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時候,我們聽說的都是店大欺客的故事,而且因為裝修市場魚龍混雜,一些黑心商家打著撈一筆就走的心態攪混了正規市場,以至于業主對裝修公司失去了信任度,一旦他們看到、聽到同樣身為業主的爆料,投訴裝修公司各種“坑害”,便會感同身受,不由自主地覺得個人就是受害者。誠然,這樣的情況或許出現了不少,但實際上,有時候強勢的卻并非是公司,而可能是個人。比如我們最近跟蹤的秦女士和A公司(皆化名)之間的糾紛故事,就大大出乎了我們的意料……
故事的開始總是相似的
最早聽聞秦女士和A公司之間的事兒,是被一個設計師朋友拉進了微信討論群,里面幾個裝修公司老總、設計師、監理、媒體人正在熱切討論這件事。當時,這事兒已經被秦女士通過網絡炒得風風火火了,甚至秦女士還通過朋友關系把這事兒捅到了電視臺的《快樂三兄弟》節目,連電視臺都來采訪過了。聽聞如此火爆的新聞,本著媒體人的精神,瞬間便覺得其中非常值得一書。然后就是從頭了解這事兒。
原來,起初是秦女士找到A公司負責裝修前者的一套房子,然后施工到2/3的時候,秦女士開始質疑增項產生的增加費用太多了。她認為,之前合同上就寫了這么點費用,那就按照這個價格來,其它增加的費用,她決定拒絕支付。然而,這樣一來A公司和施工隊就難辦了,因為一些增項的工程已經完成了,可后面的款項收不到,工資發不了,工人都要拒絕施工了。
初見這樣的情況,大多數人都是這樣認為的:A公司預算低開高走,增項嚴重,秦女士維護業主利益。但事實真的是這樣簡單嗎?
雙方對質,爭議金額居然僅2000多
為了深入了解事情的真相,我們首先致電了秦女士。電話中,秦女士主要強調了一點,“既然合同一開始寫得清清楚楚的那么多施工費用,為什么后來要增加,我只愿意支付合同上寫好的金額,額外增加的我不承認”。遺憾的是,原本打算邀請秦女士和A公司一起碰頭,當場溝通了解情況的,結果因為事情比較忙,秦女士推脫了碰面的邀請,最終我們只能單獨采訪了A公司,同行的還有電視臺記者以及資深的第三方監理。
起初,因為先入為主的想法,還比較擔心A公司會借口推脫,遮遮掩掩地不配合。沒想到,了解的過程中,A公司是積極配合,提供了很多書面證據,讓這件事變得更加復雜了。
首先,A公司表示,他們與秦女士關于糾紛部分的費用一共約8000多元,這一部分和秦女士電話中告知的符合。其中,扣除秦女士自己承認的增項(主要是部分地磚鋪設)以及因為說不清楚而由項目經理和施工隊長自己“吃進”的部分,還剩下4000余元;如果再扣除按照國家規定,家裝施工允許有的5%增項外,其實真正無法確認歸屬,存在爭議的,僅僅是2000多元!其次,A公司還表示后來為了解決這事兒,曾多次邀請秦女士來當面溝通,不過對方都推脫了不肯當面談。而這事兒對于只依靠網絡平臺來推廣自身公司口碑的A公司,已經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所以最后他們還表示,如果情況繼續惡化,他們將可能不得不采取司法途徑來解決的問題。
是惡意增項還是借故賴賬
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是A公司惡意增項呢?還是秦女士借故賴賬呢?作為媒體,我們沒有審判的權利,只能從我們的經驗嘗試做一些分析。首先,從個人經驗來看,A公司提供的說明,有頭有據,各種解說也比較詳盡,從金額的角度來看,有爭議的增項部分也不是很多,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業主都會和裝修公司溝通解決的。要說A公司惡意增項吧,按實結算的增項部分也很明確,少量施工中額外增加的施工也可以理解,所以確實沒有多少明顯的證據來驗證惡意增項這點。但從秦女士的角度來看,需要多付錢自然是有點想法。至于為何鬧到最后搞得這么僵,我們無意做任何惡意猜測,只能說是雙方缺乏有效冷靜的溝通。作為業主方,覺得自己是弱勢,被店大欺客了;而作為依靠網絡平臺推廣公司口碑的A公司,也被秦女士的搞得風聲鶴唳,雙方各有苦衷,氣上頭這溝通也多少受點影響了,希望雙方能冷靜下來協商解決。畢竟,按照現場第三方監理的戲言,“才2000多嘛,多小一件事兒”。
多花幾千找監理干嘛?
