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通過對重慶市涪陵區3個鎮街27個柑橘果園害蟲發生群落的調查,結果發現柑橘果園害蟲有昆蟲綱6目22科39種,蛛形綱蜱螨目3科4種,其中發生普遍且危害程度較重的有葉螨、柑橘潛葉蛾、蚧、天牛、柑橘大實蠅、桔蕾癭蚊、蚜蟲等7個種類,需要專門施用藥劑加以防治。
關鍵詞 柑橘;害蟲;發生種類;防治;重慶市涪陵區
中圖分類號:S436.6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13-013-03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50605.1907.020.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5/6/5 19:07:33
涪陵區地處重慶市中部及三峽庫區腹心地帶,位于東經106°56′~107°43′,北緯29°21′~30°01′,系平行嶺谷區與盆周山地結合部。涪陵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境內長江流程86 km,烏江流程35 km,非常適宜于柑橘生長,是長江柑橘帶適宜生態區。2009—2012年重慶市實施的森林工程經果林建設項目,進一步加快了涪陵區柑橘發展發展的速度,柑橘已成為農民增產增收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目前,涪陵區柑橘種植面積近126.32 km2,1127.25萬株,年產鮮果約5.35萬t,在重慶市各區縣排名第十。為了進一步做好涪陵區柑橘生產和病蟲防治工作,特對涪陵區柑橘果園主要蟲害的發生情況進行了調查,具體結果如下。
1調查方法
1.1調查地點
根據柑橘生產情況,將涪陵區柑橘主產區劃分為長江沿岸區和烏江沿岸區,其中以長江沿岸區為主。因此,在長江沿岸區選取有代表性的李渡街道、藺市鎮為調查點,在烏江沿岸區選取有代表性的白濤街道為調查點,每個點選取3個村,每個村選取3個代表性果園,共27個果園,對柑橘樹發生的害蟲進行調查。
1.2調查時期
在柑橘主要生育期,即春梢期(花期)、夏梢期、秋梢期和成熟期各調查1次。
1.3調查方法
采用“五點取樣法”進行調查。每個果園設立5個樣方(東、西、南、北、中每個方向1個樣方)。每個樣方調查5株植株,共調查25株。每株從東、西、南、北4個方向上進行調查,每個方向調查3~5個枝梢(含花、果、葉),采用“直接觀察法”和“拍打法”,調查記載害蟲發生種類和發生程度。
2結果與分析
2.1涪陵區柑橘果園害蟲發生種類
調查結果表明,涪陵柑橘果園發生柑橘害蟲有昆蟲綱6目22科39種,蛛形綱蜱螨目3科4種(見表1)。其中常發和重發性害蟲有葉螨、柑橘潛葉蛾、蚧、天牛、柑橘大實蠅、桔蕾癭蚊、蚜蟲等7個種類,需要專門施藥進行防治;其他害蟲(螨)發生程度相對較輕,一般可進行兼治和不需要進行防治。
2.2涪陵區柑橘果園害蟲發生特點
(1)柑橘葉螨和潛葉蛾在各類型果園普遍發生。柑橘葉螨主要是柑橘紅蜘蛛和柑橘黃蜘蛛,在涪陵區各類型果園普遍發生且發生程度較重,必須施藥加以防治。
(2)柑橘矢尖蚧在局部果園發生。柑橘矢尖蚧主要發生在栽植年限較長果園,一般在栽植5年以后開始發生,在防治上應引起注意。
(3)柑橘天牛在局部老齡果園柑橘樹上發生嚴重。柑橘天牛類害蟲在老果園中樹齡較大的柑橘樹上嚴重發生,危害較大,樹勢重度衰弱,甚至死亡。
(4)柑橘大實蠅是重慶市補充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但在涪陵區發生范圍較小,僅在鄰近武隆縣的白濤街道有發生,當前正在采取措施加以防除。
(5)桔蚜、桔蕾癭蚊等害蟲發生也比較普遍,但發生程度較輕,一般不需要專門施藥加以防治。
3 小結與討論
(1)涪陵區地處三峽庫區和重慶市腹心地帶,柑橘類果樹主要在沿長江、烏江兩岸種植,在重慶市和長江沿岸地區害蟲發生種類和發生程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指導意義。
(2)調查時間和次數較少,僅在1年中的柑橘春梢期、夏梢期、秋梢期和果實成熟期各調查了1次,不能全面反映柑橘果園所有害蟲的發生程度,還有待進一步增加調查年份和調查次數。
(3)在所調查的27個柑橘果園之外發生的部份柑橘害蟲也列入了發生種類之列。
(4)有待進一步增加調查年份和調查次數,擴大調查范圍,更實際地反映柑橘果園害蟲的發生種類,明確其發生程度,最大限度地發揮在柑橘害蟲防治中的指導作用。
(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