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見名廚偷師
“誰說Model不會吃?”講到吃,Lauren一臉認真,曾修讀法國料理的她自小就跟著媽媽四圍吃,又會到不同餐廳取經,講到要吃餐好的,她首選Issaya Siamese Club,因餐廳的主廚兼老板Ian Kittichai,是泰國第一位當上曼谷四季酒店行政主廚的本國廚師,三年前創立Issaya,去年更首次打入全球50大餐廳的第31名,絕對是高級泰菜的超新星。
蕉業彩虹屋 粗菜精做
這次特地拜訪名廚Ian,Lauren說:“問了才知道,原來餐廳和本地菜農合作,取得不少新鮮有機香草入饌。烹調方面,傳統上泰菜只有蒸煮炒炸四種,Ian卻引入了法國料理的一套,將煮法增加至13種,如焗和真空慢煮,將泰菜的可能性無限擴大。”大廚Ian說有些泰國傳統則值得保存,如他小時吃的街頭小吃:炸肉碎金杯、椰子餅等便在Issaya發揚光大,Ian說:“烹調手法是進步了,但根一定要夠穩。”Lauren點頭認同,補充最欣賞大廚以本地食材如桑梅和新鮮香草入饌,百吃不厭,而且環境夠七彩,見到都開心,所以去年生日會也在這里辦!
潮食地區家鄉菜
除了國際級泰菜,曼谷近年亦流行地區菜,Lauren指出,約五年前起,大家都厭倦了馬路旁的小檔和老土泰菜,于是興起了不少廚師的第二代革命老店,或復刻家鄉菜式,這次介紹的兩間店便是代表。
東部菜成鮮當道
Eh將家鄉菜發揚光大,他來自東部的孔敬,“我們雖然是近北部依善府,但菜式沒有那么辣,多用鮮魚露、蝦干和蝦醬調味,和南部一樣,我們也不缺新鮮蔬果魚肉啊。”Eh來自大家庭,從前嬤嬤—人兩手包辦家中10人的三餐,后來到曼谷工作,也想念家鄉美食如蟹肉醬等,便決心將她的食譜發揚光大。餐廳位于最潮的Thong Lo區,正是Lauren經常去蒲的地方,“我常和媽媽來吃飯,有時飯后也會來吃甜品,可說是Soulfood呢。”
南部菜一味夠辣
來到KKPS,小眼睛的店主Bic熱情地迎接:“開此店是為了讓大家都吃到我的姨媽在我小時候為我煮的菜。”泰南菜的特色,一是辣,全來自新鮮辣椒如Bird's Eye Chili和香料,不像北部用干料多;二是多用海鮮和蔬菜,如名為Leang的菜葉,便是華欣近郊的特產,Lauren說:“喜歡他們不走捷徑,精挑最好食材,就算炒一碟粉,伴碟的花生也烘得香脆,只因為Bic的阿姨掌勺,她就像你和我的媽媽一樣細心又不怕麻煩!”
長龍Cafe打卡圣地
身為早餐控的Lauren不但有一個早餐專屬的Instagram,還不時去周邊的各家店里試早餐,她的最超級心水是Roast cafe,因食物不但擺盤好看,吃到嘴里也是物超所值,不少美食記者也都會來這里打卡,Lauren也不例外:“曼谷有很多Cafe,看上去裝修都是一流的,但食物就很名不副實,但Roast卻很用心,像雞蛋,專誠請雞農每天送來;腌肉也找人特別熏制。”平日說話很謙和的Lauren力贊菜單上道道都是美味,特別是華夫類,咖啡也不容錯過,因老板Varatt是咖啡癡,當地最有名的Coffee Roaster Roots便是他所創的,Lauren每次來都會點French press!
貴氣男潮 女生衣櫥
除了精于吃,Lauren對時裝亦有自己一套,別看她外表女性化,但內里像男士般果斷,像記者約見她,她答應爽快得叫人難以置信!性格決定風格,工作上經常一身華衣,平日的Lauren卻喜歡穿男裝。工作需要,她經常要出席不同活動,想變得Glam一點,Lauren便會去今年才開業、有曼谷連卡佛之稱、位于地標Central Embassy頂層的Siwilai入貨,“除了男裝,這里有大量國際和本地女裝選擇,可讓造型更有女人味。”Lauren喜歡這里的品牌Selection夠“naew”——即當地人所講夠潮,“超過50個品牌中,我個人喜歡中性設計法牌Maison Kitsune、國內找不到的英牌Simone Rocha、Common Projects等,加上店鋪集時裝、精品、美容專柜、Cafe于一身,值得一逛。”
Siwilai還相當支持本地創作,特別帶來東北部的絲綢頭巾、甲米的藤袋等MIT(Made in Thailand)產品。Lauren強調近年流行以運動元素融入High-end Fashion,切記要Casual混高貴,才夠型味,就讓她示范如何營造Boyish和Girly的貴氣版造型吧!
