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介紹超級稻‘準兩優527’的品種特性,頭季中稻高產栽培技術。從“施促芽肥;收割頭季;及時管水,施好發苗肥;噴施‘九二○’,及時防治病蟲害”幾個方面介紹了該品種作再生稻時的高產栽培技術。
關鍵詞 超級稻;準兩優527;再生稻;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1.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01-005-03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50127.1345.002.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5/1/27 13:45:37
開縣位于重慶市東北部,三峽庫區小江支流回水末端。自然氣候主要特點是冬暖春早,立體差異大,四季分明,無霜期長,熱量充足,光照較多,能滿足一年三熟制作物的熱量需求,為發展糧食生產提供了優越條件。全縣幅員面積3959 km2,耕地面積9.93萬hm2,其中,水稻種植面積約3.07萬hm2(再生稻種植面積約0.53萬hm2)。
再生稻是利用頭季稻收獲后的稻樁,經肥水管理,使休眠芽萌發,長成稻株,抽穗成熟的水稻,具有生育期短、省工、省種、省肥、節水、增產增效等優點。
1品種特性
超級稻‘準兩優527’由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和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選育,品種來源于準S×蜀恢527。2005年分別通過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和重慶市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該品種屬秈型兩系雜交水稻。株型適中,長勢繁茂,抗倒性一般。
(1)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34.3 d,比對照‘汕優63’遲熟1.1 d。株高123.1 cm,每667 m2有效穗數17.2萬穗,穗長26.1 cm,每穗總粒數134.1粒,結實率84.6%,千粒重31.9 g。抗性:稻瘟病平均4.0級,最高5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9級。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2.7%,長寬比3.4,堊白粒率27%,堊白度4.4%,膠稠度77 mm,直鏈淀粉含量21.0%,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3級。
(2)武陵山區。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46.8 d,比對照‘Ⅱ優58’早熟2.5 d。株高116.0 cm,每667 m2有效穗數17.5萬穗,穗長24.8 cm,每穗總粒數131.3粒,結實率88.3%,千粒重31.7 g。抗性:稻瘟病平均5級,最高7級。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2.7%,長寬比3.2,堊白粒率29%,堊白度3.8%,膠稠度59 mm,直鏈淀粉含量22.2%,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3級。
‘準兩優527’熟期適中,產量高,米質優,感稻瘟病。適宜在貴州、湖南、湖北、重慶的武陵山區稻區海拔800 m以下的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近年來開縣再生稻品種篩選試驗結果顯示:‘準兩優527’頭季豐產穩產性好、再生力強、抗性較好、穗粒兼顧,適宜作為再生稻種植,因此推廣面積逐年增大,全縣‘準兩優527’的再生稻面積超過0.4萬hm2。
2頭季中稻高產栽培技術
2.1合理布局
栽培再生稻要立足頭季,著眼再生季。首先要選擇海拔350 m以下,有水源保證的低壩河谷地帶再生稻適宜區。
2.2適時播種
水稻旱育秧,2月下旬當日平均溫度穩定通過8℃時開始播種;水稻濕潤育秧,3月上旬當日平均溫度穩定通過10℃時開始播種。要求用清水選種去掉病粒、癟粒后播種,并適當擴大秧田面積,以利培育多蘗壯秧。
2.3栽足基本苗
