內的事情,合情、合理、合法,不影響也不針對任何國家,無可非議。
在路透社看來,中方就南海有關工程作出如此翔實的說明是非常罕見的。不僅如此,對于來自個別國家的消極和錯誤評論,華春瑩還特別強調了兩點:一是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與東盟國家一道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二是中方注意到某些國家對個別國家長期以來在非法侵占的中國南沙島礁上大興土木的行為不聲不響,卻對中方在自己領土上的正常活動說三道四,這完全是在搞雙重標準,不公平,不具建設性。
10日,在奧巴馬就南海問題點名批評中國后,華春瑩在記者會上強調中國是南海和平穩定的堅定維護者和促進者,同時希望美方尊重中國和東盟國家的有關努力,為地區和平穩定發揮積極、建設性和負責任的作用。法新社對華春瑩的表態很快做了報道,并將其稱為“來自北京的反擊”。同時,中國國防部也就美國防長卡特近期在包括釣魚島和南海問題上一系列涉華言論做出反駁,強調中方在駐守島礁開展的相關活動,是合理合法的正當行為,其他國家無權干涉。美方應停止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不做挑撥他國關系、制造緊張局勢的事情。
南海暴露美國的心魔
“我們要求國際社會告訴中國,他們的所作所為是錯的,并要求他們停止有關工程”。10日,作為美國的“朋友”,菲律賓外交部發言人查爾斯·約瑟努力把臟水往中國身上潑。但就連美國政論雜志《Slate》9日文章都說,公平地講,中國不是第一個實施人工造島的國家,馬來西亞曾在其實際控制的燕子礁(即我國彈丸礁)人工擴建土地,日本也在沖之鳥礁上搞這一套。而《華盛頓郵報》分析稱,中國引發爭議大是因為中國工程建設能力太強——過去5個月的建設量比其他南海聲索國過去5年建的都多。
遠在牙買加的奧巴馬為何要加入這場圍繞中國南沙島礁擴建工程的爭論?外界10日的分析試圖從美國對華心態入手。美國媒體拋出的第一個問題是奧巴馬為何要去牙買加。美國MSNBC題為“奧巴馬為何去牙買加”的文章說,奧巴馬此訪的官方目的是去巴拿馬出席美洲國家組織峰會,但為什么要先去牙買加呢,顯然,在金斯敦的逗留絕不僅是一次短途旅行,問題在于包括牙買加在內的加勒比國家這些年來出現了太多的中國印記,幾周前,巴哈馬收下了來自中國的厚禮——造價3500萬美元的體育場,多米尼加得到了一所文法學校、一座翻新的醫院和一座體育場,同樣是來自中國的恩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總理要感謝中國的能工巧匠幫她造好了官邸。如今,中國經濟力量已經滲入作為美國后院的加勒比地區,牙買加政府也為搞基礎設施建設從中國拿到了數百萬美元貸款。美聯社說得更為直接,奧巴馬訪問牙買加為的是削弱中國的“支票外交”。
這就讓人不難理解他為何遠在千里之外還要特意談南海了。MSNBC的文章說,現在的世界當然早已不是美蘇冷戰時兩個超級大國競爭全球影響力和四處拉盟友的那個環境,但本質上的大機制并無不同——中國顯然已將自己看做21世紀大國,渴望將影響力滲透到全球任何地方。
“無論涉及加勒比還是南海,從上述各種分析中,能看出美國防范中國的心魔不但沒有緩解,反而更嚴重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10日對《環球時報》說,美國人現在對南海想得尤其多,給南海賦予了一個更深的意義,通過中國在南海怎么做來判斷中國究竟是現行國際秩序的順從者還是挑戰者。以前美國拿臺灣問題當標尺,現在兩岸關系好了,標尺換成了南海爭端。說到底,美國對于中國崛起還是放不下心,總擔心中國是修正主義國家,會挑戰和改變一切。
據日本媒體報道,卡特8日先后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防衛大臣中谷元會談,其間透露出對日本分擔南海監視任務的期待,如能實現,對中國海洋活動的牽制效果將很大。但《日本經濟新聞》說,從日本自衛隊的實際出發,監視南海絕非易事,從日本最南端的海上自衛隊那霸基地到南海約有2000公里,而日本P-3C巡邏機續航距離只有約6600公里,監視南海“任務將很沉重”。俄《報紙報》說,美國的建議實質上是希望日本和中國頭碰頭,并給美國加強在南海的存在提供漂亮借口。
卡特:把最好的武器放在亞洲
10日,把日韓當做上任后首訪地的美國防長卡特除了在首爾又批評了中國,還表示未來美國要把“最新最好的武器”部署在亞洲,如最先進的隱形戰機,還有網絡作戰系統。法新社稱,卡特表示做此安排是為應對朝鮮軍事威脅。而在外界最為關注的“薩德”反導系統的部署問題上,卡特在與韓國防長的共同記者會上表示,雙方并未談及此事,美國將視“薩德”系統生產進程決定部署地點和時間。韓聯社稱,卡特對“薩德”系統出言謹慎,除了該議題在韓國國內引發巨大爭議外,也是顧慮到對“薩德”系統異常敏感的中國的立場。
金燦榮認為,卡特上任后先訪日韓,意思是要向外界證明,無論中東如何混亂,烏克蘭局勢如何緊張,美國的戰略重點還是在亞太。而美國重視亞太的方法主要有三點,一是把先進武器都搬過來,包括隱形戰機和“薩德”系統;二是拉住盟友;三是受亞投行刺激,發現經濟影響也很重要,“TPP和航母一樣重要”,而說到底,還是要和中國爭奪亞太影響力,還是要防范中國。
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美國問題專家李海東10日對《環球時報》說,美國近來對南海表現出超出一般的關注,因為南海問題涉及美國兩個核心利益,一是“亞太再平衡”戰略鞏固盟國,二是海上航行自由。從前者來說,美國認為南海現狀已經出現改變,而改變者是中國。給地區國家灌輸這種意識,有利于逼迫相關國家跟著美國站隊。而在航行自由問題上,美國擔心美國權益會因中國的島礁建設受影響。事實上,中國在本國主權范圍內搞建設,這是中國的分內之事,中國多次就此跟美國解釋,美國還是不放心。未來,如何與美國有效溝通南海問題會是中美外交工作的重點之一。在美國國內,一些重量級政治人物也擔心南海或引發中美沖突。
瑞士《新蘇黎世報》10日說,過去幾年,中國在南海布下巧妙的軍事戰略,用“切香腸”戰術一點點地鞏固影響,形成既成事實。文章預計美國將就此做出回應,中美海上博弈會更激烈。▲
環球時報201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