無限復活古著大本營
充滿尋寶精神的Lauren最喜歡古著,“品牌潮流其實是一個Cycle,舊衣也很Exciting,去過全歐洲的二手市集,無一個比曼谷的Chatuchak更便宜更多好東西賣!況且連日本的買家也來這里入貨,Bearns的二手花恤衫在這里打個一折,不去對不起自己!”
二手衣服集中在Section 5及6,每檔專供一類產品,像這一檔是專賣牛仔衣服,另一檔專賣Ralph Lauren舊版恤衫的,價錢便宜到笑,當日她便買了一籃子衣服!
最愛街服潮鋪
說及日常便服,Lauren首推潮店Onion,“Onion由網店起家,去年開了實體店,專賣泰國少見的潮牌如Norse Project、美國的Epperson Mountaineering背包等。”店中主力男裝,款式經典,符合她經常強調的“Goodness”元素,“像泰國新晉品牌ITMON,主力純棉產品,質感好,Detail多,如棉制Cap帽前有小袋,很有趣。”Lauren說自己喜歡歷久常新的設計,如Onion售賣的自家制重磅帆布袋便是她的心水之一。
Sukhumvit區生活地圖
除了以上推介的店鋪,Lauren還私藏了好幾間位于Sukhumvit的店子:看本地藝術品?請去RMA!按摩?請去Asia Herb Association!還有古著店Wooden Submarine、泰國布料店Paya、Vanilla Bake Shop cafe、日本面包店Le Blanc和家品店Chico,都值得拜訪!
特選綠活手信
跟Lauren推介的店子走一圈,不但腸滿肚肥離開,還買到不少心水手信,“無論用的吃的,我都盡量選擇有機和可持續的產品,我幾乎每天都會去有機店Lemon Farm入貨,而Chico則是我入手家品的必然之選。”
串門子周末小社區
逛町家,感覺像是到鄰居家串門子,買件貨,可以跟店主聊足一個下午的天。日本人有個詞語“和む”,意指令人平靜,安食路地就有這種魔力。它,看起來就像是京都最平常的巷弄,深窄的街巷兩旁是老舊的町家,里面不單有民居,也集合了藝廊、雜貨店等十家小店,別有洞天。這里的店面很小,既是接待客人的店面,也是老板的工作室,故此大部分店家也只在周末對外開放。在這里買到的不只是流水作業式的商品,買的東西都要訂制的,那就不如放慢腳步,花點時間跟設計師溝通吧,因為做出來的衣服,應該無愁可穿一生。
法式果子
未入店已嗅到濃濃的牛油香氣,長屋町家的糖果屋是甜點師清水久美的工作室,只在周末開放,清一色只賣燒果子(烘焙點心),最喜歡新鮮出爐的杏仁片焦糖曲奇,那陣焦甜的香氣叫人一試難忘。
定造皮氣
曾在LONDON OF FASHION修讀設計及在意大利佛羅倫薩學習時裝的田中禮土,其個人工作室以度身定制皮衣及皮包為主,皮革來自意大利、美國及日本國內,由度身制作到完成,需時最快一個月。
手作皮包
皮革職人松田美有紀曾在神戶有名的皮鞋公司擔任設計,自立門戶后,主力出售意大利皮革皮袋及小飾物。其招牌小皮包,由裁皮到以針線人手縫紉,一天只能做兩個,難怪觸感極細膩。
天堂之約 拜見野獸食神
如果開賭,Alex Atala主理的D.O.M.得三星米其林的賠率應該是1賠0.1。
關于Alex Atala,名銜獎項實在寫十版也寫不完:獲《Times》選為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100人,麾下的D.O.M.在2006年起打進The World's 50Best Restaurants,現排名第七,還有大量如Urbanlegend般的故事,曾經是Punk DJ、浪蕩歐洲學藝、身上超過十個紋身,每隔幾個月就像野獸一樣半裸穿梭亞馬孫雨林,發掘巴西未知的食材。沒想到,真人竟然如此親切!“對不起,我遲到了,因為我要去取蜂蜜。”他讓我試試,“是不是甜中帶酸?這是發酵過的蜂蜜,我想如果我不是廚師,我會是植物學家,大自然太多寶貝,但我們只懂取,不懂回報。”于是他在2013年成立了Ata研究會,專注食物與人類的關系,幫助巴西發展可持續的農業以及物種保護,并創立了Portraits of Taste(Retratos do Gosto),推廣小型農戶生產的食材。作為把圣保羅打進國際食壇的先行者,Alex說仍然有很多事做,年屆五十的他仍在廚房親力親為,“像一個平民一樣做菜和吃菜是必要的。”他強調無論去到那個位置,都要勿忘初衷!
