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標準的缺失或者說標準的不健全
筆者個人認為,造成目前行業施工質量問題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標準!許多讀者朋友也許會感到困惑,裝飾質量怎么會沒有標準呢?就拿我們上海來說不是有《上海市住宅裝飾裝修驗收標準》(簡稱315標準)嗎?是的,看起來我們對施工質量有個標準可以參照執行了。可是,大家有沒有仔細探究過這份315標準?
翻看315標準的適用范圍:本標準規定了住宅戶內裝飾裝修(以下簡稱裝修)中的給排水管道、電氣、抹灰、鑲貼、木制品、門窗、吊頂、花飾、涂裝、裱糊,衛浴設備等項工程與室內空氣質量的驗收要求、驗收方法和質量判定。本標準適用于全裝修住宅及新建住宅、住宅二次裝修的驗收。
通過以上的表述,我們不難發現這份標準僅僅涉及的是裝修中的大部分完成面的表觀質量驗收,對施工工序和具體施工工藝則基本沒有涉及。其實,影響最終施工質量的最重要環節正是施工過程中的施工組織及工藝規范,如果對施工中的每一道工藝不進行科學規范的話,那么最終的施工表觀質量的驗收是治標不治本的。舉例來說,比如兩家不同的公司都新砌一堵墻,采用的工藝和材料不一樣,盡管可能完成面表觀質量都符合了驗收標準。但是耐久性是完全不一樣的。
那么為什么不制定科學規范的工藝標準呢?行業協會在制定標準和規范的時候要照顧到大多數的施工企業,況且行業中的較大的施工企業也是標準制定的參與者,所以平衡后的標準就是一個泛泛的標準了。不過,平心而論,就是目前這樣的檢驗標準,也是有許多施工企業做不到的。
二、施工企業缺乏企業標準
家裝的門檻比較低造成了家裝企業的魚龍混雜、良莠不齊。而且,上期雜志上我們已經談過家裝企業的管理是粗放型的,企業的管理者也缺乏對施工工藝的深刻認知,一般施工的時候就任由項目經理或者是施工隊長按自己施工隊工人的操作習慣來施工,家裝公司對隊長的管理要求就是不要有客戶投訴,客戶即使投訴也要隊長搞定,最“成功”的施工就是公司能收到施工款。
一般的家裝公司根本不會制定或者說不懂得制定規范的施工工藝標準,企業沒有標準的操作規范和程序,怎么可能保證施工質量的嚴謹和規范呢?在這樣簡單粗放管理下的施工,質量其實是根本沒有保證的。
讀者朋友們是不是遇見過這樣的情況:去一家公司洽談裝修事宜時,業務員或者設計師經常向客戶保證說推薦公司金牌的項目經理或隊長來保障施工質量。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如果公司有統一的施工標準和規范,那么應該無論哪個項目經理來施工,施工的質量都是統一的。如果一家公司有的隊長施工質量好,有的不好,那是不是說明這家公司沒有企業統一的施工工藝標準可循呢?
三、施工參與者缺乏必要的培訓
剛才我們說到施工企業缺乏必要的施工標準,那么作為施工一線的水電、泥瓦、油漆、木工們有沒有進行過必要的職前培訓、職中教育呢?很遺憾,答案是否定的。現在工人的技術能力,甚至還不如十年前。早年的木工大多在家鄉正兒八經拜師學過手藝,吃過多年的“學徒飯”。而現在,經過正規學習或者職業培訓過的工人幾乎都沒有了,早年的工人已經上了年紀,差不多都退休返鄉了,而現在的年輕工人大部分都是跟著老鄉出來打工,在工地上現學現賣的。而且,大部分工人對待工作的態度也不如從前認真了,有些所謂的老師傅,其實變成“老油子了”,他們非常清楚的知道怎么偷懶不會出大問題。習慣性的偷工已經到了無論你用什么辦法都無法改變他們不良習性的程度了。
記得十年前,有些大公司的老總們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組織過一段時間的職中教育,委托專業的培訓學校來培訓施工隊伍,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可惜的是沒有能堅持下去。
行業協會在這些工人的準入方面也未把控好,所謂持證上崗現在就變成了句空話。試問,木工不懂得木材漲縮的原因;瓦工不知道水泥中添加黃砂的作用和比例;漆工不清楚表干和實干的區別,那么,又怎么可能會有良好的施工質量體現呢?
四、殘酷的市場競爭造成無良的施工
現在市場的競爭是殘酷和激烈的。殘酷的市場競爭造成了家裝企業首要的任務是有成交量,為了成交,業務員或者設計師就不擇手段的在一開始就故意隱瞞了一些必要的施工工序,這些必要的施工工序就等到開工以后做增項,如果不能做增項的話,那么這些必要的工序就直接省去了。而更有甚者,就靠在施工過程中以次充好,偷工減料來降低成本,增加利潤了。比如多走線槽、多算電線用量、隱蔽工程材料以次充好等等。
五、消費者的非理性消費觀
消費者選擇價廉物美、物超所值的消費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味的希望裝修企業報價低之再低也是不理性的。俗話說:“千做萬做,虧本生意不做”,消費者想省錢,企業要賺錢,這永遠是矛盾的,關鍵是要找到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平衡點。就拿裝修網單來說吧,去一些比較知名的網站上找裝修企業是一些年輕消費者的主流想法。可是,在目前網絡營銷成本和線下營銷成本相差無幾的情況下,網上接單的企業報的價格確實比傳統門店的報價要低,那么真的會那么低嗎?大家可以去這些網絡銷量前幾名的公司看看,看看有多少業主因為各種原因在那里吵架的有多少就明白了。在目前材料價格越來越透明、而各個公司人工成本相差無幾的今天,同樣的一套100平米的房子裝修,網絡公司甚至可以報出4萬不到半包價格,而傳統門店的報價可能是它的一倍,這中間的緣由想必大家自己都能想清楚了。
我想互聯網也好,傳統家裝企業也罷,無論營銷的平臺和手法有多么高明,最終還是要通過實打實的產品質量來體現企業的價值和市場的占領。沒有嚴謹的施工培訓、沒有規范的企業質量控制標準、沒有科學的施工工藝控制、沒有合理的利潤率的回報,再怎么樣看上去“美麗”也終究會是曇花一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