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喜岱
(廣西南寧市三塘鎮衛生院 廣西 南寧 530024)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日益提高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臨床護理工作正逐步由傳統的"以疾病為中心"轉化為"以患者為中心"的全新模式[1],這就要求醫護人員的工作中改變觀念,加強責任心與服務意識,以滿足患者健康與醫院發展的需求。健康教育就是現代醫患關系的直接表現,健康教育的質量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情況。本文中將通過門診病例資料探討健康教育的開展與相應管理對患者護理質量的影響,具體報告如下。
選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間到我院就治的100例門診患者作為本組研究的觀察對象,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21-75 歲,平均(47.74 ±6.19)歲,其中內科21例、外科17例、婦科12例。觀察組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齡24-71 歲,平均(46.28 ±5.33)歲,其中內科24例、外科16例、婦科1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科室方面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健康教育管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 入院教育
患者在分診臺錄入完成相關信息后,由責任護士根據患者的文化水平與病情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同時針對患者的疑問與擔憂給予準確、耐心地解答,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2]。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要主動地、連續地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了解其治療效果。
1.2.2 疾病知識教育
向患者介紹其疾病的發生原因、主要危害、治療方法以及相關注意事項,同時結合患者的病情發展進行相應的護理知識介紹,讓患者主動參與到疾病的治療與護理工作中。
1.2.3 心理護理
內科病患者中以慢性病疾病為多見,普遍存在病程時間長、服藥周期長、護理依從性差等特點,因此患者心理壓力特別大,嚴重影響患者康復,有時甚至會破壞醫患和諧,嚴重時會導致醫療糾紛。因此在護理中要充分理解患者的痛苦,了解并盡量滿足患者的需求,對于許多長期的患者要給予包容與理解,讓他們感受到關懷,并主動參與到治療與護理中。
1.2.4 糾正不良習慣
內科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經常在平時有吸煙、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嚴重影響藥物的治療效果,并有加重病情的風險,因此要根據患者病情,不良習慣、不良嗜好等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并配合有效的糾正干預[3]。
通過我院自擬調查問卷對本組患者進行疾病知識掌握率、并發癥發生率、護理依從率及護理滿意度調查,并對兩組患者的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研究中采用SPSS16.0 統計軟件針對所得資料進行系統的統計學分析,其中的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方法進行檢驗。當P <0.05 時認為兩組之間所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健康教育后,觀察組的疾病知識掌握率、護理依從率及護理滿意度分別為84%、92%及96%,明顯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8%,明顯低于對照組,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效果情況對比(n/%)
健康教育是近年來醫院護理工作中的重點內容之一[4],是指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教育活動,使人們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并對教育效果作出評價。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們樹立健康意識、促使人們改變不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行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
通過本組研究可以發現,健康教育后,觀察組的疾病知識掌握率、護理依從率及護理滿意度分別為84%、92%及96%,明顯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8%,明顯低于對照組,護理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通過在門診患者中開展相應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對自己病情的了解,同時有利于改善護理依從性與滿意度,值得推廣。
[1] 劉虹冰.健康教育在住院患者中的作用[J].中國農村醫學雜志,2011,2(7):79-80.
[2] 張晶,劉向敏.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國醫藥導報,2008,7(15):41-42.
[3] 楊桂蘭,付桂珍.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華中西醫雜志,2009,10(8):103-104.
[4] 張玉萍.基層醫院冠心病的健康教育及護患溝通技巧探索[J].中國醫藥指南,2014,7(16):393-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