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家的寶貝把你強制灌進去的感冒藥一股腦兒全吐出來時,當頑劣的小家伙不達目的就躺在地上打滾時,當剛上幼兒園的他無論如何不肯上學時,或者身為媽媽的你一連說了三遍同樣的話,小寶貝卻視而不見時……你,有沒有當場變得怒不可遏,對著寶貝大吼大叫,寶貝卻嚇得哭了起來,或者低著頭進入長時間的默而不語。
內疚的安妮媽媽——雪莉
夜已經很深了,女兒安妮已經帶著睡前故事進入夢鄉了,媽媽雪莉卻怎么也睡不著。她被剛才看的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中的小企鵝和企鵝媽媽感動了許久??此坪唵蔚墓适虑楣潓崉t隱藏著復雜的故事背景,看似筆畫稚嫩實則功底深厚,看似用兒童的口吻,實則在括號里面有著強烈而精準的兒童內一心世界的情緒解讀。而聯想到自己,雪莉更加覺得自己就是繪本中的企鵝媽媽。今天,她跟女兒之間有了一場很大的沖突,這已經是一個月來第三次向女兒大發雷霆了。而每次的導火索竟然都是諸如“吃飯時,飯菜掉到地上”

“做完手工的邊角料沒有及時收走”等看似不起眼的小細節。她反復回想事情的來龍去脈,卻總是覺得自己沒有做錯什么,可女兒為什么也覺得自己很委屈,很受傷呢?
今晚,她又獨自抱著她最喜愛的毛絨玩具Kitty貓睡著了,眼角還掛著剛剛哭過的淚滴。雪莉想起了女兒形容她的話“媽媽,媽媽,你生氣的樣子就像一只大火雞,頭發都快著火了!”她又想起繪本里面的那段親子的對話,故事里面被嚇得四分五裂的小企鵝多像是自己的女兒安妮呀!
是啊,作為媽媽,為什么變得如此發怒?縱然有一萬個理由,對孩子發脾氣仍然是不智慧的表現昵!在孩子眼里,媽媽應該是世界上最疼愛他的那個人,無論外面有多大的風雨,媽媽的懷抱永遠是最溫暖的港灣,媽媽的笑容永遠是最美麗的風景。
是的,雪莉工作的確辛苦,各種會議安排,各種總結報告已經快讓她覺得最好腳踏風火輪了。同時,她先生頻繁出差,缺少陪伴不說,家里各種事務都要親力親為??瓷先?,這些事情真的快讓雪莉抓狂了。
然而,孩子是天使,特別是女兒安妮。在雪莉的眼里,女兒的陽光、熱情、懂事都讓她覺得特別開心,當雪莉看到女兒悄悄放在她床頭的最新畫作和寫給自己的溫馨話語時,她的心突然柔軟下來。當她想起女兒在自己輕輕咳嗽一聲后就端來一杯白開水時,當女兒用“心”形即時貼寫下“媽媽,我愛你”時,雪莉的眼淚奪眶而出,她怎么能對自己大發脾氣的行為不內疚呢?
你發脾氣的樣子也許像極了你的母親
雪莉的例子絕不是一個。她只是來找我咨詢的個案之一,從她的講述中,我分明感受到雪莉對自己發脾氣后的后悔、委屈、無奈、無助。而故事中的雪莉僅僅是生活中千千萬萬個媽媽的代表??v觀周圍,我們身邊有多少個這樣的媽媽,就有多少個焦慮的母親。她們內心都希望自己是一個溫柔的媽媽,可孩子眼中的她們卻是那么令人害怕。這里面到底發生了什么?
