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噪音污染
故事:這是發生在筆者本人身邊的真實故事。那時候住的是6層樓的老公房,可能附近交通便利、又臨近醫院和學校、各種配套生活設施也齊全,所以一段時間內,二手房交易相當火熱。不僅進出小區看到不少樓里有人裝修,甚至自己居住的樓上也先后有兩戶人家裝修,那個沖擊鉆的銷魂噪音,連鬧鐘都可以省了。
搞笑的是,我一直以為先裝修的那家是三樓的,因為居住在二樓的我們,在他們使用沖擊鉆時候,能夠明顯感覺到整個房間都在震顫。可誰知后來有次出門憋了一眼樓上,發現被敲掉窗戶的不是三樓,原來真正裝修的人家居然是四樓!這隔了一層樓還這么給力,是該給現在裝修工具點個贊呢?還是直接去吧大樓的電源拔了?
監理提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規定: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以及鄉村居住環境的噪聲標準值,白天等效噪聲值為55分貝,夜間為45分貝;商業、工業混雜區的等效噪聲值為60分貝,夜間為50分貝;城市中交通干線兩側,白天噪聲的等效噪聲值為70分貝,夜間不超過55分貝。而《上海市社會生活噪聲污染防治辦法》也有規定:每日18時至次日8時以及法定節假日(不含雙休日)全天,不得在已交付使用的住宅樓內進行產生噪聲的裝修作業。在其他時間進行裝修作業的,應當采取噪聲防治措施,避免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另外,《辦法》還有補充:住宅小區業主管理規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約定嚴于前款規定的限制裝修的時間。根據這些規定,如果發現對方沒有按照規則執行,可以讓物業和居委會來協調管理,屢教不改的,可以打110報警。如果對方本身行為符合規定,但發出的噪音確實影響到你或者家人的休息,可以去適當交流溝通一下。未果的情況下,如果噪音污染程度很小,建議你自己克服一下;如果噪音確實很大,可以在物業、居委會都認同的情況下,邀請司法機關干預。

2、滲水漏水
故事:和噪音一樣,滲水漏水也是鄰里糾紛最主流的矛盾之一,特別是樓上樓下,簡直屢見不鮮,尤其是那些80-90年代興建的早期老公房,幾乎普遍沒有樓層之間防水的意識,往往樓上人家的廚房和衛生間,總會對樓下對應區域的天花板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
記得我小時候去親戚家過暑假,他們家正是那種6層樓、無電梯、一梯四戶的老公房,當時因為浴缸漏水的原因,沒有少賠樓下鄰居的錢。
這次,在我們采訪一對年輕小夫妻業主的時候,再次遇到了類似的樓上滲水事件。因為他們家的陽臺落水管處的天花板,都已經起翹、脫落了,可謂進水嚴重,如果不徹底修不好,即使一時裝修封好,以后還會碰到同樣問題。
監理提示:遇到樓上滲水漏水,第一件事是弄清漏水的原因,如果是房子質量不合格,在保修期內由開發商負責維修;若過了保修,屬于整樓公共部分,比如說是下水道主管道保養問題需要維修的,而收取了房屋公共維修基金的,由物業部門申請使用維修基金;如果沒有收取公共維修基金,則有所有房主共同承擔費用。但如果是樓上裝修不當造成的過錯,則由樓上負責維修,以及期間造成的損失。那么有人又要問了,如果樓上住戶不理不睬怎么辦?當然首先還是需要出動居委會和物業幫忙協調,在此基礎上對方依然無視的話,可以拍照留證,然后提交司法機關強制執行。或許有人心急裝修,也可以先自行請裝修公司或者施工隊維護,并留下單據,通過司法機關要求了樓上鄰居進行賠償。
3、惡意刁難
故事:程女士夫婦買了一套二手房,恰好當時就要實行新規定了,為了少付稅款,一切都非常趕,所以很多細節都沒落實好。這套二手房面積偏小,而且房型也有點硬傷,他們之所以選擇它,一是因為在市中心,出行方便;二是面積小總價不算特別高;三就是外面有個平臺,最后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原房東在靠近平臺的墻上開了個門,平時可以出去曬曬東西之類的。但程女士他們決定在平臺上搭建一個陽光房。問題由此而來。

在程女士他們看來,外面這個平臺又沒礙著左鄰右舍,他們搭建個陽光房沒啥好煩的。可誰知樓下的鄰居得知后,就找上門來,說外面那個平臺是他家的屋頂,屬于他的,非不讓他們做陽光房。而這個小區是以前腫瘤醫院建造的,物業也歸醫院管,但現在時間久了,關系就有些理不清了,物業很不給力,程女士反映問題后,也只說希望雙方協商。但樓下那位根本就不可理喻。后來更夸張了。因為程女士買的是二手房,生怕裝修影響到鄰里,所以非常注意施工時間,嚴格按照周一到周五8:30開工,18:00收工來執行,雙休日更從不開工。就這樣,樓下那位還不滿意,竟然打110報警。好在人家110還算明理,說人家是正常裝修,讓他們克服一下。
之后,程女士從前房東那里我們婉轉知道了一絲原因。原來,上任房東裝修也遇到過樓下的抱怨,不過她帶著息事寧人的態度,給了點好處算是了結了。據說,樓下那位家里安裝的所有空調都是前房東出資購買的。他現在百般刁難我們,就是想要好處。
監理提示:從程女士家的情況來看,樓下住戶對于裝修噪音的報警明顯不合理,可以不用理會。但是關于屋外平臺的爭議,先不說樓下業主的動機如何,但他提及的說法還是有一定依據的。所以首先,程女士應該確認平臺是和樓下天花是一體的,還是單獨一層,如果兩者一體,那么確實不能在上面搭建陽光房,否則要跟樓下和物業進行協商。當然,關于類似公用面積使用爭議,在裝修中是屢見不鮮的;從原則角度來看,很多確實是不易搭建,但由于現在房價偏高,在很多管理松懈的老小區內,類似的搭建向來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但也有人看到自己無法享受額外面積,而鄰居卻能平白擴建,往往會羨慕妒忌恨,由此衍生討要好處的行為,這點還需業主自行協商。

