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媒體的興起既給農業視頻教材帶來了先進的平臺,拓寬了傳播的空間,也帶來了一些不容回避的問題。新媒體時代下,學習時間的片段化、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因此,在農業視頻教材創制方面,微型化是必然發展趨勢,微博、微信、微視是農業視頻教材傳播的有效途徑。結合實例,介紹了“微農技”視頻教材的創制和傳播等方面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 新媒體時代;微農技;視頻教材;創制;傳播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10-013-04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50428.1217.019.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5/4/28 12:17:00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網絡視頻作為一種新的信息載體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青睞。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2014年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調查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32億人,其中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4.39億人[1]。顯而易見,隨時隨地上網看視頻已經成為常態。從網絡視頻類型來看,網絡視頻正從傳統的長視頻轉向內容更為廣泛、形式更為多樣的微視頻發展[2]。微視頻運用短而精的傳播優勢滿足了網民通過更多終端觀看視頻的需求,以一種新媒體的姿態逐漸滲透到大眾生活中,特別是隨著微博、微信、微視等新媒介在互聯網中的火爆流行,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的普及,微視頻給傳播領域帶來根本變革,促進了微型學習時代的到來。
當前我國對微視頻在教育領域中的研究并不多,針對農業技術教材開發更是少之又少。在新媒體崛起的時代,人們對知識的需求不斷提高,微型化、移動自主化的學習方式備受矚目,微型農業技術視頻教材必將成為農技教學的有效途徑,成為農業從業者移動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
1“微農技”視頻教材的定義
“微農技”視頻教材是指將某項農業技術分為多個關鍵點,采用動漫、多媒體、數字攝影等手段把每個關鍵點制作成長度為300 s以內的農業技術視頻教材。“微農技”視頻教材具有時長短、針對性強、形態多樣、占用流量小、傳播介質多等特點。
2“微農技”視頻教材的創制
2.1“微農技”視頻教材的選題
內容是信息傳播的根本。“微農技”視頻教材要在簡短的時間里給受眾較深的印象,選題是關鍵。“微農技”視頻教材選題的篩選必須具備新穎性、針對性、適用性。
2.1.1 選題的新穎性
選題的新穎性是指農業技術知識的先進性,也就是說教材中的科技知識不能是陳舊的、落后的,必須是能反映現代先進科技水平的。例如,“微農技”視頻教材《工廠化育秧讓農民輕松春耕》,1段長約30 s的視頻片段就講述了現代農業發展中的1種育秧新模式,那么“什么是工廠化育秧”,教材中給出了科學的定義,即“工廠化育秧是以精量播種技術為核心,利用機械化生產線播種,采用溫室大棚集中育苗方式,集機電一體化、標準化、自控化為一體的現代農業高效生產模式”。就是基于這樣的農業新概念或者新型技術,才更能引起農業從業者的注意力,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
2.1.2 選題的針對性
選題應遵循“三貼近”原則,即貼近農民、貼近農村、貼近農業[3],一切從實際出發,全面了解農村、農業和農民的科技現狀,選擇農民群眾實際需求的科技題材,為農民提供新科技、新政策、實用技能等方面的指導。例如,同樣是粳稻種植,由于地理、氣候等原因,在北方和南方的種植技術是不同的。針對重慶市耐熱粳稻的種植技術創制的“微農技”視頻教材《南方粳稻中期田間管理》,用簡短的2 min向農民講解了南方粳稻的病蟲防治、追肥等田間管理技術,貼近了重慶市粳稻種植戶的需求。針對重慶市柑橘產業發展創制的“微農技”視頻教材《柑橘大樹移栽技術》,分移植前準備、起挖、起運、栽植等4個技術關鍵點,用3 min多的時長,講清楚了整個技術流程和關鍵要點,起到技術指導作用,實現了“微農技”視頻教材的針對性創作。
2.1.3 選題的適用性