當秧苗高度達13~16 cm、葉齡達4.5葉時實行機械化插秧,或人工中苗直插,667 m2栽插密度1.0萬~1.2萬窩,每窩機插為3株,人工手插為2株,保證667 m2基本苗達4.0萬~6.0萬苗。
2.4配方施肥
頭季稻全生育期667 m2施純氮(N)10~12 kg、有效磷(P2O5)7~8 kg、速效鉀(K2O)8~10 kg,常年座蔸田、浸水田、深腳爛泥田每667 m2補施硫酸鋅1~1.5 kg。采用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的方法,有機肥全部用作底肥,化肥中氮肥:底肥占60%,分蘗肥占25%,穗粒肥占15%;磷肥、鋅肥:全部作底肥;鉀肥:底肥、拔節肥各占50%。
2.5科學管水
水分管理的總原則是:淺水栽插,濕潤立苗,寸水返青,薄水分蘗,夠苗擱田,淺水孕穗,濕潤灌漿。當全田莖蘗數達到預定苗數的80%~90%及時擱田,控苗、促根、防倒伏。對苗數足、葉色濃、長勢旺、肥力高的田塊重擱,以人立不陷腳,葉色明顯落黃為度;相反,則采取輕擱、多次露田或軟擱,田中泥緊皮,田里裂細縫,群體葉色褪淡即可。曬田先輕后重,曬田效應持續2個葉齡,抑制無效分蘗發生,促進根系下扎,增強抗倒伏能力;孕穗抽穗期保持淺水,濕潤灌漿,后期干濕交替,養根保葉促灌漿。
2.6病蟲草害防治
2.6.1 移栽前預防雜草
667 m2用30%威龍可濕性粉劑6.7~13.3 g或10%農得時13.3~30 g拌15~20 kg細土,撒于田內防治雜草。
2.6.2 稻瘟病
(1)苗瘟。秧田出現發病中心,或有急性病斑出現時防治。(2)葉瘟。稻田出現5個以上發病中心,或有急性病斑出現時防治。(3)穗頸瘟。發生葉瘟的田塊及周圍田塊,種植感病品種的田塊,在抽穗期遇上適宜的發病天氣時,應在水稻抽穗初期、齊穗期各施藥1次防治。
防治藥劑:667 m2用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豐登)20 g或3%春雷霉素可濕粉100 g或40%稻瘟靈乳油100 mL對水噴霧。
2.6.3 二化螟
一代枯鞘株率5%~7%,秧田卵孵化高峰期,本田卵孵化盛末期;二代枯鞘株率0.5%~1%,螟卵孵化高峰期防治。
防治藥劑:667 m2用31%氟腈·三唑磷微乳劑(三拂)60 mL或15%三唑磷乳油100 mL或90%殺蟲單可濕粉40 g對水噴霧。
2.6.4 紋枯病
當病叢率20%~30%時施第1次藥,隔12~15 d施第2次藥;天旱時病叢率40%~50%時施藥。
防治藥劑:667 m2用愛苗15~20 mL或25%井崗霉素水溶性粉劑40 g噴霧。
2.6.5 稻飛虱
水稻百叢蟲量1000~1500頭時防治。
防治藥劑:667 m2用25%噻嗪酮可濕粉(撲虱靈)50 g或10%吡蟲啉可濕粉30 g或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阿克泰)4 g對水噴霧。
2.6.6 稻縱卷葉螟
100叢水稻有卵20粒以上,或100叢水稻有初卷小蟲苞15~20個時,或水稻分蘗期100叢有蟲40頭,穗期100叢有蟲20頭;一二齡幼蟲占幼蟲總數的70%左右時防治。
防治藥劑:667 m2用福戈6~8 g或31%氟腈·三唑磷微乳劑70 mL或40%毒死蜱乳油100 mL。
2.7稻草還田
頭季中稻收獲時,將稻草均勻平鋪于稻樁行間,減少田間水分蒸發,保持土壤濕度,有利于再生稻抗旱保苗,促進再生芽的生長。
3再生稻高產栽培技術
3.1施促芽肥
一般掌握在7月底到8月初,頭季稻齊穗后15 d左右,667 m2施尿素15~20 kg。頭季稻缺肥田塊適當早施、多施,頭季稻肥力充足適當晚施、少施。
3.2收割頭季
收割時間:當全田谷粒黃熟度在90%以上,且有70%的稻株倒二、三節芽伸長到2~3 cm時,搶時收割頭季,最遲收割時間不超過8月20日。
留樁高度:留樁高度為30~40 cm。收割時間早,后期天氣預計較好,可適當降低留樁高度;收割時間遲,預計后期天氣較差,可適當增加留樁高度。
收割方式:采取人工收割,手工脫粒或小型機器脫粒,做到脫粒機或拌桶不下田,盡量保護稻樁。
3.3及時管水,施好發苗肥
收獲頭季稻后立即復水,一直灌淺水至接近黃熟時排水。發苗肥在收割后3~5 d內667 m2施尿素8~10 kg,同時,收割后用清糞水或沼液800~1500 kg潑施稻樁。抽穗期667 m2用2%的尿素加0.4%的磷酸二氫鉀溶液60~75 kg噴施,以提高結實率和增加粒重。
3.4噴施“九二○”,及時防治病蟲害
再生稻始穗期667 m2用“九二○”1.5~2.0 g噴苗,促進再生稻早孕穗、早成熟,適當增加穗長和粒數,提高結實率,增加產量。同時,根據病蟲測報情況重點防治葉蟬、稻縱卷葉螟、三代螟蟲等蟲害,防治方法同頭季中稻。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