究極亞馬孫 食蟻無蟻味
D.O.M.的食物和Alex Atala本人一樣引人入勝。
簡單來說,他以歐洲烹調的科班廚功,“馴化”巴西常見食材如Tucupi果汁及由樹薯粉(Tapioca)精制而成的西米等等。他的名菜“螞蟻和菠蘿”,沒有復雜的醬汁和技術,就是凍菠蘿和螞蟻,味道竟有香茅、生姜和蜂蜜味,復雜得叫人驚嘆森林的奧妙!Alex說:“食用螞蟻是亞馬孫流域一些土著部落的飲食傳統,特別是Baniwas附近,老一輩把螞蟻看做是蛋白質的來源,可作甜品,也可撒在湯里,就是叢林式的調味。”在Alex的廚柜,還有胭脂蟲糞、蟲卵、風干昆蟲、野牛的奶等,一切人類飲食的邊緣都被Alex玩得爐火純青,我問他,到底怎樣界定可吃或不可吃,他說:“同樣是經過蟲子的消化系統產生的東西,我們不吃排泄物,但是吃蜂蜜,這是為什么?”我答不出所以然,但吃罷八道菜Tasting Menu(BRL400),得到的結論是:請放下對Fine Dining固有的印象,回歸自然懷抱,才能欣賞前所未有的五感震撼。
窮菜美味變奏
Alex為巴西飲食界開天辟地,一路走來的名廚不計其數,但在他的口中跑得最快最前的是Mocoto,一間位于離市中心一個小時、藍領階級小鎮Vila Modeiros的老店。
粗菜老店精做
父親Jose原是這鎮上開雜貨店的,后來開始賣一些傳統東北菜式小吃,如店名的牛腳湯Mocoto,以牛腳、剩菜黑豆制成;炸豬腩肉,用來佐以蔗所制的烈酒Cachaca,本來就是窮人的菜式,但Jose的細心和好客,粗菜也能得街坊捧場,生意一直不錯。元祖店Mocoto的裝潢四十年來改動不大,是傳統Cachacaria(蔗酒吧)的格局。
新派在地好吃
兒子Rodrigo八年前接手,發誓要把窮人的菜式做到最好,以現代的烹調手法精化舊菜式,2013年在老店旁邊開設新店Esquina Mocoto,并走遍全巴西搜刮平民食材,變為上菜,獲《Newsweek》選為全球101間最佳餐廳,當地權威美食雜志《Prazeres da Mesa》選為2010最佳巴西餐廳。新店墻上的Graffit是以藝術家Speto以新穎手法訴說森林故事。
野生捕獲桑巴小生
13歲開始在Mocoto幫手的Rodrigo,屈指一算,已經入廚十年!斯文的他輕聲說:“爸爸一定要我從環境工程學畢業才讓我接手,他起初非常不滿,但看見人流越來越多,就放手讓我辦了。”現在店門口前面,有從城中開了一個多小時來的Benz、保時捷,連球王貝利也要排著隊等吃,因為Rodrigo貫徹:美食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東北地帶很干燥,物資不算多,多用木薯(Yucca)、粟米、發酵面粉,我減少巴西菜常用的油炸,用當代的烹調手法如慢煮亞馬孫鴨嘴魚、蒸焗巴西豬肉,并將老爸的食譜精量化,如招牌的樹薯粒,以前偶有過糊或過干的情況,我試過二十次,才能做出完美的。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能Afford,吃得開心!”說罷露出滿足又靦腆的笑容,讓我記得試試超過四百款的Cachaca酒!
型婆修復 失傳東北菜
如果Alex Atala是當代巴西菜的教父,那Mara Salles就是教母,她主理的Tordesilhas是當地長期爆滿的餐廳。
Mara任教巴西最老的烹調學校,也是巴西《Master Chef》裁判,又是老店Tordesilhas的主廚和老板,未見面前還以為會很嚴肅,但扎著少女高髻的她想法實在比我們前衛,“24年前,我已經把媽媽的東北菜失傳食譜翻新,令巴西菜回歸原始,突出食材的原貌,像亞馬孫的魚和木薯,根本不用大量修飾已經很好吃。”她解釋當時巴西人崇洋,總覺得法國菜好,現在國力好,反而更懂得珍惜本土菜,她的招牌菜Barread牛肉煲便是每桌必點的,“這是北部的家常菜,以前在嘉年華期間,每家的太太都會做,把牛肉腌上十多小時便行,去玩完回家便可以吃。”不過現代巴西人少煮飯,這種幾近失傳的美食惟有在Tordesilhas才品嘗到呢!