選題的適用性是指將教材中的技術知識用于實踐后,能顯現出效益來。(1)選題內容要做到因時制宜。農時農事活動的變化決定了農業科技試驗、示范、推廣的內容不一樣,所以“微農技”視頻教材的選題內容也要與之相適應。例如,3月正是蔬菜的育苗時節,可以創制“微農技”視頻教材《蔬菜苗期管理技術》;4月是辣椒移栽的時節,可以創制“微農技”視頻教材《辣椒移栽技術要領》等。這樣的選題內容與農時農事相結合,易于學習者邊干邊學,不易忘記。(2)選題內容應與新科技相適應。在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中,農業科技信息不斷更新,隨著一些新科技的誕生,某些舊科技必然會被淘汰,因此,“微農技”視頻教材的選題內容要跟上科技發展的步伐。例如,近年來,低毒、高效、低殘留的農藥應運而生,全面取代了原來高毒、低效、高殘留的農藥,選題就應詳細介紹新藥品的性能和用法。
2.2“微農技”視頻教材的表現手法
農業技術教材以傳授知識為主,具有一定的理論色彩,一旦生搬硬套,就會形成呆板、枯燥的成品。因此,在創制“微農技”視頻教材時,表現手法要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可采用的手法主要包括講故事法、事實說話法、現場講解法等。
2.2.1 講故事法
講故事是最受老百姓青睞的表現形式,而科技的本質屬性是質疑和揭示,在揭開真相的過程中,包含著諸如懸念、沖突、情節等故事元素,也就是說農業科教節目可以用說故事的理念說科技[4],從而提高節目趣味性。例如,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重慶農村科技》專題教材中的《天敵同居——魚鱉混養效益高》教材,“魚和鱉本來是天敵,是怎么做到將魚和憋混養還產生高效益的呢?”該片以講故事的手法,拋出懸念點,同時結合養魚戶童立萬的魚鱉混養小故事,把魚鱉混養的關鍵技術生動形象地講述出來。
2.2.2 事實說話法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科學性的農業節目,以事實論證,更能體現它的真實性。要用事實說話,實驗的證明性最具魅力。例如,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重慶農村科技》專題教材中的《氣動剪枝機不用汽》,如果單一地靠解說詞講述不用汽油的電動剪枝是如何高效、環保、節能,就會顯得單調、乏味。而編導采用了現場實戰方式,將傳統的汽動修剪機和電動修剪機拉到地里,來個現場PK,最終得出結論,在同樣的耕作環境中,傳統的汽動修剪機的噪音值為100 dB左右,而電動修剪機的噪音值40~50 dB;汽動修剪機會排出刺鼻的汽油味,而電動修剪機無排污物;同樣作業20 min,電動剪枝機剪完了12棵樹,而汽油氣動剪枝機只剪完7棵樹。通過對比以后,新型機器的優勢顯而易見,說明用事實說話的方式更直觀形象。
2.2.3 現場講解法
為體現視頻的真實感,增強現場感很關鍵。(1)編導在拍攝現場,要做好場景調度工作,譬如在講述某個關鍵農業技術時,可以現場采訪專家或者技術員,并讓其言傳身教,在講述的同時做示范。(2)為營造良好的現場效果,可以使受眾直接參與進來。例如技術員現場教授農民某個關鍵實用技術,讓農民親身參與體驗。
2.3“微農技”視頻教材的文稿撰寫
“微農技”視頻教材的文稿主要以文字或示意圖來闡述單個科技點或某個單一的技術內容,從而形成完整的的書面材料。“微農技”視頻教材的攝制可以沒有分鏡頭稿本,但不能沒有文字稿本。文稿既是“微農技”視頻教材攝制的依據,又是攝錄人員與后期剪輯人員之間的溝通橋梁,它直接影響并決定了“微農技”視頻教材的質量。因此,編導在撰寫“微農技”視頻教材的文稿時,要廣泛搜集資料并查證,特別是針對農業技術的科技點,務必先咨詢農業專家,落實其科學性,再精心撰寫,反復修改,力爭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整地闡述農技教材的內容,將重點、難點講透。
2.4“微農技”視頻教材的視頻攝制
“微農技”視頻教材的視頻攝制過程中,攝像師、編導、錄音師、燈光師等人員需要提前到達拍攝現場,注意機位、白平衡、光線、構圖、色彩、音效等問題的處理。在攝制時,可以采用2~3臺高清攝像機進行多機位拍攝,根據具體的拍攝環境來確定攝像機位置,從多景別、多角度來表現農業技術教學內容。設計燈光時,在自然光線足夠的情況下,可以采用自然光給予被攝主體照明,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需要添設輔助光源照明,以確保被攝主體的清晰,同時根據現場色溫的變化,及時調整白平衡。依據農技教學的內容,堅持“穩”、“平”、“勻”、“準”的攝制基本原則,確保視頻畫面的清晰、穩定,構圖合理。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運用鏡頭的推、拉、搖、移等拍攝技巧,提升畫面的沖擊力和表現力,激發受眾的學習興趣。
2.5“微農技”視頻教材的剪輯
要將“微農技”視頻教材在有限的時間內,將技術關鍵點完整、統一地展現在大眾面前,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剪輯技巧。
2.5.1 剪輯的微型化
