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介紹重慶市永川區果品產業發展現狀和發展優勢,分析當前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6個發展對策和3個發展方向。
關鍵詞 果品;產業發展;現狀;對策;重慶市永川區
中圖分類號:F307.13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22-092-03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50908.1410.008.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5/9/8 14:10:41
永川區是重慶市西部地區重要的特色水果生產基地。果業是永川區農村經濟發展的骨干特色產業,占永川區農業收入的6.4%,在永川區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永川區果品產業存在著品種老化、結構失衡、加工貯藏少、品牌培育不夠和經營模式老化單一等問題,嚴重地影響了永川區果品產業整體效益的提高。
為了進一步提高果品產業的整體效益,推進永川區果業又好又快發展,結合多年工作經驗和大量的市場調研,現對永川區果品產業發展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發展趨勢等做如下探討。
1發展現狀
1.1生產現狀
1.1.1產量
據統計,2013年永川區果樹總面積1.43萬hm2,總產量14.5萬t,總產值4億元,其中柑橘0.71萬hm2,產量6.5萬t;龍眼0.2萬hm2,產量3000 t,產值2400萬元;梨0.4萬hm2,產量6萬t。特色小水果西瓜、葡萄、李子等1.28 t。
1.1.2品種
目前,永川區梨品種主要以黃花梨為主、龍眼品種主要以晚熟龍眼為主、柑橘品種主要以梨橙為主。黃花梨、晚熟龍眼、梨橙是永川區果業發展的三大主導產品。
1.2主要分布
永川區梨主要分布在黃瓜山沿線的吉安鎮、仙龍鎮、五間鎮等鎮街;龍眼分布在何埂鎮、朱沱鎮等鎮街;梨橙分布在陳食、仙龍、五間、雙石、何埂等鎮街。
1.3營銷現狀
(1)永川區柑橘、梨、龍眼及小水果等主要以果實鮮銷為主,柑橘有40%的貯藏量,無粗、精加工,梨冷藏還沒有。(2)鮮銷的果實商品化處理率不到1%,絕大多數以“裸果”銷售,經過內外包裝銷售的量極少,主要面對大眾消費,能夠進入大型超市、賓館和飯店的數量很少。(3)果品主要銷往云南、貴州、四川等西南市場。
2存在的問題
2.1勞動力素質普遍偏低
有一定文化科技素養的農民和大多數青壯年基本都外出打工,轉向非農產業,留下來的除極少數專業大戶外,從事果樹生產的大多是婦女和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一些先進實用的農業新技術由于受勞動者素質的影響,不能得到大面積推廣,果業科技含量低,果業發展缺乏能人帶動。
2.2品種老化,結構失衡
永川區20年以上的老果園和老品種在0.2萬hm2以上,老果園產量下降和品質變低影響果農收益,同時集中成熟上市矛盾也比較突出,季節性缺果現象嚴重。
2.3標準化水平低,品牌培育不夠
種植不標準,銷售不規范,商品率低,普通產品多,標準產品少,裸果賣得多,品牌包裝少,由于農戶種植規模小而分散,雖然果品總量較大,但總體商品率低,品牌意識淡薄。
2.4經營主體薄弱,銷售方式單一
目前,大多數果園由農戶1家1戶經營管理,小生產難于應對大市場,大型經營主體和龍頭企業較少,企業主動出擊,開創市場的能力弱,銷售方式單一,營銷手段欠缺。
2.5營銷體系建設尚不完善
對營銷的重視不夠,普遍存在重生產,輕管理、輕流通、輕營銷的現象。一些品種(如黃花梨)成熟上市期集中,采后貯藏保鮮場所缺乏,銷售市場半徑不大,產品主要銷往云、貴、川等西南市場。
3發展優勢
3.1區位優勢
永川區位于重慶西部,介于成都、重慶兩大城市之間,歷來是重慶西部和川東面地區重要的商業物資集散地和政治、 經濟、文化中心。永川轄區面積1576 km2,總人口約108萬人,非農業人口25.6萬人。人口多,交通方便,需求大。并且,永川區擁有農業部命名的定點專業批發市場的重慶農副產品綜合批發市場(面積4萬m2,其中水果批發區5000 m2);有3個產地批發市場,幾個面積3000 m2的凍庫。
3.2地理優勢
永川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平均氣溫18.2℃,最高氣溫39℃,最低氣溫2℃。年平均降雨量1042.2 mm,平均日照1298.5 h,年平均無霜期317 d。適宜種植柑橘、梨、龍眼等多種水果。
3.3擁有一批基礎較好的龍頭企業
