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衛視《夢想改造家》再創精彩,挑戰本季最難戶型——由過道改建的夾縫屋,房子位于巷子的底部三層使用面積只有30多平米,居住著一家三代五口人。夾縫中的家讓這家人在生活中伴隨著眾多困境,“生活也像在夾縫中一般”。然而這個案例最感動的不是神奇的設計師王平仲,一年改稿16次,歷經各種困難后改造成功,而是因為這神奇的設計改造真正改變了這一家人的生活!
信息
項目名稱 東方衛視《夢想改造家》節目 –夾縫中的家
項目地址 上海市虹口區四川北路
項目性質 住宅
業主 周淵一家五口人
設計師 王平仲(PING WANG)
設計周期 2015年05月04日 – 2015年07月10日
施工周期 2015年05月18日 – 2015年07月29日
主要材料 鋼材、老木板、剛化玻璃、陶瓷薄板、復合地板、軟木地板、實心玻璃磚、乳膠漆、木器漆。
居住困境
1、住不下
小朋友越長越大,需要自己的空間。而且不論讓爺爺睡柜子,還是讓爸爸打地鋪,都很不人道。三代同堂,至少需要3個房間。房子破舊,四處漏風,蟲蟻橫生。作為只有一面墻的奇葩房型,裝修公司表示無法解決。
2、危險
家里的衛生間在一樓,不可避免要上下樓,對于身患血友病的周淵來說,很危險。即便家里沒有殘疾人,這個樓梯也存在安全隱患。樓梯和衛生間,都需要改造。結構脆弱,樓板為年代久遠的老木板,且木板厚度僅為1.2厘米。
3、采光、通風皆不足
墻面寬度僅為1.8米,窗戶窄小,通風、采光皆不足??蛷d隔著陰暗狹窄和會漏水的走道,有著一扇沒有采光的窗戶和夾雜著廚房油煙的通風;通過狹長陡峭又蜿蜒的樓梯通往二層半的臥室為鄰居阿姨和兒子的臥室。

4、隱私性差
兩戶之間關系緊張,但是共用一條樓梯,并穿越彼此的公共和私密空間,造成兩戶人家在空間使用上的困擾。
夾縫屋改造,七大措施
第1大措施:抬高地基+防水處理,徹底告別潮濕
這個家有三層樓,卻只有三面墻,而且都沒有任何采光,房屋極度陰暗潮濕,嚴重影響了老人、孩子、病人的健康。
除此之外,積水問題嚴重,鄰居們的煤氣管道、水管、電線均集結在周淵家里,線路老化,存在極大安全隱患。
改造的開始從建筑結構加固作為開始,將房屋內老舊不堪使用=的青磚墻和木樓板依次拆除,并以鋼結構加固三面磚墻;將一層空間的地基墊高,除了防止雨水倒灌,抬高的地基做了防水處理避免潮濕之外,天井和屋頂的排水可直接藉由墊高的地基順利排出室外。

第2大措施:\"連體分離手術\" 與鄰居徹底分開
原有的空間中周淵的家與鄰居相互交叉,生活受到相互影響。故改造時王平仲分別給兩家做了兩個大門,兩個樓梯,讓兩戶人家完全隔絕開來。同時,也意味著兩家要同時改造,難度更高更艱巨。
第3大措施:通風+采光 入口設計全透明玻璃
主墻是1.8米寬的很薄的墻面,由木屑和石灰混合砌成,已經無法再繼續使用。設計師將其改造為全透明玻璃,使之達到四個向度的采光,三個向度的通風。加上了天棚簾避免了白天陽光的曝曬、利用斜屋頂和平屋頂之間的縫隙產生一片采光窗,使得小孩臥室增加一處采光點、天井經過計算太陽軌跡和光照時間移位至最科學合理的采光點,使得一至三層的室內空間獲得最大的自然光照,天井的移位也使得房屋產生了南北向通風對流。