“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么,而是事情發生后我們的反應?!笔聦嵣希慨斘覀儗⒆哟蟀l脾氣時,很可能無意識中扮演了一位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自己的母親。想想看,那個聲色俱厲的媽媽是不是很熟悉,而站在對面的那個孩子正是小時候的自己:想投入媽媽的懷抱卻又不敢靠近,分明想逃離;想得到媽媽的原諒又恨自己不爭氣;想下次一定改正卻擔心媽媽不相信或者自己無能為力7孩子內心的恐懼足以讓孩子失去表達的信心。也許,孩子渴望馬上變成乖乖熊,即便討好也成,只要媽媽不再大吼大叫。
是的,我們在重復演繹一個家庭的劇本,而這個劇本不必彩排而是每天都在現場直播。想想看,你訓孩子時,說話時的態度,你用的批評的字眼,甚至你最后收場時的無助,還有你事后的內疚模式都像極了你的媽媽?!案改赋V貜驮谄涑砷L中熟悉的模式,即使那些模式是功能不良的?!?/p>
當我幫助雪莉回憶起她原生家庭對她的影響時,她突然抱住我失聲痛哭,像個孩子似地抽泣著,過了很久,她才意識到自己的角色,并慢慢恢復了平靜,她的皺紋慢慢舒展開來,她的笑容慢慢浮現。接下來,我用情緒的冰山理論幫助她看到自己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原來,她大發脾氣的背后是很強的自尊。我們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事件,只能改變那些事件對我們的影響。
媽媽如何在寶貝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緒
不得不承認,從生氣到發怒當然是一種情緒的升高,然而,在這個過程里面,究竟發生了什么?怎樣去識別我們發怒時候的情緒字眼呢?如何在孩子面前去控制我們的情緒呢?
實證研究表明,很多媽媽生氣時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升級,是因為自己的意愿沒有得到滿足,或者說事情仿佛失去了自己的控制(包括孩子的表現)時的一種自然流露。而如果我們肯謙卑地面對自己的內心,努力探索情緒背后的真相時,往往我們會有意外的收獲。
譬如,孩子在面對琳瑯滿目的玩具櫥柜時,一般會表現出垂涎欲滴的渴望,而在孩子提出要買這個玩具的請求時,可能你拒絕了孩子。孩子為了得到心儀的玩具,可能會表現出不配合的動作或者不理智的行為,比如大哭或者賴著不走在原地打滾等行為時,這就會激起你內心的反感情緒,你繼而變得更加嚴厲,表情開始失控,聲音的分貝變得更高,甚至輔以夸張的肢體語言等。讓我們想象一下吧,如果此刻有一臺錄影機在墻上,一定會記錄下你的表現。而當我們把這個錄像放給你看時,你簡直不相信自己會變成如此咆哮的女郎。那么,我們該怎么做呢?
情緒管理5步驟教你變成高情商的溫柔媽媽
第1步
先喊暫停,常見察情緒
情緒是流動、易變的心理歷程,所以文學家有時拿它與火或水相比。情緒的管理不是要去除或壓制情緒,而是在覺察情緒后,調整情緒的表達方式。所以,當遇到情緒高漲的時候,先在心底跟自己說暫停。就像球場比賽,突然被裁判吹了暫停的口令,保持冷靜的思考和理智的態度是智慧媽媽的第一步。此刻,我們需要覺察內心的情緒究竟是什么,比如,你可以嘗試著用一些形容詞去表達自己的內心,覺得沒面子、焦慮、著急等,當你用這樣的字眼標明自己的情緒時,你就會意識到自己內心的真實狀態,從而讓自己從潛意識作主的狀態轉變為意識作主的狀態。這是一個控制情緒繼續發作的契機。
第2步
客觀描述事件,不刻意貼標簽