永川百里水果長廊是重慶農業最早建設成功的產業示范基地,在永川境內有重慶華恩農業有限公司、重慶云鵬農業有限公司、重慶金橙科技有限公司、重慶市剛全農業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同時擁有圣水湖現代農業園區、八角寺十里荷香生態農業園區、黃瓜山現代農業園區三大園區,為永川果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鄭清葡萄公園、百花園、獼猴桃公園、藍莓公園、楊梅公園、李子公園、黃瓜山四季果園更是永川區果品業發展中的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4對策與建議
4.1轉變觀念、產銷并重
轉變重生產,輕流通、輕營銷的觀念,樹立抓營銷也是抓生產的意識,明確營銷管理職責,糾正重視基地建設,忽視產品營銷的現象;改進果品產業發展扶持辦法,強化對流通環節的扶助力度,由單一獎勵生產向以獎勵營銷為主轉變;建立生產與營銷并重的考核機制。
4.2改良品種、提升品質
(1)加強對老果園的改造換代升級,對適合高接的老果園進行換種改良,并對土壤進行熟化深翻,對不適合高接的老果園,引導果農進行重植。(2)引進優良新品種,合理布局。在穩定黃瓜山黃花梨、永川梨橙、朱沱晚熟龍眼現有生產面積上,逐步引進像血橙、紅肉橘橙等水分充足、口感好、品質好、產量高的新品種,并且對早、中、晚品種按3∶5∶2的比例進行布局,適當發展葡萄、獼猴桃、藍莓、楊梅、李子等小水果,實現四季有果采、季季有花賞的目標。
4.3標準種植、提升質量
高標準、高質量的產品是營銷的基礎,因此必須實行標準化種植,提升果品質量,推廣普及老果園改造提升技術,黃瓜山梨人工授粉技術,成果套袋技術,果園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龍眼提質增效高產創建技術,柑橘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打造精品果園,全面提高果品質量和商品率。
4.4加大宣傳、打造品牌
加大永川黃瓜山梨、朱沱晚熟龍眼、永川梨橙的宣傳力度,積極參與各種展銷會、洽談會、訂貨會;辦好黃瓜山梨賞花節、采果節以及朱沱龍眼節,進一步提高永川果品的聲譽和知名度。
4.5培育隊伍、鼓勵營銷
大力培育本地營銷隊伍,支持合作經濟組織和協會進入流通領域,鼓勵引進外地經銷商,優化營銷環境,構建成熟有效的營銷體系。
4.6加大投入、支持發展
(1)要加大對新品種、新技術引進試驗示范的投入。做好新品種、新技術的貯備工作。(2)加大果品宣傳、包裝、銷售體系建設的投入。果品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宣傳、打造,政府應在果品品牌、包裝和營銷體系建設等方面投入資金,支持果品產業的發展。(3)加大技術推廣的投入,主要加大對老果園改造技術,成果套袋技術,果園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龍眼提質增效高產創建技術的投入,改良品種,提升品質,培育品牌,增加果農收入。
4.7發展方向
4.7.1建設黃瓜山現代農業園區
依托重慶正百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業主,引進特色水果楊梅、獼猴桃、核桃、藍莓、葡萄、李、櫻桃等品種建設四季特色水果采摘園66.67 hm2。
4.7.2實施三大工程
(1)黃瓜山梨產業化工程。按照“調結構、提品質、樹品牌”的發展思路,要引進5~10個早熟梨品種建3.33 hm2品比園,篩選適合本地發展的早熟梨新品種,為換品種、調結構奠定基礎;要加大梨人工授粉和梨果套袋技術的推廣力度,搞好農業部梨標準園創建工作,提高梨產量和品質;要充分發揮黃瓜山梨地理品牌的作用,做到統一包裝,統一品牌,提高黃瓜山梨知名度和影響力。
(2)晚熟龍眼提質增效工程。著力在“攻單產、提品質、樹品牌”上下功夫,要狠抓龍眼控梢促花保果配套技術的推廣,搞好23.33 hm2標準化示范園建設,提高龍眼產量和品質;要引進和篩選適合本地發展和不同成熟期的優良品種,實施高接換種33.33 hm2,優化品種結構;要加強品牌打造,力爭注冊1個龍眼品牌,做到統一包裝、統一品牌銷售。
(3)黃瓜山主體公園打造工程。為進一步豐富黃瓜山休閑觀光旅游資源,以梨產業為主導,實現“四季有果采、季季有花賞”的目標,除梨花、梨果外,將重點打造鄭清葡萄公園、百花園、獼猴桃公園、藍莓公園、楊梅公園、李子公園等6個各具特色的主體公園,總規模達到333.33 hm2。
4.7.3打造四大品牌
打造 “黃瓜山梨”、“朱沱龍眼”、 “五間西瓜”、“永川藍莓”4個品牌。組織編制生產標準、產品標準;加大品牌宣傳力度,協助辦好梨賞花節、梨采果節、龍眼采果節、西瓜節等相關節會,提高知名度;組織相關業主參加各類農業博覽會、展銷會,并在電視、報刊、網絡上進行宣傳,擴大品牌的影響力。
(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