第4大措施:安裝液壓電梯 保障病人上下樓安全
讓人不敢相信的是,這個空間里居然還設置了電梯。因為周淵身患血友病,每天從二樓的房間到一樓洗澡上廁所非常困難,而且由于上下樓梯太危險,一年只有過年全家團圓的時候,才會努力爬上三樓。所以設計師在極其珍貴的空間中擠出安裝液壓電梯的空間,解決了他上下樓的難題。
第5大措施:屋頂開天窗 告別無光歷史 每間房都有陽光
原有的天井不符合物理環境的要求,為了讓原本沒有一絲光線的三層小樓的每個空間都有采光和新鮮的空氣,設計師將天井進行了適度移位。

第6大措施:新與舊的對話 保留老房子歷史痕跡
老房子始建于1911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設計師利用可使用的建材裝飾著新家。當時的青磚墻刻意保留下來變成新家的墻繼續存在。而木作門牌框,利用老木板將兩戶共有的周家門牌重新打造并鑲嵌于兩戶大門之間,象征著周家人和老建筑之間的關系。
第7大措施:手工制品,定制滿足各自需要
因為“夾縫中的家”奇葩的房型,在設計中有許多要“奇葩”定制的地方,王平仲和他的團隊特別設計了三款多功能椅、一款可變家具并手工制作了十幾項手工制品,希望這些設計能幫助周家從夾縫中得到更多的光明。
多功能椅:二層周老先生多功能工作椅,老先生平時喜歡動手做些木作活和維修家里的設備,多功能工作椅除了可以提供舒適、柔軟的工作座位,工作椅內嵌活動隔層可儲藏小工具,下方可置放大型工具,活動椅下方設置小滾輪方便移動,并可將椅背折疊移動至餐廳作為矮凳使用。
三層周先生工作搖椅,作為男主人平時在家當SOHO族開網店或處理財務工作的椅子,設計成工作和休息兩用的一張多功能椅,讓患有血友病的男主人在工作時間至于太過勞累。
三層兒童多功能椅,除了可正常讀書寫作業,椅子下方為儲物柜,作為收納小孩的玩具和隨身用品,儲物柜也可單獨置放于房間任何角落。
可變家具:三層小孩臥室的可變家具。結合了衣柜、書桌、書架和床鋪的多功能組合可變家具,除了節約了空間,同時家具采用了國內目前品質最頂尖的五金件打造而成,小孩可輕松不費力的隨時變換讀書和睡眠空間,同時保障小孩在使用可變家具上的安全。
二層餐廳木雕畫:利用小孩在改造前手繪對家的畫,以手工雕刻老木板的方式轉換成木雕畫,記錄改裝前小孩對于家的一種記錄、渴望和想象,并置于家人每天聚會和用餐的空間。
照片框:五幅時光走廊系列照片框。利用老木板做成的照片框鑲嵌著遠從老房建造時的上海老照片至房屋改造前一刻的照片,一系列的照片從古至今順著一層空間延著樓梯和電梯的老青磚墻陳列直至三層,照片墻不只是種裝飾,更多的是表達家族血脈和老房子之間的情感。

這不僅僅是一棟見證了上海歷史的老房子,它還承載了周家的興衰、悲歡離合和夾縫中求生存的意志。夜幕降臨時,三層委托人周先生工作燈亮起,“希望”就像這個巷弄夾縫中的一盞明燈,永遠的高高在上,不斷的發光發亮。這次不同意義的改造,帶給周家的,不僅是居住質量的提高,更是會將“夾縫中”的日子過得越來越明媚,未來也將越來越美好。
[ 編輯留言 ]
這個裝修公司不愿接手,設計師頭疼的項目,最終,完成了它歷史性的改造。設計師的舊物利用成了此次設計最重要的一項挑戰,將原本不堪使用的建材轉換成裝置、家具和記憶留存于周家。如果關于翻修有什么問題,可致電13611718623或者QQ:1830681579來與編輯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