上述的步驟如果可以經常有意識地加以訓練,覺察自己情緒的時間就可以大大縮短,而且用于形容自己情緒的字眼也會越來越豐富,這是一個情商訓練的練習,需要堅持操練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接下來,就是要我們不帶主觀意志地描述事件的過程,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切忌給自己或者給孩子貼標簽。比如剛才例子中討要玩具的孩子,我們只能描述成:“當媽媽帶你走進商場的玩具專柜時,你看到了你特別喜歡的玩具,于是你提出要買,媽媽沒有同意,你就不高興了,是嗎?”這樣的描述比較客觀,如果換成“當媽媽不同意給你買這個玩具時,你就無理取鬧”這樣的描述時,顯然已經給孩子帶上了“無理取鬧”的標簽,而這樣的“標簽”對于處理自己和孩子的情緒都沒有益處,反而只能加劇自己的情緒升級,因為這樣的標簽背后指向的是孩子的“不懂道理、不理解大人、不懂事”等。而事實上,孩子并沒有這樣的主觀故意,只是看到符合他同齡的事物時表現出來的自然狀態而已。作為媽媽,要懂得孩子成長的規律,學會等待,學會欣賞,學會心平氣和地面對孩子的一切。
第3步
主動表達感受,獲得同理心
接下來,我們可以將表達的主動權收回來,不是去用“你如何如何”的詞匯來訓斥孩子,而是用“我”或者“我們”這樣的詞匯來表達感受,告訴孩子你真實的想法。接著上例來說,就是“當媽媽看到你不高興時,我也能理解。因為我也曾經是小孩子。我的感受是我覺得自己很無助,就好像你跟媽媽要一顆天上的星星,而媽媽卻無法滿足你一樣?!边@樣的語言可以迅速拉近媽媽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讓孩子站在你的角度去體會媽媽的感受。而且讓孩子知道,得不到玩具也很正常。這個同理心的建立相當重要,相當于把談判中互相對峙的一方拉到談判桌的另一方,變成朋友。這時候雙方的情緒都會回到一個正常的表現中來,為下一步的雙贏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第4步
明確雙方需求,需求雙贏方案
走到這一步驟時,雙方的情緒已經平和了很多,可以更加理性地針對事情本身進行討論。比如媽媽會說因為這個玩具目前不適合你的年齡,或者類似的玩具家里已經有很多,媽媽希望買一個更加有創意的玩具給你。而媽媽此刻也要幫助孩子找到他的需求,比如他覺得這個玩具什么地方最吸引他,有什么更好的玩具可以替代等。這樣的討論看似復雜,其實是一個彼此滿足需求的過程,這樣的探索往往會有雙贏的方案呈現。比如,可能針對上面的例子,媽媽最后用一本書代替了玩具,而書中的故事里面涉及到了這樣一個玩具,或者這個玩具是書中人物的一個道具而已。
第5步
建設性的想法和建議
此刻,親子關系已經變得非常安全,我們可以重塑情境,告訴孩子如果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你可以跟媽媽用比較好的語氣表達,媽媽也會考慮到你的感受幫助你來選擇是否該擁有這樣一個禮物。
總之,媽媽的情緒管理是每個媽媽都要面臨的現實問題,逃避不是最好的辦法,任由情緒泛濫也不是聰明的舉動。當孩子的行為成為引發自己身心變化的一個刺激時,作為媽媽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讓情緒瞬間爆發,甚至失去控制。每個媽媽都要相信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這種能力是可以學習的,也是可以經過訓練不斷提高的。我們要時刻注意和關照自己的情緒,從“一生氣就大吼大叫”變成心態平和地面對孩子的溫柔媽媽,是一個不斷修煉和學習的過程。請與孩子們一起來讀讀這本書吧,透過簡單的筆畫描繪的形象看看孩子的內心世界??纯窗l怒后給孩子的恐懼到底有多么可怕?回到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我們試圖找到一種彌補的方式,就是“找回來”進行修補,可是即便如此,對孩子的愛也是有了裂痕的,我們姑且就讓他們在“縫縫補補”中彼此抵達吧!能否在孩子面前多些感受的表達,少些理性的說教,多些對孩子同理心的關注,少些對孩子拔苗助長般的期待?我們也相信:生活中的“雪莉”越來越少,而更多的媽媽通過有意識地培養,一定會成為不急不躁、不舍近求遠、不急功近利的溫柔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