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結合重慶市永川區“十二五”水果產業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提出永川區“十三五”水果產業發展思路與目標,并指出產業體系建設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 水果產業; 發展對策; 思考; 重慶市永川區
中圖分類號:F326.13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13-060-02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50605.1843.005.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5/6/5 18:43:41
永川區是重慶市西部重要的水果生產基地,黃瓜山梨、永川龍眼、永川梨橙是永川區果業發展的3個主導產品和推進的三大支柱產業。經過各級多年的努力,以黃瓜山梨、永川龍眼、永川梨橙為主導產品的果業已成為永川區農村經濟的骨干特色產業,在農業進步、農民增收、農村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了促進永川區水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筆者對永川區“十二五”水果產業發展的概況進行了總結分析,并提出了“十三五”水果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1永川區“十二五”水果產業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實施“十二五”水果產業以來,永川區政府、永川區農業委員會高度重視、常抓不懈,認真貫徹、逐步落實,形成三大水果支柱產業健康發展,其他特色水果適度規模、因地發展的格局。永川區水果面積、產量、產值等良性發展、穩步提升,全區農村經濟中水果經濟收入占比越來越高。至2014年,永川區現有水果總面積1.40萬hm2,年總產量14萬t,年總產值4.2億元,其中名優水果面積0.53萬hm2,年總產量7萬t,產值2.6億元。
目前,永川區“十二五”水果產業發展中還存在如下問題:(1)果園管理和果品營銷未得到足夠重視。普遍存在重果園建設和果品生產,輕果園管理和果品流通營銷的現象。果園技術執行不到位,產量普遍較低。(2)種植不標準,銷售不規范,商品率低。普通產品多,標準產品少,裸果賣得多,品牌包裝少。由于農戶種植規模小而分散,雖然果品總量較大,但總體商品率低,品牌意識淡薄。(3)經營主體薄弱,銷售方式單一。目前大多數果園都由一家一戶經營管理,小生產難于應對大市場,大型經營主體和龍頭企業較少,企業主動出擊,開創市場的能力弱,銷售方式單一,營銷手段欠缺。(4)營銷體系和信息網絡建設不夠完善,一些品種(如黃花梨)成熟上市期集中,采后貯藏保鮮場所缺乏,銷售市場半徑不大,產品主要銷往云、貴、川等西南市場。(5)果園基礎設施欠缺,受氣候影響大。永川區60%的果園都沒有配套建設生產便道、蓄水池、灌溉管網等基礎設施,果園基礎設施欠缺,受干旱氣候影響較大。
2永川區“十三五”水果產業發展思路
2.1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城郊型現代農業發展為總攬,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發展基地,優化結構,提升品質,打造品牌,開拓市場為重點,逐步實現生產布局基地化、品種結構優質化、生產經營規模化、生產手段科技化、產品流通多元化的名優水果產業發展格局,使之成為重慶市現代農業的亮點工程,精品農業的展示窗口。
2.2基本思路
按照“調結構,擴基地,提品質,樹品牌”的總體思路和“政府引導,市場拉動;農民主體,項目推動;科技引領,持續發展;產業集中,突出特色”的總體原則,改造0.07萬hm2劣雜品種,發展0.13萬hm2特色四季果園,推廣3項技術(龍眼枝梢輪換結果技術,黃瓜山梨提質增效技術,特色四季水果設施栽培技術),打造4個品牌(黃瓜山梨、永川龍眼、鄭清葡萄、永川藍莓),培育5家龍頭企業(重慶衛星湖生態農業公司、重慶石筍山生態農業公司、重慶鄭清生態農業公司、重慶藍越農業公司、重慶市首農生態農業開發公司),努力促進永川區名優水果上檔升級。
2.3目標任務
到2020年,永川區名優水果總面積達到0.67萬hm2,新建0.13萬hm2,年總產量12萬t,年總產值8億元。特色四季水果0.13萬hm2,永川龍眼0.2萬hm2,黃瓜山梨0.33萬hm2。計劃“十三五”期間,每年新建特色四季果園266.67 hm2。
2.4區域布局
按照“產業集中,突出特色”的原則,集中建設兩大名優水果產業帶,即朱沱、松溉0.2萬hm2龍眼產業帶,南大街、吉安、仙龍、五間,衛星湖,來蘇等鎮街黃瓜山梨和特色四季水果產業帶。
3永川區“十三五”水果產業建設內容
3.1產業基地建設
(1)新建特色四季水果基地0.13萬hm2,包含龍眼、梨子的查漏補缺。新建果園要適應城市發展對高檔水果的需求,滿足城市居民對大自然親和的渴望,體現水果產業的現代化,促進水果產業從單一的商品農業向集商品、體驗、休閑、觀光等為一體的都市生態農業發展,帶動和促進永川區名優水果產業的升級。(2)選擇優良品種,改造0.07萬hm2劣雜水果,其中龍眼266.67 hm2、柑橘400 hm2。
3.2基礎設施建設
(1)道路設施建設。基地道路是田間生產和區域物資運輸的動脈。本著節約用地、方便生產、適度超前、降低投入的原則,完善0.13萬hm2新建果園的三級道路系統,修建機耕道10 km,板車道20 km,生產便道80 km。(2)水利設施建設。按照旱能灌、澇能排的排灌要求,布局修建灌排溝、庫塘池等設施,修建集雨蓄水池100口(10 m×10 m×3 m),灌溉管網200 km,排水溝100 km。
3.3栽培設施建設
建設果園避雨栽培設施(普通鋼架大棚)33.33 hm2,其中葡萄20 hm2,獼猴桃13.33 hm2。
3.4科技示范園建設
農業科技是推進現代水果產業發展的動力源泉,是現代水果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保障。通過建設科技示范園,推廣應用水果生產管理技術,引領品種更新換代和栽培技術改造升級,以科技創新推進永川區名優水果產業發展。規劃在朱沱(龍眼)、吉安(藍莓)、南大街(獼猴桃)各建1個集新技術示范、品種展示、設施栽培、觀摩培訓、農事體驗和休閑觀光等功能于一體的科技示范園,每個規模在13.33 hm2以上。
3.5新型經營主體培育
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探索水果產業經濟合作組織構成的多種模式,發揮其技術、資金、信息的整合優勢和聯結農民、企業、市場的紐帶作用,是促進產業結構調整、開拓果品產品市場、帶動農民增收和實施水果產業化戰略的關鍵。依托龍頭企業的發展帶動作用,按照“公司+基地+農戶(家庭農場)”等多種行之有效的生產、經營、發展模式,擴大、強化對農戶的扶持和帶動。到2020年培育市級水果龍頭企業5家,區級水果龍頭企業10家,新增水果家庭農場100戶,水果股份專業合作社20家。
3.6品牌培育
實施地理標識保護、基地認證、產品認證以及知名品牌創建等多種形式的品牌培育戰略,對于推進水果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提升產品附加值,增強產品競爭力等都有促進作用。到2020年,培育地標品牌1個(永川龍眼),有機果品品牌1個(鄭清葡萄),綠色果品品牌2個(藍越藍莓和石筍山獼猴桃),無公害水果基地2個。
3.7市場流通體系建設
新建龍眼產地批發市場3個(朱沱鎮2個、松溉鎮1個),建設1個網上信息發布與果品交易平臺(與其他產業共建共享),培育營銷大戶及中介組織50戶,設立果品直銷窗口10個。
3.8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依托永川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建立投入品監管制度和質量安全追溯制度等,加強對基地認證、投入品監管、標準化生產、產品質量檢測等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的監控,實行生產過程全程跟蹤,建立一套健全的果品質量安全制度體系,提高永川區果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