把握好時長,將時間控制在300 s以內,圍繞1個農業關鍵技術的微小知識模塊或單個科技點進行詳盡、精致的闡述,并將多個分鏡頭組接成1段符合大眾思維邏輯的視頻。
2.5.2 剪輯方式的多樣性
剪輯既可以是解說詞配視頻的形式,也可以是圖文配音樂的形式,還可以是動畫配解說詞的形式。此外,還可以采用講授型、圖解型、演示型等內容豐富、種類繁多的表達形式,以此滿足受眾的學習需求。
2.5.3 剪輯節奏的合理性
在非線性編輯系統剪輯教材的過程中需要處理好教材的節奏,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需要符合受眾的學習規律,可以根據農技教材的教學內容適當留白,給受眾一定的思考和記憶時間。
3“微農技”視頻教材的傳播
3.1傳播方式
傳統的農技教材傳播方式主要是采用一對一的傳播方式,讓受眾只能被動的接收信息,缺乏學習主動性和話語權。在新媒體時代下,農技教材的傳播手段逐步轉向互聯網。采用互聯網的傳播機制,可以實現互動模式,讓擁有終端的每個用戶都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信息的傳播者,如微信、微博、微視等傳播方式。
3.1.1 微信傳播
微信是一款基于智能手機,可以實現通過網絡快速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移動通訊軟件[5]。微信由于其自身的免費、移動、便捷等優勢,受到市場的熱捧,是增漲速度最快的互聯網服務。微信主要是以點對點、互動性的傳播方式為主,它可以在好友之間傳播,也可以在朋友圈之間傳播,還可以是單一的信息接收,接收來自公眾賬號推送的信息。基于這種傳播優勢,“微農技”視頻教材的傳播有必要借助微信平臺,提升社會影響力,從而加速農業技術的推廣和高效傳播。
3.1.2 微博傳播
微博較之微信而言,它的大眾傳播機制特點更為明顯。當前用戶規模已經達到3億之多,而經過長期的發展,微博市場也已經進入到了成熟期,整個市場都呈現出集中化的趨勢。從其發展趨勢來看,采用微博進行對“微農技”視頻教材的傳播可以獲得很好的效果,是“微農技”傳播、交流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平臺。從微博的內容、組織結構來看,借助其進行傳播都可以滿足大眾的個性化需求;從用戶的使用趨勢來看,微博用戶也早已經從原來的一、二線城市逐漸擴展到三、四級甚至是更低級別的地區,這就拓展了“微農技”視頻教材的接受人群,為其有效傳播發揮著巨大價值。
3.1.3 微視傳播
微視是一款能夠自主生成8 s視頻的手機APP 軟件[6]。微視用戶可通過QQ號、騰訊微博、微信以及騰訊郵箱賬號登錄,可以將拍攝的短視頻同步分享到微信好友、朋友圈、QQ空間、騰訊微博。從用戶基礎來看,微視用戶可以在騰訊微信、微博、QQ等平臺應用中自由切換,實現社交的“一站式”操作;從傳播模式看,微視的時間短、占用流量小,受眾可以隨意觀看、自由點評、自主操控,具有雙向性和交互性,容易實現“微農技”視頻教材的有效傳播。
3.2傳播技巧
整合微信、微博和微視等新媒體傳播介質,將傳統的“點對點”傳播方式變為“多點對多點”的傳播方式,建立多通道的融合傳播機制,可以實現“微農技”視頻教材的立體化高效傳播。從傳播途徑來看,通過微博、微信和微視等傳播讓人們隨時進行互動交流,有利于提高學習主動性,滿足人們對信息獲取的需求。從傳播空間來看,通過微博、微信和微視等傳播介質,無論是什么人、在什么時間、在什么地點都可以接收到信息,突破了時空的限制,拓展了“微農技”視頻教材的傳播渠道。
4展望
微農業技術視頻作為一種新媒體,有著占用流量小、傳播速度快、互動性強等傳播屬性,其優勢超越了傳統媒介并彰顯出蓬勃的活力,是更新農技教材推廣方式的重要手段。隨著學習時間的片段化、視頻終端的微型化、學習方式的多樣化發展,農業技術的微視頻教學資源將會越來越受到農業從業者的重視,成為科教興農戰略決策中推廣與普及科技的重要手段之一。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4年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調查統計報告[EB/OL].http://www.199it.com/archives/257537.html,2014-07-21.
[2]劉飛.網絡微視頻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2.
[3]邴冬梅.農業科教電視節目的選題原則[J].吉林農業,2011,(1):8-9.
[4]張生貴.對農業科教節目的新認識[EB/OL].http://sannong.cntv.cn/program/kejiyuan/20130416/105129.shtml,2013-04-16.
[5]方興東,石現升,張笑容,等.微信傳播機制與治理問題研究[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3,(6):122-127.
[6]李丹.新媒體語境下的微視發展探析[J].東南傳播,2014,(9):99-100.
(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