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超
(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 山東 濟寧 272000)
對2013年10月-2014年9月共850749 條醫囑進行審核,發現不合理用藥149 條,占0.0175%。
不合理醫囑類型共分7 類,其中藥物超量所占比例最大,占47.65%,各類分布情況見表1。
對每季度不合理醫囑統計分析,考察不合理醫囑的趨勢,具體數據見表2。

表1 分布情況

表2 各季度情況
該類不合理醫囑最多,分為單次劑量超量和每日總劑量超量,尤其是在引進新藥后,臨床醫師對新藥的用量掌握不足,常出現藥物超量的情況,如:溴己新說明書要求一次1 支,一日2-3 支,而臨床常用一次2 支,一天1 次或者一次2 支,一天2 次。新進藥品的使用應該嚴格按照說明書要求應用,防止出現藥物過量等問題,如遇特殊情況確需增大劑量,臨床醫師應注明原因并雙簽字。
主要原因多為臨床醫師未考慮到ph 值、相容性等因素對藥物的影響,選擇溶媒比較隨意。如奧美拉唑說明書中要求使用0.9%氯化鈉注射液100ml 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ml 作為溶媒,并禁止用其他溶媒,同時考慮到奧美拉唑在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穩定性較氯化鈉注射液中差[1],因此選擇溶媒時,應選擇0.9%氯化鈉注射液為溶媒; 細胞毒性藥物一般對溶媒的規格劑量有相應的要求,不應隨意選擇溶媒,防止出現藥物與溶媒的不相容。
該類不合理醫囑中的藥物均有濃度要求,超過規定濃度后可能造成刺激血管等問題,如復合磷酸氫鉀必須稀釋200 倍以上,方可靜脈點滴輸注;10%氯化鉀注射液為高危藥品,稀釋后濃度一般為0.3%,濃度過高易刺激靜脈內膜引起疼痛。
多種藥物聯合應用,如存在配伍禁忌,不僅起不到治療作用,反而會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如頭孢曲松說明書中標明不得與含鈣溶液混合或同時使用,本次統計中出現了頭孢曲松和二丁酰環磷酰鈣同時應用,可能會造成鈣鹽沉淀等問題。
主要為抗菌藥物用藥頻率錯誤,如頭孢曲松半衰期較長,有效的藥物濃度可以持續24 小時以上,采用每12 小時一次給藥,不僅不能提高治療效果,反而可能造成藥物在體內蓄積。
腸外營養液因成分復雜,影響穩定性的因素較多,應嚴格控制各成分種類和比例,如腸外營養液中僅有葡萄糖和脂肪乳,缺少復方氨基酸,這樣將無法提供患者氮源,同時導致脂肪乳在酸性環境下破乳[2]; 另一方面腸外營養液的輸注時間一般在12 小時以上,因此不應加入不穩定的藥品。
該類不合理醫囑主要為醫師在輸入醫囑時錯誤操作,導致藥品數量多了一倍,或是小數點錯位。
從表2 中可以看出,除2014年第二季度不合理醫囑率因為規范新進藥品有所增加,其余各季度不合理醫囑呈逐漸減少趨勢,說明我院中心配置室藥師在審核醫囑中逐步改善了臨床不合理用藥現象,保證了藥物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是從類型上看,有一部分不合理醫囑多次出現,說明該類藥品說明書臨床醫師沒有掌握,或是該類藥品有新用法但沒有備案,因此建議審方藥師積極與臨床溝通,建議病區對不合理醫囑及時進行修改,對需要備案的超說明書用藥及時備案,從而提高醫院藥學服務水平和藥物治療水平。
[1] 吳韶,注射用奧美拉唑在不同輸液的穩定性考察[J].北方藥學.2012.9(7) ,34-35
[2] 吳永佩、焦雅輝主編,臨床靜脈用藥調配與使用指南[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