雖說對于秦女士的真正想法是如何的,我們無意做任何猜測。但是,在電話溝通中,秦女士有一點看法卻令我不得不拿出來說一下,這也是這篇文章真正想說明的事兒。
在與秦女士的溝通中,聽聞她對于和A公司之間關于增項費用無法達成溝通的情況,個人曾問了一句,當時有沒有請第三方監理。秦女士當場的回答是,“請監理干什么,多花這點錢能干什么!”對于這點,個人不敢茍同。事實上,看多了各種各樣的裝修問題,我們一致認為,要保證裝修結果滿意,一個無非是花力氣省錢;另一個就是花錢省力氣,至于兩者間比例的分配,看業主自身條件和需求了。秦女士質疑花幾千元找監理有什么用?個人看法是問題大了,特別是對于那些或忙或懶、沒有時間跑工地的業主來說!下面先讓我們來看個實例。
信息
業主康先生
房型四室兩廳三衛
面積200m2
半包預算40余萬元
作為在上海定居的歐洲人,說著一口流利中文的康先生對于裝修的理解與大多數國人不同,監理是裝修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他們對于家裝監理的理解,監理不僅能夠監督工地的一切事務,還能在前期規劃中起到關鍵作用。
聽康先生介紹,在他的國家置業有兩種形式:全裝修公寓、買地皮自己搭建房屋。買地皮搭建房屋,就需要聘請監理和建筑設計師與室內設計師,監理負責整個工程的協調與監管工作,這與國內工程中的項目經理類似,但職責中還要包含咨詢等無形服務。可以說職責遠大于項目經理,所以收費也是非常高的。
公司二選,省錢10余萬
康先生選擇了兩家裝潢公司,一家是專門負責高檔住宅與高級餐廳裝飾工程公司,而另一家則是主要從事家裝工程的小公司,兩家公司各有特點。康先生選擇也是左右不定,便將這個難題交給了監理,讓監理幫他做份投資與工藝分析,然后再決定選擇哪一家公司。
那家高端的公司,報價以中英文兩種語言書寫,方便康先生翻閱。但相比于另一家公司,造價上要高出了10多萬元。在第一輪談判時,監理看出不少項目的單價過高,在材料上與另一家公司相比無優勢的情況下,這樣的收費標準就不太合理了,縱然這間公司層次比較高,但高出20%多的費用也讓康先生無法接受。
而另一間小公司,報價50萬元不到,但存在缺項和重復計算的現象,這點康先生也覺得不夠專業。通過全面比較后,監理告訴康先生,兩份報價中不少主材都包含在內,但這些材料業主都主張自行購買,再減去一些不該有的水分,這個半包合同價在40多萬元是比較合理的。大公司人工偏高,材料方面也不是特別突出;小公司材料方面都是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品牌,人工費方面比較合理。單從預算上相比,監理更傾向于小公司。
在與兩家公司的第二輪談判時,大公司拿來了新的報價,但監理看過后發現對方只減去那些業主自購的主材,其他價格基本沒有調整,還是維持在50多萬元;而小公司卻將預算做了較大調整,但還是有一些小問題。最終康先生夫妻二人商量后,還是決定請小公司進行施工,反正有監理在,就算施工中出現問題也會由監理幫忙解決。
變身工地大管家,輕松托管不用愁
康先生家進入了施工階段后,墻體拆除與拆舊一并進行。康先生和太太工作都比較忙碌,工地只能全權交給監理。康先生家有個門洞需要更改,這點監理一直非常擔心,拆除的墻體面積過大,而且由于是二手房,作業時的噪音也怕影響到其他業主。在和物業商量過具體施工時間后,拆舊工人進場,一切都在監理有效的控制下進行。
隨后的隱蔽工程施工,也獲得了康太太的好評。她說,之前監理與施工方已經開過了協調會,把大致的施工難點與施工方討論了一番,通過這樣的會議,方便日后管理,還能提前告知施工方業主的擔憂,讓施工方多放些心思做好工程。何況監理三天必到一次的檢查,保證了施工過程中大問題的杜絕,即使發現問題,也很快指出要求工人改正,免去了反復返工的麻煩,省錢又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