4、遮擋陽光
故事:陳阿姨家位于典型的石庫門老小區,她的兒時生活便在此度過。后來,因為成年后各自組建了家庭,陳阿姨和姐姐先后搬出了這里,在老人家仙去之后,為了不空置,所以選擇了長期租借出去。
十多年過去了,由于女兒上班原因,陳女士考慮將浦東租借的房子推掉,然后搬回來住,讓女兒能方便上班。可是,當拿回老房之后,陳女士看到當年溫馨布置的房間,現在居然猶如空置了好多年的荒廢老宅一樣,瞬間感慨無言。原本打算稍微休憩一下的心態,也不得不決定整體翻新一下了。
在原本的裝修中,考慮到房子空間很小,沒地方曬衣服,所以陳阿姨家原本的裝修中是在窗戶外面搭建了一個小平臺,曬衣服的。這次裝修,這快平臺也被翻新改造了一番。然而,這下卻造成了樓下住戶的不滿,認為這個平臺影響了他們的陽光,堅決不讓陳阿姨改造。最后經過居委會協調,陳阿姨又給樓下送了點煙酒,這才作罷。
監理提示:和之前的平臺之爭有點類似,嚴格來說,陳阿姨家搭建的平臺屬于違章建筑,不過考慮到石庫門這樣古老的小區,很多業主早在有相關規定前就搭建好了,整改力度相當大,而且基本都是狹小的房間,所以基本屬于沒人舉報就不管的狀態。即使有所爭議,也多參照過往。比如按照陳阿姨家情況,最終居委會調解的說法是,陳阿姨家原來就有平臺,現在只是改建,讓她適當補償一下樓下業主,雙方協商解決。

5、搶占外墻位置
故事:現在生活條件上去了,家家戶戶都用上了空調,而且也不像小時候還需要一家聚在一間房里,而是每個房間都有空調。然而,對于非中央空調的柜機和掛壁機來說,一臺室內機就代表了一臺室外機,一般的三口之家至少需要客廳和兩個臥室共計三臺機器,就是三個室外機,這樣一來,外墻安裝中央空調的位置就緊張了。
雖然現在新建的居民小區,外墻都有各家規定的空調外機位置,但很多老小區可沒有這樣的規定,完全是按照先來先得的法子在操作。于是,糾紛就產生了。
我們總監今年在三林買了二手房,就遇上了這樣“強行霸占外機位置”的尷尬事。這是一棟6層樓的無電梯老式公寓。按照原本的設計,因為6樓用戶窗上沒有多少空間,顯然是默認每家每戶將空調外機放在自己家窗口下面的。然而,或許是2樓的用戶嫌棄空調外機散熱可能會被吸入窗戶,所以乘著原本三樓沒人的時候,就把三樓地位置個搶占了,等我們的總編大人買了房打算裝修的時候,就發現沒有空調外機位置了。
于是她和樓下商量,是不是讓他們挪挪位置,豈料樓下男主人推說出門旅游了,女主人不主事,愣是拖著不給處理,連物業上門調解都沒有用……
監理提示:這種情況分兩種,一種是比較新的小區,給業主的房產書上會注明外墻預留給空調外機的位置,這種情況下,白紙黑字一看便明,應該不會有什么爭議;第二種情況就是一些老小區,這樣的小區是沒有說明的,理論上來說,人家裝什么地方都沒問題。遇到這種情況,一是自認倒霉,想辦法處理,二是協商解決。如果協商也無果,可以參考如下辦法,首先找居委或者物業溝通,讓他們認可被占用的地方是“按常理”屬于你家的,并記錄到紙面簽字作證。然后以此為依據,向司法機構提起訴訟。

[ 編輯留言 ]
當然,這個世界還是美好和諧的,裝修并不僅僅存在鄰里糾紛,左鄰右里互幫互助的例子也有。比如有次去跟拍業主家油漆涂刷,第一天是搬家具和封包;第二天基底處理和批膩子,工人干起來都是一整天,業主也不需要一整天都陪著吧。可家里畢竟還有家具,鑰匙不可能直接交給工人吧,但自己每天趕來開門也很麻煩,怎么辦呢?鄰居好心阿姨閃亮登場。她不僅接過鑰匙保管任務,還非常熱心地提供了自家之前開封但沒用多少的涂料……所以,希望大家在將來裝修遇到問題的時候,先以溝通為主。當然,裝修中可能導致鄰里糾紛或者產生問題的緣由很多,這里也只是常見的一些,如何處理這樣那樣問題,大家可以致電13818193765或者加QQ:286018260與我們以及專業的第三方監理公司品信監理一起探討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