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因兩江新區發展迅速,擠占了大量耕地,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重慶市北碚區的花木產業用地,使得花木種植不斷往海拔較高、坡度較陡的區域擴展,影響著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采用模糊評價、層次分析、多因素評價等方法對北碚區現有耕地進行評價,結果表明:海拔500 m以下的耕地大部分區域都適合種植花木,只有較少部分地區勉強適合種植花木,限制因素主要是坡度和土層厚度,其次是土壤質地,坡向對花木種植的影響最小。建議對陡坡進行一定程度的降坡或改梯,同時對土層薄的耕地進行移土培肥,增加土壤厚度,增施生物有機肥,以增大現有耕地對花木種植的適宜范圍。
關鍵詞 花木;種植;耕地適宜性評價;重慶市北碚區
中圖分類號:F30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31-038-03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51205.1609.036.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5/12/5 16:09:54
北碚區是重慶市主城九區之一,位于縉云山麓、嘉陵江畔,是重慶獨具魅力的都市花園、人文福地、宜居之城,東鄰渝北區、西接璧山縣,南連沙坪壩區、北靠合川區,是重慶通往川北的咽喉。北碚區發展花木產業歷史悠久,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具有厚重的花卉文化氣息。其中,靜觀鎮作為中國五大花卉流派之一的川派藝術的發源地,于2000年首批被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卉協會聯合授予“中國花木之鄉”榮譽稱號,是西部地區唯一獲得這一殊榮的地區。全區現有花卉專業市場2個,花木品種900余個,主要有蠟梅、天竺桂、小葉榕、紅豆杉、鐵樹、毛葉丁香、塔柏、紅楓等喬、灌木,還有多種樁頭、草本花卉及草坪等品種,分布以靜觀鎮為核心,覆蓋全區周邊各鎮的花卉產業區。近年來,因兩江新區發展迅速,擠占了大量耕地,這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花卉產業用地,使得花卉種植不斷往海拔較高、坡度較陡的區域擴展,北碚區剩余耕地是否能夠滿足花木產業可持續發展,需進行科學評價。
T. R. Nisar Ahamed 等對印度的Kamataka地區進行花生適宜性評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劉國彬、胡維銀等研究了適用于黃土高原農業生態環境系統的評價方法[1];彭濤等對農田耕地可持續健康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研究[2]。前人研究表明,對現有耕地進行適宜性評價,可以為耕地利用方式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同時更有利于生態環境的改善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3]。
本文以重慶市北碚區重要經濟作物——園林綠化苗木作為研究對象,通過GIS與數學模型集成技術,開展北碚區花木立地條件評價,旨在評價該區域現有耕地海拔、坡度、坡向、質地、土層厚度條件對花木適宜性的影響,摸清花木適宜用地的數量、質量及其分布,為區內其他地方苗木種植區劃以及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1研究資料及方法
1.1資料收集
收集北碚區內土地利用現狀圖、行政區劃圖、土壤圖、地形圖及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同時對區內耕地資源狀況進行必要的野外調查。
1.2研究方法
確定評價單位,選取評價因子,確定評價權重,建立評價模型。采用模糊評價、層次分析、多因素評價等方法對北碚區現有耕地進行評價。
2結果與分析
花木適宜性評價模型是一個灰色系統,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與其適宜性之間關系十分復雜,且評價中也存在著許多不嚴格、模糊性的概念,一般采用模糊評價方法、層次分析法、多因素評價方法來進行土地資源花木適宜性程度的確定。
