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日本之前受了川端康成和東山魁夷的影響,以為日本之美是被櫻花簇著的池塘邊的小石橋,風過時櫻花雨一樣地落在橋面上。而如今這樣的景色已十分難尋。
朋友說,去箱根吧,有櫻花,有溫泉,還能在櫻花之間看到富士山。
最能代表日本春日的圖畫
住在箱根周邊城市里的人們,一到周末便會訂上一家溫泉旅館,到箱根享受閑適的時光。而春季,在櫻花色彩的暈染之下,泡著露天溫泉,更是一番獨特的享受。鋼筋水泥森林里的煩憂隨著泉水的溫度一同被蒸發掉,只剩下了眼前美到極致的櫻花之景。
我到達箱根的這一天不巧天色不佳。車在極為崎嶇的山路上盤旋,峰回路轉時,朋友常常遺憾地說:“平時天好,抬頭看遠方就是富士山呢,清清楚楚的。”天公雖不作美,卻依然能看到迷蒙的櫻花景色,山谷里星羅棋布,時常成行成片。從前讀書時聽說,日本人愛櫻花因為其花燦爛而花期短暫,便覺得櫻花是一種很脆弱的花,一陣風雨就要凋零的那種,但眼前的櫻花比我想象的要堅強得多,它們成群結隊于路邊和溪邊,淡淡的粉色近乎于白,在雨中也十分惹眼,輕輕盈如同一片片云。雨天行車于山間,是容易感到沉悶和不安的,也幸虧有了這不時飄然浮現的櫻花云,為旅行的心情抹上了亮色。
第二天出門,天氣來了個180度大轉彎,晴朗無云。車行到半路時,朋友大叫著說:“快看,富士山!”我放眼望去,只見遠方山下是大片的城鎮,只在云縫之中,富士山露出了銀光閃閃的山頭。如果沒有人指出來的話,也許我會以為那也是白云的一部分了。
等到我們進入平和公園,站在半山回頭一望,云早已被風吹散,遠方的藍天之下矗立著富士山,近處是公園里連綿不絕夾道而開的櫻花,明麗如霞。清風過時,花枝輕搖,一路落英如雨,那樣的景色,便是電影里的日本了。
事后想來,櫻花本不是—種艷麗奪目的花,它花型細小且花色素淡,但當細小素淡的櫻花密密匝匝成群成片地盛開時,細小組成了豐富,素淡變成了耀目,這一點倒頗像講求團隊精神的日本人。而富士山比起這些年我曾到過的阿爾卑斯諸峰,其形狀不夠雄奇,山勢也不算險峻,但它那簡單到小學生都可隨手畫出的對稱、和諧的體態自有一種莊重和大氣,而且富士山的周圍—片平坦,無峰與之比肩,在櫻花掩映之中,遠遠望去很有些橫空出世的感覺,難怪日本人要視之為神山了。
東方式審美的蒸氣氤氳
白天,走在大涌谷溫泉群狹窄的山道上,腳邊就時時有泉眼在咕咕地冒泡,漫山飄著濃濃的硫磺味。山上有用溫泉煮熟的雞蛋,外殼花黑而內里潔白,名日“黑玉子”。
傍晚,吃過民宿主人準備的豐盛的晚餐,我們迫不及待地出了門。繞過幾道山路,穿過夜色中的櫻花路,從一個極陡的坡下到山坳里,便到了我們要泡的那處溫泉。沿著曲折的石階而上,牌坊狀的木門上有塊寫著“云游”二字的橫匾,垂櫻亭亭于門邊,在朦朧的夜光中更顯嬌羞。
進門,換鞋,走過了小酒館和有著大塊榻榻米的大廳,存好衣物,才發現溫泉浴是露天的。依山的庭院,乍看之下更像是花園,只是假山之間,藤蔓之下,開出幾了個大小不一的水池。
先用木勺從木桶中舀水,在旁邊洗凈身體,之后就可以開始泡溫泉了。這家有四五處泉,高高低低地分布在庭院里。每個泉都有一個名字,旁邊山石上的牌子上寫著泉水的成分和醫療功效。猶記得有一處叫“祖之泉”,池邊長滿青苔的山石上還立著兩尊小小的石佛像。池中央如沸水般咕咕直冒的便是泉眼,有女子頭纏白巾立在泉眼處,雙目緊閉,只露出頭部。更有一處“洞之泉”,矮矮的山洞大約兩米高,洞中水深一米有余,水中央熱氣騰騰,水汽氤氳,更覺神秘莫測。
溫泉中有規定不得拍照,當然是為了保護個人隱私。這讓我想起了近代歐洲大師愛畫土耳其浴室的景象,安格爾、德拉克洛瓦都畫過——大理石的浴室,千姿百態的豐腴女體,那種畫面,平白得起膩。不像眼前——夜光蒙蒙,樹影婆娑,山石隱隱,櫻花掩映,水霧繚繞,加上影影綽綽的窈窕身影,這樣的含蓄幽雅的“浴女圖”比起西人的畫來,審美上是更高的境界了。
看著眼前如畫的美景,我獨自走入溫泉,立于泉眼處,一股熱流從腳下噴涌而出包圍了我。不過五六十秒就覺得大汗淋漓、全身舒暢,不由得讓人想到一句話“溫泉暖全身,知足常思量”。沉浸于溫泉的暖意中,洗去疲憊,靜靜地享受眼前櫻花滿開的奢侈美景。
此時春日的箱根,因櫻花與泉水,倒更像是個修身養性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