2.1不同適宜性等級耕地的海拔分級統計
從表1可以看出,北碚區花木“高度適宜區”的海拔主要分布在300 m以下,隨著的海拔的上升,高度適宜區的面積所占比重減少;“適宜區”的海拔主要分布在400 m以下,且比重分布較均勻,小于300 m的比重與高度適宜區相比有明顯減小;“勉強適宜區”的海拔則集中分布在350~500 m,且400~500 m段所占比例較大。總體來看,從“高度適宜區”到“勉強適宜區”,其主要海拔分布范圍逐步增高。
2.2不同適宜性等級耕地的坡向分級統計
從表2可以看出,北碚區花木“高度適宜區”的坡向主要為南、東南、西南和東4個方向,且以前3個方向的比重較大;“適宜區”與“高度適宜區”相比,坡向朝南的方向比重下降而向西方的比重上升;“勉強適宜區”中,北、東北、西北3個方向的比重增加。總體來看,從高度適宜區到勉強適宜區,坡向朝北的方向比重逐漸增大,朝南的方向比重逐漸減小。
2.3不同適宜性等級耕地的質地分級統計
從表3可以看出,北碚區花木“高度適宜區”的土壤質地以壤土為主,其中中壤比例較大;“適宜區”的土壤質地以重壤土為主,重壤土和沙壤土分布面積也較大;“勉強適宜區”的土壤質地則主要為沙壤土。總體看來,從高度適宜區到勉強適宜區的土壤質地中,沙壤土的比例逐漸上升,而中壤土的比例逐漸下降。
2.4不同適宜性等級耕地的土層厚度分級統計
從表4可以看出,北碚區花木“高度適宜區”的有效土層厚度主要分布在80 cm以上,隨著土層厚度的增加,高度適宜種植花木的耕地面積及比重依次增加;“適宜區”的土層厚度主要均勻分布在20~100 cm范圍內;“勉強適宜區”的土層厚度主要集中在20 cm以下,且與適宜區相比該段所占比例明顯上升。總體看來,從高度適宜區到勉強適宜區的土層厚度逐漸減小。
2.5不同適宜性等級耕地的坡度分級統計
從表5可以看出,北碚區花木“高度適宜區”的坡度主要分布在11°以下,其中3°~7°所占比重較大;“適宜區”的坡度主要分布在3°~11°范圍;“勉強適宜區”的坡度在11°~15°范圍。總體來看,從高度適宜區到勉強適宜區分布的主要坡度逐漸增大。
2.6不同適宜性等級耕地的有機質含量分級統計
從表6可以看出,北碚區花木“高度適宜區”的有機質含量主要分布在10~30 g/kg,其中10~20 g/kg所占比重較大;“適宜區”的有機質也主要分布在10~30 g/kg的范圍,但其中10~20 g/kg的比重明顯小于“高度適宜區”,且20~30 g/kg所占的比重也明顯減少;“勉強適宜區”的有機質在10~20 g/kg范圍內的比例明顯增加。總體來看,從高度適宜區到勉強適宜區其土壤有機質含量逐步減少。
2.7不同適宜性等級耕地的pH值分級統計
從表7可以看出,北碚區花木“高度適宜區”的pH值主要分布在5.5~7.5,其中5.5~6.5范圍占有較大比重;“適宜區”的pH值主要分布在4.5~6.5范圍,且5.5~6.5范圍的比重明顯增加;“勉強適宜區”的pH值也主要分布在4.5~6.5,但與“適宜區”相比,4.5~5.5范圍的比重有明顯增加。總體來看,從高度適宜區到勉強適宜區,土壤pH值主要分布的范圍漸漸從中性到微酸性。
4結論與建議
本次調查評價結果表明,重慶市北碚區海拔500 m以下的耕地大部分區域都適合種植花木,只有較少部分地區勉強適合種植花木,限制因素主要是坡度和土層厚度,其次是土壤質地,坡向對花木種植的影響最小。因為部分地區坡度較陡,同時伴隨土壤質地較差,而花木比較適宜生長在沙質或壤質土上,所以坡度是限制因子;另外,因為花木根系扎入較深,如果土層厚度過淺也不利于其生長。
建議對陡坡進行一定程度的降坡或改梯,同時對土層薄的耕地進行移土培肥,增加土壤厚度,增施生物有機肥,以增大現有耕地對花木種植的適宜范圍。
參考文獻:
[1]劉國彬,胡維銀,許明祥.黃土丘陵區小流域生態經濟系統健康評價[J].自然資源學報,2003,18(1):44-49.
[2]彭濤,高旺盛,隋鵬.農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指標體系的探討[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4,9(1):21-25.
[3]白琳紅.河北省耕地適宜性多尺度評價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1.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